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23岁刘某家属报料,称刘某于今年3月份入职合肥羽飞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因长期加班,于11月30日猝死在出租房。”
猝死背后都藏着这样的规律
猝死往往突然发生,但事实上,所有的猝死并非突然,都是“蓄谋已久”。
劳累是猝死2大诱因之一
2020年刊发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分析了5516例猝死的研究发现,猝死的诱因主要为情绪激动(26%)、劳累(25%),其次为血容量改变、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2. 最常发生的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心肌炎等
在对5516例猝死的研究中发现,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57.76%),第二位肺源性猝死(21.63%)。而在心源性中,具体包含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猝死综合征、心肌炎等,其中320人因心肌炎猝死。
其中,在有症状情况的记录者中,最常表现为突发、休息睡眠中,还有呕吐、呼吸困难、胸闷出汗、头晕、胸痛、腹痛、抽搐、头痛、心悸、咳嗽、意识障碍等。
临床表现
2. 中青年更易发生猝死,心脏没有形成代偿保护机制
该研究发现,30岁-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此外,在15~31周岁的猝死者中,常见原因依次为心肌病、心肌炎、冠心病。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教授陈海旭2021年在科普中国刊文指出,相对于老年人,年轻人发生心梗时则更容易猝死。对于年轻人,由于心脏没有形成代偿保护机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就相当于心脏骤停,瞬间失去意识导致猝死。
3. 深夜也更容易出现猝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郭继鸿在2013年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解释 ,对人体来说,白天交感神经“上白班”,晚上迷走神经“上夜班”,而凌晨正好是两种神经“交接班”的时候,此时迷走神经经过一晚上夜班尽显疲惫,而新来接班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异位节律等,从而可能诱发各种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一种遗传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
远离猝死做好这3点!
识别猝死信号,并非无迹可寻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鲁原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绝大多数在猝死发生前几天,都有临床症状。
比如:一过性的胸闷、胸痛、乏力、心慌,这种心慌是身子突然往下一沉,或者一忽悠的感觉,时间约为三、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而且自然恢复了正常。特别是不明原因的昏厥,如卧床或睡眠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异常鼾声等。在这一周左右的时间之内,都有发生上述情况的可能。
2. 一定别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马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持续熬夜的确是一些人猝死的诱因。熬夜猝死的人大多死于突发心脏病。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人死于脑中风,原因是血压过高使脑血管破裂。但熬夜并非猝死根源。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更是熬夜猝死的高危人群。对于普通人,熬夜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3. 别太累,压力大要学会自己放松
一是,工作、学习别让自己太累,一定要留下放松的时间,而且不要久坐。2021年发表在《国际环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关于过劳对健康影响的报告指出,与每周工作35-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相比,每周工作55小时或更长的人患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更高。无疑增加了猝死风险。
二是,放松休息不一定就是睡眠,比如看书、唱歌、散步、练习毛笔字,让自己觉得开心、身心放松的小事都可以多做一做。偶尔近期较忙导致睡眠时间过少,也不等于大脑就没休息,学会自我放松,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比睡着没睡着更为重要。
— 推荐阅读 —
告别!南昌老洪城大市场正式开始拆除!
琼瑶临终告别视频公开!
教育部:严肃查处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恶意闭店”等行为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点赞1分 在看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