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灯啦!揭秘泉州花灯三个“之最”

政务   2025-02-08 08:14   福建  

图片

图片

  “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元宵佳节将至,泉州各地又开始张灯结彩。这是流传千年的传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始终不变的是“千盏花灯照泉州”的盛况,以及合家团圆时挂起的那一盏彩灯,闪耀着关于平安、健康、和乐、美满的希望。


元宵将至,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曹淑贞正在赶制以“蛇”为主题的蛇年花灯,创作中还融入泉州簪花元素,寓意蛇年大吉,“巳巳”如意。(记者王柏峰 图)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灯彩(泉州花灯)等4个泉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申报。为何选择泉州花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对泉州花灯又增添了许多关注和向往。

 揭秘 

 三个“之最”鲜明独特

据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有关地市组织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报工作,泉州市组织春节、元宵相关的四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选择泉州花灯参与申报,是因为泉州花灯是福建省花灯非遗项目级别最高(省内唯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最早、技艺最独特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

中山路花灯璀璨贺新春 (王柏峰 摄)

泉州的元宵,长街是灯河,遍地是星光。花灯是泉州人元宵节的灵魂,寄托着人们多子多福、阖家欢乐的美好祝愿。一盏盏花灯争奇斗艳,传达美满的寓意,构成泉州元宵独特的人文风景。
泉州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南派花灯工艺的代表,在民族传统工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其工艺的精湛和文化内涵的丰富,能够体现其优秀的传承和工艺积累。在造型上简约玲珑、收放自然、比例协调,其设计遵循内容与形式完整统一的原则,通过形体的大小、方圆、俯仰、开启、收放,及线条的曲直、张弛、缓急、长短等变化,体现作品的意蕴,以求达到适用与美感的结合,给人以和谐、安稳的感觉。
在泉州,花灯不仅是节庆中的装饰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每一盏灯都饱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挂上灯笼,是祈求家族团圆、事业顺遂;点亮灯光,是对未来光明的期待。元宵节亦称“灯节”“灯夕”,家家张灯,户户结彩,闹花灯。在泉州方言中“灯”“丁”同音,寓祈望人丁兴旺、迎接光明之意。

 溯源 

 元宵赏灯流传千年

泉州花灯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历经千年风霜而不衰,是南方花灯的翘楚,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泉州上元灯节始于唐之武荣(南安丰州)。据南安丰州傅姓、黄姓族谱记载:唐僖宗年间,傅实以尚书左仆射衔带兵入闽,驻于武荣,在桃源建唐王宫,按长安结灯的礼仪祝圣天子万年,于是有了桃源点灯的开始。
明代谢肇淛所著《五祖俎》中写道:“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这里所说的“闽中”即是泉州,三言两语足以让人领略当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

针刺灯

古时的花灯大多是用搓好的纸捻,将劈好的竹篾绑扎成各种形状的灯骨架,粘糊上色纸,描上山水、人物、花鸟,写上吉祥的字句,贴上花边,装上丝穗,内放蜡烛或小油灯,有的还放上檀香,便成花灯。此工艺称为彩扎工艺,此灯称作彩扎灯。
明清时期,玻璃制造业迅速发展,工匠把玻璃抽成丝,泉州人称其为“料丝”,这种料丝被运用到花灯制作中。清代陈葆堂在《温陵岁时记》这样描述料丝灯:“或以五色纸,或以料丝,或以通草,作人物鱼虫,燃以宝炬。”
清朝末年,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将其独创的刻纸技艺用到料丝灯造型图案中,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泉州花灯制作工艺实现重大飞跃。
泉州花灯造型美观,工艺精湛,透光性好,光彩夺目,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价值。泉州花灯是泉州闹元宵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祈望新年行好运的诉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泉州花灯”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色 

 花灯品种色色俱全 

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提到:“泉州花灯品种色色俱全”。泉州花灯品种众多,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
从形式上分,有人物灯、宫灯(包括花篮灯、花瓶灯)、无骨灯、绣房灯(包括宝莲灯、玉笔灯)、走马灯、拉提灯(包括鸡灯、兔灯、关刀灯、鲤鱼灯)、锡雕元宵灯等多种款式。锡雕元宵灯是普通人家在嫁女后延缓一年送的元宵灯,即添灯,寓意家里添丁的美好祝愿。

刻纸灯

从装饰功能上分,有座灯、挂灯、水灯、提灯四种。座灯体积庞大、气势宏伟、灯光明亮,有的更集光、声、电动于一体,远观近看皆宜,如鳌灯、山水花草灯和亭台楼阁灯。挂灯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图案优美、形态多姿。针刺无骨灯和刻纸料丝灯多属挂灯。水灯制作时采用防水材料,灯光明亮,造型美观。水灯安放在水面上,与倒影相映成趣,光彩流漓。提灯,即元宵夜小孩子上街提的孩儿灯,多为十二生肖式样,妙趣横生,意在将吉祥祝福送给古城。

彩扎灯

从制作工艺上分,主要有彩扎灯、针刺无骨灯、刻纸料丝灯三类。制作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针刺无骨灯通风透气,透光性强,不易发热,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刻纸料丝灯不仅造型多样,品种繁多,还囊括了骨架灯和针刺灯的形式,形成品种、样式的丰富性特征。

热点推荐

● 刚刚,开幕!“泉州造”闪耀全场!安踏、三六一度……

 速扩!受寒潮大风影响,泉金客运航线临时停航

● 人民日报点赞福建春晚!

● 体验非遗的浪漫!知名女星邀你来泉州闹元宵


来源:泉州晚报、泉州发布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王金植 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翁欣桐

二审:吴丹丹
三审:苏智峰


点亮图片图片

转发告诉更多人
↓↓↓↓

泉州发布
“泉州发布”是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也是便民服务平台,党委政府与网民的互动平台,由市委宣传部主管,泉州晚报社和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感恩遇见,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