毕业季 | 杨队小传

文摘   2024-08-20 16:50   北京  

他,是我们大家口中的好队长,几乎所有人都叫他“杨队”;提到他,大家最常说的关键词之一是“训练”,这不仅用于形容他自己——无论是在学期内的每周训练记录中,还是在寒暑假的打卡活动里,他都基本是天天不缺席,是各大榜单上无可撼动的第一——还可用于形容他对别人——他制定着队里的训练课表,是“Coach Yang”,也是神一般的兔子,一度享有“北大最稳的男人”的美誉。


杨队毕业推送词云


他在队里的地位无需多言,在回忆起与他过往的种种是,大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第一次”:大家的第一次训练,第一次比赛,第一次挥汗如雨,第一次泪如雨下,基本都和他有关…… 他就是博雅田径中长跑队的核心人物,杨江南。


杨队毕业推送词云


自从16年秋季学期加入中长跑队以来,杨队已累计为博雅做出了长达近八年的贡献,是全队资历最深的“老前辈”。


从家鸽贡献的表情包来看杨队和“训练”二字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道别之日已然到来,而我们也不得不挥别人人都爱的杨队。值此别离之际,博雅田径中长跑队特别准备了一篇献给杨队的毕业推送,回顾他的传奇经历和他与中长跑队的种种,在祝贺杨江南毕业的同时也深表敬意,满怀对杨队的感谢和感激。


杨队跑步故事的开端远非典型。一般来说,在一个比较典型的跑者故事的开头,读者们会看到主人公出于对跑步本身的好奇和热爱而迈出双脚,书写一段传奇而独特的经历。Coach Yang在这一点上则不尽然。他与跑步的结缘并不是因为跑步本身。一切要从16年北大首次实行本科生选体育课需完成课外锻炼APP打卡的制度说起。大概是很享受“榜上有名”的感觉,抑或者是被课外锻炼的奖励所吸引,杨队就此开始了他的跑步之旅。


“榜上有名”的杨队


我们很难说杨队是因为跑步本身而开始跑步的,但他在跑步方面的高投入(也就是“卷王属性”)却着实在一开始就是可琢可磨的。这种于跑步生涯伊始就贯彻大跑量原则的做法让杨队在开始跑步不久就能吃下长达半马的训练课。他的首半马甚至是穿着牛仔裤刷出来的,140的成绩对于一个跑步新手而言也是非常可观,这一点足以让我们见识到杨队的可怕实力。


传奇牛仔裤半马


但初出茅庐的杨队再怎么样也是新手。度过了一段增强自信的红利期后,杨队“顿觉天地宽”,雄心壮志地报名参加了春季运动会,准备大干一场。可现实还是无情地将他击倒在地,5000米21分半的成绩在16年的春运会只能排在垫底。据杨队自述,他当时还是被同学搀扶出场的。虽然随后的5+2半马接力赛和冬季越野跑让杨江南找回了一些信心,但刚报名参加运动会时的那种颇有少年英气自信已然毕竟东流去了。


5+2接力赛


 冬季越野跑


转折,颇带戏谑性地,出现在一场散打比赛中。也许是上天有意,就像杨队一开始投身于跑步并不是因为跑步本身,他跑步生涯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也不是发生在田径场的跑道上。在这场比赛中,杨江南结识了陶兆巍,后者将前者拉进了方兴未艾的中长跑队中。至此,杨队结束了单独训练的日子,进入了博雅大家庭。在之后的日子里,杨江南的跑者生涯再也不会与博雅分开。


达入队标准的半马


当时,中长跑队真的是处于草创阶段,并没有多少成员,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训练思路和严格的课表。杨队的第一次训练是跟着校内的体育特长生跑的。那时他也没有科学的训练原则,只知道“上来就是干”,非常卖力地跟了女队员不久,但最终还是被喂了辣堡。


