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财富,具体包括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这些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中国的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技艺和社会等级制度;故宫、平遥古城这些古老的建筑群,是研究历史、建筑、艺术等多学科的重要实物资料;古墓葬、石窟寺和古战场这些遗址,为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线索。
文化遗产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的共同记忆和未来发展的根基,针对不同的文物出现的各类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目前,我们可以通过非破坏性检测、破坏性检测,监测与预警、视觉检测、计算机模拟、数字化技术大概6类手段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缺陷检测和状况分析,在保障文物完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完成研究和修缮工作。
本文将具体介绍部分检测或监测方法,可以帮助文化保护研究工作者诊断缺陷、损伤、病害、评估结构安全、研究保存环境,规划文物保护。
一、木结构及木材检测
应用场景
1.
结构安全评估:通过对木结构的检测,可以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及时发现木结构的缺陷和损伤,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病害诊断:木结构检测可以帮助文物保护工作者诊断木结构的病害,例如腐朽、虫蛀、裂缝等,为文物保护提供针对性的修复方案。
3.
材料分析:通过对木结构的检测,可以分析木结构所使用的材料,了解其物理、力学性能,为文物保护提供材料方面的参考。
4.
历史研究:木结构检测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例如木结构的建造年代、建筑风格等,有助于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预防性保护:通过对木结构的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木结构的问题,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避免木结构的进一步损坏。
具体检测方法
木材应力波检测方法:木材的声学特性是应力波无损检测的物理基础,当木材的一端受到敲击作用(机械作用)时,木材内部就会产生应力波(机械波)的传播,通过特定的设备和装置测定应力波传播时间的变化来判断木材的性质,如腐朽、缺陷以及计算木材的动弹性模量等。通过比较相同距离木材应力波传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木材内部是否腐朽或含有空洞等缺陷。健康木材,应力波的传播路径是直线,而腐朽木材和内部含有孔洞缺陷的木材,应力波的传播路径则为曲线,传播时间相应地就会增加,垂直于木材纹理方向的传播时间明显增加,传播速度则急剧减小。因此检测木材横向(径向或弦向)应力波传播速度是探测木材内部是否腐朽或虫蛀的最佳途径。
/ 木材应力波测定仪 /
微钻阻力检测方法:通过记录仪器的金属探针以匀速的方式钻入被测物, 记录路径上所遭遇的阻力变化曲线,其大小随各树种密度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检测得到的阻力曲线,定性地判断木材内部的腐朽状况,然后此方法不能定量地评价由腐朽引起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衰减程度。古建筑木结构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旧木构件的残余动弹性模量,从而确定木构件的残余力学强度,再与同树种的健康材的力学强度值进行比较,得出旧木构件的强度衰减率。
/ 木材微钻阻力仪 /
木材水分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木材中的水分,可以判断木材是否容易发生变形、开裂等问题,并通过水分检测变化了解其环境因素对木材的影响,及时调整保护策略,防止因水分含量不当引起的各类问题。
/ 木材水分仪 /
二、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
应用场景
1.
检测文物结构损伤:文物内部存在结构损伤,如裂缝、空鼓、腐朽等,会导致局部热传导性能发生变化。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检测文物表面温度分布差异,能反映出内部结构状况。例如,当文物内部有裂缝时,裂缝处的热传导相对较差,在热成像图上会呈现出温度异常区域。
2.
评估文物保存环境: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光照、气流等因素对文物的保存状态有重要影响。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对文物所处环境进行全面监测,通过分析热成像数据,了解环境中的热分布情况,进而评估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潜在影响。
3.
识别文物表面病害:文物表面的病害,如锈蚀、褪色、剥落等,会引起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其热辐射特性。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根据文物表面热辐射的差异,识别出这些病害区域。
4.
预防文物火灾事故: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文物周边环境的温度变化。在文物建筑或存放文物的场所安装红外热成像设备,能对整个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温度监测。一旦出现温度异常升高,如局部过热或出现火源,热成像系统会迅速捕捉到温度变化,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5.
监测文物修复过程: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需要实时了解修复材料与文物本体的结合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对修复过程中的文物进行动态监测,通过观察温度变化来评估修复材料的兼容性和修复工艺的合理性。
6.
辨别文物真伪:通过检测文物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文物是否经过修复或伪造。
/ R550系列高精度红外热像仪/
三、湿度检测方法
应用场景
1.
