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色“上墙”!吴川这里成为新春热门打卡地

民生   2025-01-29 19:31   广东  


除夕

位于梅菉街道梅岭社区的坡心岭

热闹非凡

这里已成为热门打卡点

游客和本地市民都慕名前来拍照留念










踏入坡心岭,映入眼帘的便是五彩斑斓、充满创意的墙绘艺术。这些墙绘不仅色彩鲜艳,而且每一幅都蕴含着吴川的文化底蕴。迎头便是温馨的“你好吴川”字眼,周围画满吴川各色地标性建筑。往里走,右边是一整面墙的墙绘,展示飘色制作工艺,左边是飘色主题的泥塑作品。









吴东俊 摄





“梅岭社区的老艺人通过对吴川飘色的不断传承创新,从原来的二飘(2个扮演者)发展到现在的十六飘(16个扮演者),已成为了吴川文化的品牌。我们希望通过墙绘艺术将吴川飘色的精髓与魅力以全新形式展现给大家,同时美化社区环境。”梅岭社区党委书记朱康振表示。





非遗跃然“墙”面









吴川飘色闻名遐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美术、力学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梅岭飘色,为吴川飘色的一个谱系,以"精、巧、奇"著称。


据记载,梅岭飘色创始人为生于清末的陈寿全,经过黎明、欧光、孙康福、杨华康、朱康振、林国红、杨华钦、吴伟强、王海其、英亚权、王亚庆、李华燕等多代艺人的传承,不断发展壮大。基于深厚的飘色文化,梅岭社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吴东俊 摄


墙壁上

飘色小童们或腾云驾雾

或立于元宝之上

手拿文房四宝

将人们带入一个个

神奇而迷人的故事世界


吴东俊 摄









这些漫画还原了多个飘色作品,比如《五子登科》《八仙过海》《花好月圆》等,还巧妙地融入了烟花、塔、灯笼等过年元素。


同时,小巷两旁还点缀着各式各样的吊兰和其他盆栽花草。这些绿植与墙上的漫画相映成趣,共同营造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空间。微风吹过,吊兰轻摇,整个小巷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吴东俊 摄





“这个猪八戒长得好可爱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泥塑展柜十分受小孩欢迎,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展柜的三幅作品《西游记》《六国封相》《观音送子》都是出自吴川泥塑大师董建国之手。“我们之前想怎么展示这些经典作品的人物角色,很难还原,所以将吴川泥塑和飘色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让作品更生动有趣。”


朱康振透露:“梅岭社区的风貌提升工作于去年八月开始,大部分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





打造飘色文化社区



墙绘小路的尽头

矗立着梅岭飘色展馆

展馆内展陈梅岭飘色的演出道具、设计手稿等等

每一件道具,都是一个故事

无声诉说着飘色艺术背后的历史与传承


吴东俊 摄









展馆的一楼大棚,是梅岭飘色艺术团的大本营,他们经常在此组装架子、准备服装、构思故事等。现在,大棚里矗立着艺术团为迎接蛇年设计的最新作品之一《蟠桃盛会》的架子,一个能承载14个表演者的“大舞台”。


据悉,梅岭飘色艺术团经常应邀在国内外巡演,以“隐蔽的艺术”魅力、浓郁的中国民间风情,让国内外观众赞不绝口。2016年,梅岭飘色艺术团被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为粤西地区首个被确认的“国字号”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吴东俊 摄









社区居民邓春苗正在一旁整理《蟠桃盛会》的演出服,精致的刺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实我是一名飘色化妆师。”邓春苗笑着说,“今天得空过来帮忙一下。”


梅岭社区里,像邓春苗一样为飘色艺术团工作的居民有700多人。近年来,梅岭飘色艺术团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挖掘培养人才,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飘色车、飘色造型都有较大改进。化妆、服装、表演技巧和人物造型等方面更贴近生活。架空高度也由原来的2米发展到5米,还融入了声、光、电、色等素材,多飘时人物分层次摆立,形象既优美,又巧妙隐蔽。









吴东俊 摄


朱康振说:“我们希望打造飘色文化社区,不仅是硬件上的提升,也让更多居民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中来。”



资料来源丨吴川发布


视频精选 news


想要了解更多吴川事

大家可以加小编入群

群内会有更新相关消息


吴川脚爆爆
生活在吴川,爱上脚爆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