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永新】从县志人物中领略我父亲的毕生追求 (文/汪井强)

民生   2024-12-09 20:46   江西  

掌上永新·窝里银的网络精神家园

聚焦民生事  传递正能量

永新资讯.永新风俗美食.相亲招聘.房产拼车



从县志人物中
领略我父亲的毕生追求
文&图:汪井强

父亲汪友义,字鸿九,男,1933年1月生,永新县高溪乡石市村人,1961年于江西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毕业,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江西省植保、昆虫、植病三学会会员。
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工作,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研究。然而,十年特殊期间,农科院实行军管,90%以上科研人员下放宜春、新余,他等3人因年轻而被留守看管植保所。
期间,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导致他的研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他因而整天无所事事,感觉十分无聊又无奈,再加上心中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在多次向军管会请求下,终于于1969年9月如愿下放回永新。组织上分配他在水口公社干部教师“五七”中队,当“五七”战士。因离家很近,他感到非常满意。
1970-1971年间,他因连续两年在水口公社负责水稻防虫防病工作表现非常出色,先后受到公社书记、社长及县委书记的多次夸奖。1971年初他上调永新县指挥部科技组,在县委副书记张国立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全县水稻的防虫防病工作。
1973年3月,父亲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时刻,他作为一名国家选派的援外专家,在北京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和指示后,远赴重洋至西非塞内加尔共和国,任中国农业专家组植保专家,为该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在塞国的《稻螟形态研究》中的虫体标本和飞蛾照片,经中国农科院王平远先生鉴定:它们均不是毛里塔利亚援外组确认的中国二化螟,而是英国皇家博物馆确认的非洲草螟。这一发现纠正了援外组的错误结论,并为国家赢得了荣誉。1975年6月,他在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回国,同年9月他重返永新县指挥部科技组工作。
当时,永新县根据上级文件,凡援外专家回国工作可享受一定的待遇:(1)安排一个子女就业,(2)安排一个局级或以上的行政岗位任职。县委副书记赵国兴告诉我父亲,县委已决定任命他为三湾公社党委副书记,考虑到他是水稻病虫害专家,三湾是我县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灾区,组织上派他去任职最合适。但他思虑再三,在事业和从政上,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心爱的植保事业。
组织上见他一直迟迟未去上任,又通过龙树德副书记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尽快去三湾上任。但此时的他已铁心选择了自己所追求的植保事业,同时他还认为,自己不去三湾上任照样可以负责三湾的水稻防虫防病工作,所以恳请组织收回任命。组织上见他态度坚决,只好作罢。
同样的,1980年代初,他又被提名为我县科技副县长候选人,而此时我父亲已离开县科委调往县农业局植保站任职,专心于他的植保事业,所以又因同样的原因再一次被他婉言谢绝了组织上对他的提名和关照。父亲他一心扑在他热爱的植保事业上,始终对从政毫无兴趣,甘愿做一个平凡的科技工作者。
与此同时,父亲在植保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贡献也引起了他远在南昌的原工作单位—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对他的持续高度关注。牟济宽所长多次亲笔写信邀请他回所工作,同时会同省农业厅欧阳基站长为我父亲领衔负责承担的省级“二化螟年发生代数研究”课题的实施直接拨款。在这两位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顺利地完成了对该课题的研究,并提交了研究成果。
1983年在省植保学会年会上,父亲的研究成果赢得了所有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得到了江西省农业大学昆虫权威专家张士美先生的高度评价。张士美先生说:“我们原来通过调查,认为二化螟在我省的年发生代数为四代,部分五代,而汪鸿九通过观察和记录的大量数据,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化螟在我省的年发生代数为三代,部分四代。我认同这个结论,建议今后全省各级植保站按照他的研究结论进行预报。”他的建议,得到了所有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从此,我省乃至全国这方面的预报就以此为标准了。牟所长说:这是汪鸿九对二化螟测报的巨大贡献。