 在队里的初体验


所幸这种盲目的努力并没有困扰杨江南太久,入队后,他很快就用系统而严谨的训练来提升水平,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加入博雅仅四个月后,他的5000米pb就进步了近两分钟,突破了20分大关。在17年的春运会上,他再也不是一年前那个全场倒数,被同学搀扶下场的人,而是刷新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进入了18分的领域,一举夺得了全场第三名,进步不可不谓为神速。17年的后半段,杨江南也跑得顺风顺水,不仅首次以四分配速完成了16k,还在清华长跑节大放异彩,并随后将自己的万米pb改写为39分20秒。


 17年春运会


2018也同样没有亏待杨队。当然,在这一年里——也像往常一样——杨江南所取得的成就都不是“运气”“亏待”这种虚无缥缈的语词所能解释的。在2018年的训练中,他的总跑量比以往更大了——这还是建立在他本就相当可观的跑量的基础上。同时,频率也是越来越高,方式越来越多样,安排也越来越合理科学。在这些系统而清晰的努力的作用下,杨江南在博雅少年首次出征高校百英里的比赛时就帮助我们中长跑队取得了全场亚军的佳绩。


 18年高百


他随后背靠背作战,在同一天完成了首半马和学校的5+2接力赛,不仅又一次用令人咋舌跑量震撼了大家,也是在自己的跑步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暴力输出体能的一天还没过去多久,杨队就踏上了自己首马的征程。所谓“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也确实可以用于描述杨江南首次站在全程马拉松的起跑线上时的天气。赛前一天正好来了一场及时雨,不仅将气温拉到了适宜比赛的水准,还洗净了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很难不起快。果不其然,杨队的第一公里就冲到了416——这是他在下半年北马才能跑到的配速,显然不能现在就僭越。认清现状后,杨队慢慢地放缓了脚步,稳定在435,巡航了十几公里——这仍然是一个要比赛前445的目标快不少的配速。这一高于目标的配速也并不是没有给杨江南带来麻烦,他在18公里处就被疲劳感侵袭。好在毕竟这只是18公里而不是38公里,尚且能用未过半的里程给自己一些心理支持,但当比赛真正进行到30+公里处时,几乎所有跑者都再熟悉不过的“撞墙感”还是找上了门来。得益于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即使在35k之后有过几段走走停停,杨江南最后也依然以434的平均配速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雨战首马


18年春季学期的故事暂告一段落。在稍显漫长的暑假中,杨队虽自诩缺乏训练,但依然能有一两百的跑量兜底,赛前所谓的“临时抱佛脚”也是以430配速完成了30公里,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疏于训练的人能跑出来的质量。但无论怎么样,18年北马直接破三的成绩还是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候,杨队正好接过了跑协会长的职务。北马这一无比耀眼的成绩多少有些“新官上任三把火”,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意思。


 “新官”的首北马


如果说上半年的一系列成绩和荣誉是杨队“破茧成蝶”的过程的话,那么下半年北马——还是在夏训不系统的基础上——能直接将自己全程马拉松的个人最好成绩写进三小时以内,则多少有些“羽化登仙”的意味了。在这次震撼全队的“飞升”之后,随之而来的125的半马pb,3806的10kpb以及1807的5000米pb,都显得无比顺理成章了。直到年终压轴大戏——高百——的前两周,一切都在证明先前北马的飞跃绝非偶然:即使被场外的红绳绊倒,杨队依然在队内的16k测试赛中跑进了62分钟,这已比一年前的正赛中快了近四分钟。


但在黄浦江畔等待着杨江南和其余一众博雅少年的远非坦途。11月末的北京的最低气温已经突破零下,但12月1日那天的上海却全然不顾任何束缚地飙至20+,再加上黄浦江的水汽输送,也即高湿度的作用下,高百比赛当日的体感温度甚至一度超过了30度。当外界环境如此恶劣时,完成16k就再也不能仰仗于诸如“强大意志力”之类的美谈。每多迈出一步,配速多加一秒,中暑的风险就多一分。如果这样的天气出现在个人赛中,大家也许都会放缓脚步,甚至走走停停,退赛也不是一个不可以接受的选择。但在为校争光,团体至上,缪力同心的高校百英里接力赛中,没有人会当逃兵和懦夫。高温和高湿的逼仄在一开始仿佛成为了博雅少年们不屈意志的最好证词:即使在这么极限的环境中,我们也依旧不能怂,两条腿一撒开就是跑。但随着完成16k的人数的逐渐增多,且回到终点的队员基本是“跑一个哭一个、跑一个躺一个”,大家的信心也逐渐动摇了。不尽幸运的是,杨江南正好是出发的比较晚的那几个。有了身边的“先例”,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作用下,在赛程的前四分之一,杨队就感受到了来自天气的浓浓的恶意。虽然最后咬紧牙关,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到了终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肩上的这份任务,但杨江南在冲线的那一刻想的并不是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以远快于队内测试赛的配速完成了16k的骄傲和自豪,而是“以后再也不跑接力赛了”,是在60分钟中积聚而成的痛苦和泪水。从燕园远赴黄浦的博雅少年在最后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这一名次已算尚佳,但对于天气和环境的不适应还是多少留下了些遗憾。


