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围:从库克船长到澳洲最大华人区的演变史

文摘   2024-10-23 12:21   澳大利亚  

2024年10月5日在好事围广场举办的首次夜市,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也让更多的人想更多地了解好事围。


10月10日,好事围社区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会。著名悉尼历史文化学者、《悉尼论》作者于大海先生以“好事围的历史演变”为题,为在场的数十位当地和邻区民众做了引人入胜的演讲。

此次活动由乔治河协会和乔治河独立议员王斌组织,王斌议员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旅游达人鹩哥做发言;澳洲新报周刊专栏作家武止戈、澳洲印象主播赵戎出席,新州多元文化广播电台制片人蒂芙妮在现场开通了微信直播平台。

在Cadigal 和Biddegal人传统土地上设置的好事围,有着很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1770年5月4日,库克船长深入乔治河口一带的Shipwrights和Oatley地区进行考察,并称其为“港湾之源”。


1788年1月20日,第一舰队的Philip Gidley King船长在Lugarno的Lance Point 与土著人进行了一次载入澳洲殖民史册的友好交流活动,他们相互问候并分享了食物和饮料。


1795年10月,著名航海家马修·弗林德斯 (Matthew Flinders) 和乔治·巴斯 (George·Bass) 考察乔治河并上溯至32 公里的地域。


1804年汉娜女士 (Hannah Laycock) 成为了好事围地区的第一位地主;1808年又迎来了汤森兄弟 (John Townson & Robert Townson),以及康奈尔 (John Connell)、洛德 (Simeon Lord) 和甘农 (Michael Gannon) 等接盘侠,好事围遂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1887年3月25日,好事围市政区成立,1900年6月28日又正式设市,好事围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了圣乔治地区的“中央商务区”。好事围 (Hurstville) 是由英语单词hurst(树林繁盛)+ville(城镇)组成,主街为Forest  Road(森林路)。


进入1980年代以后,好事围又经历了城市发展的转型期。顺应澳洲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大批香港、台湾的技术移民来到悉尼。由于尊崇风水玄学的港台人认定悉尼地区盘踞着一条“卧龙”——从海拔114米的Chatswood,一直延伸至海拔75米的 Hurstville,因此纷纷落户两地。由此不仅成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且还诞生了以“小台北”和“小香港”做称谓的华人社区。


Hurstville 非常宜居,交通便利,T4火车线横穿市区,南邻乔治河,A3、A36、M5、M8高速公路贯穿周围。到悉尼市中心、机场、海滩车程都不超过半小时。凭借着地利的优势和生活的便利,大陆移民遂又大量涌入,致好事围成为澳洲最大的华人区。


据 2021 年澳洲人口统计,Hurstville市常住人口 3 万多人,华人占总人口的47%,来自大陆的居民占29%,说普通话的占 26%, 说粤语的占 16%,汉语无处不在,即使一句英文不懂也可以在这里无障碍生活。中国银行也在这里设立分行。父母双方均在澳洲出生的只占 7%,是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社区。


近年来,乔治河地区的活力和社区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华人独立议员王斌的推动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将好事围搞得“风生水起”。常年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庆祝中国新年、中秋等节日,创办夜市等,好事围红红火火,未来可期。 


好事围的前世今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演变

南区居民
乔治河联合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