1978年4月,牟济宽所长带着他所带的研究生一行,亲自专程驱车前来永新,邀请我父亲回所工作。当时我父亲还在县科委工作,接待牟所长的是县科委主任龙家兴,龙主任告诉他:“牟所长,对不起,汪鸿九今天不在,他已去三湾蹲点了。”牟所长听后立即说:“三湾我到过好几次,我知道在哪里。”于是他们一行又立即驱车前往三湾。
在三湾,牟所长找到他,紧紧的握着他的手,直接开门见山对他说:“我这次特意从南昌来找你回所。”他见我父亲默不作声,于是又说:“怎么?舍不得离开永新吗?”看着牟所长脸上带着的满腔热情和期盼,父亲坦诚地表示:“你上次给我的回信中说,如果我回南昌工作,我的家人只能安排在省农科院农场,院内无法安排。目前我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而那边孩子上学又很不方便,我想我还是过五、六年以后,等我孩子长大一点再说吧,衷心感谢牟所长的热心和关照。”
牟所长见他心意已决,也无奈的只好作罢。其实,此时我父亲真的舍不得离开永新这块生他养他的红色故土,同时他也相信,留在永新也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我父亲长期在生产实践中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研究并取得许多重大成果。自1962年以来,他在省部级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其中《三化螟蛹色泽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于1962年初由农业部在长沙召开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术会上发表后,立即被收入《农业部水稻螟虫防治技术训练班参考资料》发至全国;《营养与气候对三化螟雌蛹体重的影响》于1964年7月收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963年年会论文》;《晒田避螟,研究初报》于1965年11月收入《江西植保论文选集》;《塞内加尔稻螟形态研究》和《塞国C区水稻病虫发生危害概况与防治策略》于1975年译成法文移交塞内加尔政府;《水稻稻曲病空间分布型及取样技术的研究》于1984年3月发表于《江西农业科技》。
他还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螟蛹分级研究》于1978年10月在南昌召开的江西省科技大会上获省政府授予的建国以来重要科技成果奖,首创奖。《二化螟年发生代数研究》于1983年12月获省农业厅授予的科技成果二等奖,《江西省红壤苎麻低产变高产》于1988年9月获省农业厅授予的技术推广二等奖,《苎麻快速成园高产试验》于1989 年10月获农业部授予的科技成果三等奖,《水稻稻曲病空间分布型及取样技术的研究》获农业部授予的全国测报优秀论文三等奖。1990-1991年分别荣获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服务中心和全国贫困地区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作网授予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5年2月退休后,父亲并未停下他事业的脚步,而是继续投身于桑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研究。当时的永新县领导点名聘请他到县蚕桑公司作技术指导工作。期间他对危害蚕桑的新虫害—桑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权威的浙江蚕研所都时常请求他提供病虫情报,他为当时永新的蚕桑支柱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5月父亲荣获吉安市科协颁发的“先进老科技工作者”称号,这是对他一生努力的最好证明。
如今,他虽然已是一位92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身体还很健康。回顾父亲的一生,可以说,他完美地实现了他的追梦之路。

总之,他一生淡泊名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过着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但他却像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一样,默默地为我国农业和植保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表彰,他也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骄傲和自豪。

           


-关于作者-

汪井强,永新县文竹中学,中小学高级教师,文中部分内容摘自(1986—2006)方志出版社出版的《永新县志》人物篇第二章:知名人士第787—788页。


掌上永新征稿提示:


1、“掌上永新”微信公众平台诚邀大家积极投稿,把更多的关于永新美图、美文传递给更多永新人;

2、投稿请发送到邮箱:3252394449@qq.com

或直接联系小编小娜微信:zsyxxn,还可以添加以下二维码:



▍作者:汪井强

▍综合编辑:掌上永新(小娜微信:zsyxxn,投稿邮箱:3252394449@qq.com)


掌上永新便民小程序

找对象、脱单请点击:

掌上永新相亲平台

THE END

未命名账号
掌上永新—永新窝里银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永新文学、同城信息、人才招聘、房产信息、相亲交友、拼车、寻人、寻物等海量服务,挖掘永新精彩、塑造永新辉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