 从表情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挣扎


好在第五名毕竟还是第五名,不够在博雅少年们活力迸发的内心里留下过多的伤悲。就算有些许尘埃落在杨队的心上,19年开年的第一场比赛——高百北京站——也足够将这些灰尘清得一干二净(其实始于春节期间的持续规律训练也给了杨江南相应的底气)。此番主场作战,再也没有陌生的天气和环境困扰,几乎所有人都发挥出了最佳水平——杨江南当然也不例外。61分的成绩虽然不算最佳,但能为团队争到第二名的位置,杨队也在自己的19年年度总结中给高百北京站这一场比赛打出了五星的极高评价。在后续个人的第三次5+2接力赛中,杨队同样收获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高百场上争金夺银的杨队


持续了近两个月的系统训练和健康状态让杨江南有信心在北半马的总结开篇就写下一个等式:没有伤病+按计划训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而北半马124的成绩也显然为这个等式的成立提供了无比坚实的基础。虽然北半马的完赛过程并不算一帆风顺:赛前花粉过敏的困扰,赛中大腿的自暴自弃都对成绩施加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总之,杨队还是收获了自己的pb,他也再一次用自己的经历将跑圈如同圣经般的四个字描得更加闪闪发光:练就有效。


 训练之神在北半马的终点前


也许规律、可捉摸的训练会让时间流逝地更快吧,一转眼间就又到了秋季学期。期初测试5000米的17分56不仅为这个学期开了好头,同时也预示着这会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学期。后续衡水半马逼近pb,五项全能1500m刷出440的超级成绩,秋运会400m和1000m双冠王如连珠炮一般“袭来”,在杨江南的跑步履历上击出了无比辉煌的模样。令人讶异的是,这种连续的成功并没有任何衰减的势头,却仿佛构成了乐章中的渐强之势,最后在北马和高百总决赛达至高潮,成为19年之曲的最强音。


 秋运会双冠王


首先是北京马拉松。杨队将其描述为跑者“寒窗苦读十二年后的高考”,但他的备考环境却多少显得有些仓促。上述连珠炮式的成功虽然确实助长了士气,但也挤占了全马所必需的长距离训练的时间。好在赛前的两个周末都被杨江南充分利用,完成了两堂质量上佳的长距离拉练。就像将赴考场的考生会在高考的前一晚整夜难寐一样,杨队在北马的最后一个晚上也一直在演算第二天的比赛策略和失败的可能性。在经过了漫长的四个小时之后,杨江南最后还是踌躇满志地站在了北马的起跑线上。前半程的126让他感到一切都在正轨上,但27公里处左腿腓肠肌的闪抽却给了杨队“当头棒喝”。再加上去年北马冲过终点后疼到让他无法站立的抽筋的“前车之鉴”,杨江南当时真有“命悬一线”之感。27后的15公里除了“漫长”二字之外,好像并无更多可以诉说。就只有小腿隐隐的担忧,节奏性的落地、迈步、前进,此外并无更多体会,只有一种纯粹的漫长伴着杨队。虽然后半程比前半程慢了半分钟,有悖于赛前负分割的计划,但总归杨队还是在北马的赛道上收获了五分半的大幅度pb,奏响了19年乐曲的首个最强音。


