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档案局公布了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延1井”(陆上第一口油井)专题档案、陕西布政使司档案、秦封宗邑瓦书档案、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记录档案、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民国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档案、西安城墙保护档案、西安易俗社秦腔非遗档案、民国筹建西京陪都档案、清代民国黄河滩地鱼鳞册11件(组)档案文献入选(排名不分先后)。
入选证书
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作为一个有着112年历史的戏剧演出、教育团体,易俗社有着研究不尽的学术和艺术话题,甚至可以成为专业研究者一生的探寻方向。易俗社是一个宏富的秦腔资料宝库,更是一个创造了辉煌秦腔文化、积淀了丰厚的秦腔艺术精神的发祥地。2014年易俗社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
易俗社历经百年风雨,时间更迭也给这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资料,除了文豪鲁迅先生手书“古调独弹”的牌匾外,剧本、社史、曲谱、剧照、道具、戏服等无一不留存着当时历史的珍贵剪影。珍贵史料的保存,足以证明易俗社是时代的、全国的,其史料的研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2014年成立的易俗社文化研究院,抢救挖掘整理现存文本880余部1000余册,组建课题研究组,截止2024年12月易俗社文研院所存纸质版档案有:剧本1078卷,社史432卷,剧目189卷,曲谱117卷,照片236卷,个人艺档114卷,录音带152套,录像带131盘,光盘1万余盒。
易俗社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更须重视档案、建设档案、用好档案。
易俗社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实施全方位抢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非遗传承工作。编辑出版《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西安易俗社戏剧家封至模诞辰130周年纪念专集》等多部系列丛书,出版发行了《三滴血》《白蛇传》《秦腔》《易俗社》《胭脂》《劳模刘西有》《党的女儿》《织梦人》等20余部经典剧目音像制品,对百余项重要知识产权注册保护。
一件件历史档案,一页页珍贵文献,一行行激扬文字,一幕幕鲜活故事……诉说着易俗社的百年奋斗历程,见证了一代代易俗社档案管理着的奉献,诠释着易俗社人的情怀和担当,点点滴滴汇聚成代代相传的易俗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