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人物志丨孟念:做潜心研法的“追光者”

学术   2024-12-22 18:25   河南  


在财大,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在追求理想的奋进之路上
行而不辍、始终如一
知不足而奋进
望远山而立行
他们就是2023—2024学年
国奖获得者
从本期开始,学小工将邀请
这些优秀学子
为我们讲述他们的
“国奖”故事





个人简介

孟念,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理书院2022级研究生,刑法学专业。曾在《武陵学刊》《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篇;在第十四届博和法律论坛“检视 革新 展望——轻罪治理现代化与刑事法构建”主题征文中获二等奖;多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好研究等荣誉。


潜心学法


六年前,怀着对法律的信仰与热爱,孟念以优异的成绩迈入大学校门,攻读法学专业。无论是那些晦涩艰深的刑法理论,还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案例剖析,他都秉持着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关键点。在学习过程中,他整理了大量的笔记和思维导图,将繁杂的知识点梳理得井井有条,构建起了一套完整且坚实的刑法学知识体系

本科毕业后,他以考研初试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研读法律专业。读研期间,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稳打稳扎学好刑法学相关专业知识,学业绩点排名学院第一,多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好研究生”等荣誉。他说,法学吸引自己的地方就是法律人冷静清醒的思考能力,捍卫正义的强大魅力,这也成为了他立志法学的精神支撑。


深耕研法


孟念深知,一个优秀的法律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业成绩的追求之上,更应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正义,而公平正义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一次次严谨的科研探索中去挖掘、去论证、去捍卫。在科研的征程中,他展现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干劲。他会每天待在图书馆十几个小时以上,进行文献阅读、思路梳理和论文创作。在第一篇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他不仅面临文章选题、结构构思等方面的难题,还经历了投稿选择期刊的困扰,遭遇了将10余次的拒稿。但在科研路上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从不灰心,一遍又一遍请教导师,一次又一次对论文进行修改、打磨,最终顺利刊发。

经过了长期的摸索、积累,孟念很快从一名科研的新手,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探索者。面对投稿失败,他从未放弃对创作的坚持与努力,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他将挫折视为宝贵的经验,将困难视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不断更新写作思路,优化结构设计,在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中,他的第二篇、第三篇文章相继发表。截至目前,孟念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了共计10篇学术论文。曾获第十四届博和法律论坛“检视 革新 展望——轻罪治理现代化与刑事法构建”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与数据治理”征文比赛三等奖、天津市法学会刑法学分会2023年年会暨“轻罪治理的政策目标与法治路径研讨会”征文比赛优胜奖等。这些成绩不仅源于他对法学的热忱,更源于他对未来投身国家法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践行法治


孟念深积极参与法治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深入基层,深入乡村,传播法律知识。在河南太康县孟庄村,他参与“法律进乡村”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向大家普及刑法知识,讲解常见的犯罪类型和防范措施,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在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的实习经历,成为了他宝贵的经历。实习期间,他主要负责卷宗整理、开庭记录、文书撰写等工作。他充分把握实习机会,参与一系列案件的审查和办理工作,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自身的应变与沟通能力。面对前来咨询的当事人,他始终保持着耐心与关怀,用温暖的话语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用专业的知识解答他们的法律疑问,以高度的责任与担当,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所学所思、在科研中的所悟所获,毫无保留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深入钻研每一个法律条文背后的深意,不断探索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边界与可能,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孟念认为,法治不仅仅是一套规则体系,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法律职业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他将继续深耕法学领域,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法律知识、扩大知识半径、躬身法学科研,以中国首席大法官张军为榜样、以刑法学界知名学者罗翔为坐标,不断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寻找自己从事法律行业的使命和价值,为梦想积蓄远航的动力,为人生储备搏击的能量,用青春谱写法律人的无悔篇章。


·END·




编辑丨张行远 康乐萍
校对丨陆静雯 李江楠 骆昂
初审丨王雪蓉 靳淑君
复审丨王  韧
终审丨崔  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学工部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