 首个高潮


乐章的第二个高潮并没有离得太远。仿佛是为了给这第二个最强音增添更多的戏剧性和近乎复仇性的快感,其奏响的地点选在了去年博雅少年们的伤心失意地:上海。虽然这次没有了黄浦江和水汽输送,但无论如何,博雅少年们要夺回他们去年失去的东西。最后,我们以9h50min的破纪录成绩夺冠,登上了中国高校之巅。霎时间,所有的溢美之词和赞扬都向博雅少年们涌来。在夺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自然少不了玩笑和调侃。在地位上最高的杨江南在赛场上的成绩却显得多少有些尴尬。在庆功宴上,大家用早已流传开来的“队长最菜定律”来轻松诙谐地调侃了这一现象,正值众人开怀之际,杨队自然也就没有过多表现,大概也是一笑了之。


 纵情的庆祝


但当赛后的狂欢结束时——不知酒精在其中的作用有多少——杨江南却在房间里流下了五味杂陈的泪。当时尚算清醒的段效智在宋庆宇的传呼下见证了这一幕,泪水中的喜悦、不甘、放纵等种种真情,他都看在眼里。当时的队员们各有“众生相”:有的直接醉倒在房间地板上不省人事,也有人筋疲力尽把室友锁在了门外,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在夺冠路上可谓居功至伟的男人杨江南却落寞地在酒店床上潸然泪下,这一来之不易的复仇式的冠军背后,杨江南贡献了多少,默默付出了多少,操心了多少,担忧了多少,都已不再有人知道。也许跑圈的人们更会记住2019年高百决赛博雅少年们一举夺魁的飒爽雄姿,而9h50min的旧记录也许会在高百的历史中流传很久,但杨江南在这夺冠之路上的付出却只能成为鲜有人知,通过道听途说而传播的故事。如果要为中长跑队写一本内部流传的“秘史”的话,杨队的泪——如果因为时间顺序的考量而无法放在开篇的话——怎么着也会是全书最重要的一个章节之一。


 刚刚完成比赛时的杨队 此刻就有了些失落的端倪?


但杨江南自己的“正史”毕竟还没有在此处就结束。高百之后,也许是被自身在决赛中发挥不佳的不甘所激励,杨队泪洒上海后,随之而来的是他的竞技巅峰:12月份37′31″的10公里pb都算发挥欠佳的了。据本人回忆,当时“已具备万米sub36,五千sub17的水准”,万米sub35似乎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2020年的目标。但后来,在2020这个全人类铭记的年份里发生了什么,已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了。上半年“连绵不绝”——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假期,也只有在20年会出现了——的寒暑假在杨江南的跑步正史中并无太多分量。训练倒还算系统,但也很难止住因客观原因而不停滑落的竞技水平。春天再访之际的慢跑课是这半年中为数不多的记忆点,路旁凝望着跑动的脚步的野花和麦浪,以及俯视着杨队的绿林是他四五月份训练时的好伙伴。


    俯视着人们的树木                   路旁的野花


所幸难熬的冬春总会过去,即使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也能保持系统训练的杨队自是会在难关将终之际寻找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在小小的踌躇之后,杨江南在20年的六月初登上了前往西宁的航班,开启了他的第一次高原训练。初到新环境总归是兴奋的,在高原的debuff作用下,配速依旧能在四分半。当然,在后续的训练课尝到2000+海拔的威力后,尤其是被60的静息心率吓坏之后,杨队还是收敛了不少,但无论怎么样还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周跑量相应地也来到了略为恐怖的100+。但在高原训练持续一个月之后,杨江南的双腿开始抗议。起初他还不以为意,认为可能只是疲劳的积累和训练强度的叠加。但后续不断减量后仍没有好转的事实让杨队考虑有可能是高原的长期缺氧让身体用氧能力下降,才导致了双腿的症状和运动表现的下滑。这一可能性让他不得不考虑提前结束高原训练。


