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在前,创新革命文物保护模式
万载县作为湘鄂赣省级机关连续驻扎时间最长、革命文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积极创新革命文物保护模式,与社会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推进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成立了县文物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研究会等管理、研究机构,增加文博编制,编制出台《万载县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万载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将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区”作为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县一盘棋推进,专列“红色文化传承区”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革命旧址的修缮和保护,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02
勇争先,破解革命文物保护难题
面对低等级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不均、产权归属纷繁复杂、基层文物保护力量单薄、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等难题,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同时利用县级文物保护资金,对一批市、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出台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政策,与县红十字会联合设立“万载县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金专户”和管理委员会。募集社会资金400余万元修缮了“湘鄂赣省赤色总工会旧址”“红色税收主题馆”“湘鄂赣造币厂纪念碑亭”“杜平将军故居”“湘鄂赣半岭红三医院旧址”等一批未定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对于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该经验做法被国家文物报、新华社、江西日报、江西改革工作简讯等主流媒体报道。
03
善作为,推广革命文物保护经验
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万载县文广旅局
编辑:肖涛
审校:肖士维、肖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