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50万自制“白玉凳”,专家鉴定后“竟确定为汉代文物”,并以2.2亿天价被拍卖

文摘   2024-11-05 09:00   江苏  

2011年,北京中嘉国际拍卖会上,一件名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之组件”的玉凳,以2.2亿元的天价成交,瞬间成为舆论焦点。然而,这场拍卖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在汉代,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因此将玉凳定为汉代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常识。拍卖方虽然拿出了由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周南泉开具的鉴定证书,但这一结论并未能平息网民的猜疑。周南泉,作为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被誉为“玉界泰斗”,他的结论本应极具权威性。然而,在这场真假辩论中,他的观点却遭到了同行的质疑。教授邵晓峰、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等人纷纷站出,指出“凳子”这一物品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因此断定这件玉器不可能是汉代的。双方各执一词,使得这场辩论愈发激烈。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之际,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的一席话,为这场辩论划上了句号。他透露,这件所谓的“汉代玉凳”其实是邳州一家玉器作坊在2010年生产的一件仿古玉凳。作坊老板赵先生在花费50万元购得青黄玉后,聘请了22位工匠,耗时7个月精心雕琢而成。这件玉凳的参考物其实是明代的老件,与汉代并无关联。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件仿古玉凳,在短短一年内,竟然被鉴定为汉代之物,并以2.2亿的高价售出。这场闹剧不仅让人感叹“收藏有风险,甄别文物需谨慎”,更暴露了当前文物鉴定领域的混乱与无序。

“汉代玉凳”天价拍卖事件,不仅是一场关于真假的辩论,更是一次对文物鉴定行业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收藏文物时,不仅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知识,更要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浩瀚的文物世界中,找到真正的瑰宝。

医养妙方
宣传健康食疗养生理念,发扬中医养生文化知识。商务合作:banxia_052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