 但显然高原不会影响肌肉形态


下山后,由于南方的高湿度,再加之三伏天酷暑的考验,杨队的训练强度甚至还不如高原训练期间,但这当然有可能是因为在西宁练得太好了,而不是回家练得太差了。好坏与否,杨队总归是带着极大的跑量回到了学校。他首先试探性地参加了光华迎新跑和南海子马拉松,算是试了试水,检验了一下自己的状态。随后的期初队测杨江南算是一飞冲天,17′30″的5000米pb成绩算是为高原和高温高湿交替的夏训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杨队自陈,在此时他的速度能力算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但这个巅峰却并没有太多比赛来检验。


 5000米新pb


在十到十一月份,杨江南没有参加比赛,而是潜心准备了高校百英里的决赛。虽然在上海他没有辜负自己的速度巅峰,16k成功进入一小时大关,博雅少年的男生成绩加总也位列全场第一,但“守江山”总归有其自身的难度在,我们最终没有复刻19年的夺魁时刻,位列第五。


 16k新pb


但从个人能力来说,杨队更高的速度巅峰还在后头。在后一周的校园冬季越野跑中,他以320的配速完成了3.8k,真可算作是绝对速度意义上的最高的山了。随后的冬训不再强调速度能力,量更大、强度更低的训练模式也着实不利于速度能力的维持。20年虽有个相对令人掩面的开头,中途的夏训也不算是完美无缺,但个人速度能力的大成却着实为这一远非平淡的一年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速度能力的巅峰


一段乐章的结尾非常美好并不预示着下一段的开头也会延续这种理想化的幻象。恰恰相反的是,为了增强戏剧性和张力,作者也许会故意在第二段的开头压抑一下刚解放出来的情绪,设计一个相对低沉的开头。这一情节是适用于处在2020和2021之交的杨队的。20年十二月份的速度巅峰刚过没多久,冬训的训练模式对速度能力的压抑和伤病就找上了门来。虽然在外人看来,200的月跑量和4分配速的节奏跑已经算是超级高水平了,但杨队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下还是难掩其悲伤,时常叹息,凭吊高百前后那一段峥嵘岁月。


 2020.5-2021.3的月跑量数据


好在这段相对伤春悲秋的经历没有持续太久,杨江南也不是那种会沉湎于过去的人,21年春季学期伊始,他就投入到了针对北半马的备战中。虽然赛前的各种小事项,诸如野外任务和第一次越野赛缺乏经验导致恢复速度欠佳,多少打乱了杨队备赛的节奏,但站在天安门旁起跑线前的杨队,回顾着先前三次北马和北半马的顺利经验,仍旧有着十足的信心,坚定地认为这一次并不会成为例外。杨队这次的北半马稍显激进,在前十公里秉持着“大不了就降速”的原则,跑出了37′46″的分段,但这样的配速放在刚刚完成高百的辉煌日子里,也许还有持续到完赛的希望,但对于相对处于低谷期的杨队来说,这确实有点难以为继了:他在11公里处的心率竟然飙至了200+。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坚持完赛就已经是胜利,但杨江南依然以四分以内的配速向终点进发。加上最后两公里及时的冲刺,杨队最后还是完成了赛前给自己设定的122的目标,最后以121完赛,又一次在北马/北半马的赛道上收获了个人最好成绩,也算是兑现了自己赛前“这一次也不会成为例外”的信念。


 四次天安门起跑 四次pb


在21年上半年的日子里,杨队还喜提了万米的pb,成功sub35,跑出了35′56″的好成绩。杨队在19年为自己设下的万米进入35分目标,迟来了一年才完成,中间历经坎坷,也算是20年和21年的缩影。


 一次聚餐


但这一年的下半段对杨江南来说就不是那么好过了。期初队测和高百初赛,杨队都没能再创个人最好成绩,反而还力35′56″有着不小的距离。竞技水平的下滑肯定也会反映在训练数量和质量上:下半年杨队因身体疲劳等,跑得没有那么多了,年度跑量的低谷也出现在11月;同时速度也不曾如先前快了,比赛数量和成绩都不尽理想。但无论外在如何,2021年的杨江南从内在而言都是自足的。即使跑得慢了少了,他依然在享受着跑步的乐趣,体察着跑步时每一步所带来的多巴胺的分泌,认识过程本身的意义;同时也对自己一手带起来发展壮大的队伍的进一步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为自己还能发一份光和热而无比开怀。