评估文物保存状态:通过检测文物表面的湿度,可以评估文物的保存状态,例如是否存在潮湿、霉变等问题。
2.
保护文物修复过程: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保证修复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修复效果。
3.
控制文物展览环境:在文物展览中,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减少文物受到的损害,例如防止文物受潮、发霉等。
4.
研究文物保存环境:通过监测不同环境下文物的湿度变化,可以研究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Mosit 350B微波湿度测试仪
HanWell无线环境监测系统/
四、三维超声波成像检测方法
应用场景
1.
检测石器、佛像、石窟、岩石壁画、岩洞遗址等石材文物及遗址的结构内部缺陷状态。
2.
古建筑结构内的石柱、石砌墙体、石阶、石础,古代园林建筑中的石拱桥、石塔、石山等等结构的内部缺陷状态。
3.
文物修缮过程中,使用混凝土材料修补与文物本体的结合情况以及修复效果。
4.
近现代建筑中,使用混凝土材料的结构状态检测。
/ A1040 MIRA 3D三维超声波成像仪/
五、雷达电磁波检测方法
应用场景
1.
结构检测:石墙、砖墙等结构的内部检测,例如裂缝、空鼓、植物根系入侵、孔洞等。
2.
地下文物探测:探测地下的文物、古墓等,帮助文物保护工作者发现潜在的文物遗址。
3.
文物保护规划:帮助文物保护工作者制定文物保护规划,避免在文物保护区内进行不适当的建设和开发。
/ 结构雷达/
/ 探地雷达/
六、振动监测方法
应用场景
1.
古建筑本体连续健康监测:对古建筑本体进行连续连续、定期地测量和记录建筑物的振动信息,包括振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以及建筑物的主振频率,有助于评估建筑物的健康状况,结合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振动,以便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2.
监测周边施工环境对古建筑的振动影响:测量周边环境的工程活动对古建筑物的影响。在附近进行施工或其他可能引起地震的工程爆破时,可帮助确保施工作业对历史建筑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通过预警并控制施工引起的振动,进而避免对历史建筑产生破坏。
3.
监测游客活动对古建筑的振动影响:针对访客活动进行振动监测,在历史建筑开放给公众参观时,振动监测可用于监测大量游客的活动,特别是在游客大量聚集或流动的区域。这有助于管理游客流量,避免过多人群对建筑物产生过度挤压和破坏性接触,保护历史建筑。
/ Instantel振动监测仪/
七、三维激光扫描方法
应用场景
1.
精确记录文物信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迅速地获取物体表面密集的、超精确的三维点坐标,能完整、精确地采集文化遗产的形状、尺寸、纹理等信息,建立详细的三维模型。
2.
构建数字档案与数据库:为文化遗产建立永久的数字化档案和数据库,方便存储、管理和后续研究。
3.
结构变形与病害监测: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点云数据,可及时发现建筑结构的变形、倾斜以及材料的老化、损坏等问题。
4.
环境影响评估:分析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变化,如地形改变、建筑物施工等对遗产的影响,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5.
实时监测与预警:在一些重要文化遗产场所安装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当数据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发出预警。
6.
修复方案制定:基于精确的三维模型,文物保护工作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文物的原始形态和结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7.
修复效果评估: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的三维数据,评估修复工作的效果,确保修复后的文物符合历史原貌。
8.
虚拟展示与参观:利用三维模型进行虚拟展示,通过互联网或虚拟现实设备,让观众可以远程、多角度地欣赏文化遗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八、超声波检测方法
应用场景
1.
检测文物的内部结构:超声波可以穿透文物的表面,检测其内部的结构和材料组成,例如检测陶瓷、青铜器、石器等文物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2.
检测文物的损伤:超声波可以检测文物的表面和内部的损伤情况,例如检测壁画、石刻、雕塑等文物的裂缝、空鼓、脱落等损伤情况。
3.
检测文物的腐蚀情况:超声波可以检测文物的腐蚀情况,例如检测青铜器、铁器等文物的腐蚀程度和腐蚀类型。
4.
检测文物的修复情况:超声波可以检测文物的修复情况,例如检测文物修复后的结合强度、修复材料的固化程度等。
-END-
[有用就点在看]
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请给我们设个“星标”吧!
关注我吧
每周与你相约
检测行业最新动态给你
实用案例给你
最新检测方法给你
未来更多实用的、领先的全部都给你
官方网址 | www.epccn.com
服务热线 | 400-700-9998
工程师都在关注的检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