 21年秋季期初队测 万米37分


22年是相对平淡,甚至近乎“平平无奇”的一年。即使卸任队长已有一些年头了,但杨江南的出勤率依旧排在队内前列:一件平平淡淡,大家近乎“习以为常”的事情——就好像太阳明天一定会从东边升起,而明天的强度课也一定会有杨队伴在大家左右一样。大家所养成的这种习惯并不能归功于一次“出奇”的事件,而是一种日积月累而成的积淀:这也是为何22年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原因之一。同样地,杨队所制定的高强度课表也是队内训练不可或缺的一环,平平而已。但无奇的是,位于学期中期的春运会,杨江南的表现不算上佳。所幸春季的期末测试,杨队在5000米的赛道上跑出了17′39″的成绩,虽比不上自己的巅峰时期,但也已算基于当时状态所交出的的一份不错的答卷。经过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暑假后,杨队又在秋季学期的期初测试中跑出了和上学期期末差不多的成绩,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自己是“北大最稳的男人”。随后的秋季运动会虽从成绩上略有小失望,但还是为我们贡献了非常高质量的表情包(其实4′34″的成绩非常好,就只是杨队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而已)。


1500m赛场上的一幕


随后便是杨队的第三个北马。他第五次站在天安门起跑,只可惜今年受客观因素限制,不再能有如之前一般“这次也不会是例外”的信念。赛前的目标仅是无比保守的“破三”——要知道这可是杨队的第一个北马就做到的事情——但即使是这样杨江南也依旧有点没底。这种担忧也确实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8公里处,杨江南的上下肢都有了要抽筋的迹象。剩下的14公里顿时显得同“天堑”无异。好在这位最稳的男人放缓了节奏。平稳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带着将要抽筋的腿和已然罢工的胳膊冲过了终点,还是守住了破三的底线,257完赛。


 人类早期驯服抽筋的手臂实录


在总体低沉的2022年,为数不多的令人振奋的比赛应该就是11月份的韶音五公里竞速赛了。在20年的速度巅峰中,杨江南并没有一场正式的5000米比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其pb还相对荒谬地停留在17′30″。这次五公里竞速——虽然当时倒也不算杨队的最好状态,且天气也不算太给力——算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杨队也确实是抓住了这一次机会,将个人最好成绩小小地提升了一秒,打开了17′30″的大关,算是22年的高光时刻。


 五公里竞速赛小刷pb


另外一个高光时刻则并不发生在田径场上。在这一年,杨江南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为队伍上下求索谋福利,拉来了乔丹体育这一金主爸爸赞助。从此,博雅少年们的运动鞋和运动服有了坚实的后盾和极强的保障。随之而来的训练激励和团队建设成果都离不开杨江南一人在背后的艰辛付出和努力。从最物质的角度上来说,这一与中乔的合作赞助关系,是杨江南为博雅田径中长跑队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之一。


迈入2023,随着封控的放开,杨队也一扫阴霾,开启了一段触底反弹,逆袭攀升的精彩故事。在这一年里,杨江南几乎是无痛奔跑,没有受到伤病的困扰,学业上的事项对跑步训练计划的影响也有限。在如此正向的条件下,杨队刷出了惊人的3868k的年跑量,其中七月份更是接近400k,令人咋舌。


即使身在高原 也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半马成绩


在相对跑量较低(其实也有250+k),竞技状态还未全数恢复上半年,杨江南尚且能跑出123的半马和18分的5000米,那么在极大跑量和高质量训练加持下的下半年,杨队在高原半马轰出127,在十一月再度跑出121,几近持平个人最好成绩和在岁末的越山向海单日完成50+公里,并在半马赛道上一举冲进120,改写记录簿上的数字,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单日50+公里的越山向海

江门半马pb

回顾来看,2023年可谓是2020年之后杨江南跑步传记中的又一次高峰。仅将这一年的雄起描述为“对上一年阴沉低迷的终结”显然是有些不太恰当,甚至是轻蔑的了。在这一年中,最为亮眼的无疑是年终时120的半马pb,但更值得纪念的似乎是贯穿全年的“持续输出”。这种不受伤病困扰,不受学业的过多限制的持之以恒的跑步经历,对于杨队而言,似乎是在近三年来中难以找寻的经历:20年的疫情,21年的伤病,22年整体的断断续续,这么数下来,我们的确可以对这种不受外界过多束缚的训练模式说一声“久违了”。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才能回到跑步更原初更简单的意义:无伤无痛无忧无虑地,一直跑下去。成绩的提升也许只是路途中的意外之喜,幸而能拥有自是值得欢庆之事,但抛开华丽的成绩,刺穿鲜亮的外表后,其中更为朴实平凡但又弥足珍贵的,还是,也一直会是,那份细水长流的坚持。这些“鸡汤”似乎在低谷困惑时更是常客,但对杨队的故事而言,我们却能在他尚处群山之巅时感知到这份哲理。这可能也就是杨队平凡而又特殊之处。当夜空下的孩子抬头仰望时,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最耀眼的几颗星上,他们的内心中可能并不会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但如若放眼整个苍穹,不需细细数具体有多少颗放着光芒的亮点,而只要稍稍地转动眼球,将整体的模样收入眼下后,他们就能听到传自肺腑的最深刻的共振:正是那点点初看不起眼的星光,织成了最为绚烂,远超任何一个单体的银河。想象你与星空的第一次邂逅吧,追忆那种孩童般的自然震颤,然后再把同样的体会置于杨江南的故事中:他是那最璀璨的银河。


最后,孩子终将长大,银河也渐渐地不再成为我们所能回忆起的最鲜活的体验。2024,我们终会迎来离别的时刻,杨队毕业的时刻,一切画上句号的时刻。八周辛苦备赛的无锡马拉松最后因莫名的抱恙而大溃败了吗?是的。随后的梦想小镇半马继续滑铁卢了吗?是的。而这些都只是身体上的折磨,心理上的折磨更是说不尽道不完是吗?是的。

走走停停的杨队甚至被c区选手捡到

状态仍旧欠佳的半马


看上去2024又会成为一段挣扎而困顿的时光。在杨江南的故事里面,并没有太多“看在他要毕业的份上,就让他顺风顺水吧”式的仁慈。在故事的结尾,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开头,那个杨江南的个人公众号创立之初沿用至今的简介:酸甜苦辣咸,构成真实的世界。大溃败,滑铁卢,双重折磨,这些与毕业欢庆格格不入的语词,就是我们在这篇跑者传记的结尾所面对的东西。


最后的句号,并不发生在早已熟谙的五四操场。我们来到了张家口崇礼,北京大学夏季运动会山地越野赛的现场。即使在最后一场比赛,一个他完全可以享受纯粹参赛快感的场合,杨江南也仍旧把组织的任务担在了肩上:也许是那段队长的经历已成为他身上不可消去的一部分了,把这种组织和付出的习惯坚持到底,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在这场人人夸赞的赛事中,作为毕业生的杨队,自可以纵情地,甚至近乎自私地享受“最后一舞”,但他没有。在筹划这场广受好评的赛事时,杨江南默默无闻地为这篇传记,也为自己在北大的跑步故事,作了一个结。


无所不能的杨队 连跳高也不在话下


四任队长同框


杨队毕业推送词云 最显眼的是右下的“未来


就像并不有太多人知道19年高百夺冠赛后杨队的泪水一样,想知道杨队默默无闻的品质的人们,只能“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家一家地打探询问,最后汇集成一份像这样的故事集罢了。对于像杨江南这样仅叙述相关事迹就能撑起一篇浩浩汤汤的推送的人物,外在的评价显得不仅多余而且无力。对前来问津的旅行者们,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杨队的故事是如此这般,道路会是这样,终点会在那里,至于风光如何,感受何样,则只能留给自己去回答。


现在,这篇传记转向了你,转向了你的内心。还记得深刻的共振和自然的震颤吗?


现在是时候了。

文字丨罗贤越

排版丨陈妍

审核丨博雅少年宣传组

PKU博雅田径中长跑队
博雅田径中长跑队为北京大学的普通学生中长跑代表队,代表了北京大学在校普通学生中长跑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