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博物馆成为古今文明的窗口。“按照时间线来组织文物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历史的进程和变迁。由于之前我们展厅缺少元代文物,使这段历史难以‘言之有物’。”漳州市博物馆馆长李海梅说,这方水土的丝路荣光不曾断代。
海丝厅中的圣杯屿沉船水下遗址沙盘,等比例复刻沉船遗址的全貌,照片上方悬挂的是舭龙骨模型。
为满足群众对本次水下考古的好奇心,改造后的海丝厅,还增加了多媒体互动显示屏、航海游戏等,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其中包含了本次水下考古活动中,运用水下摄影拼接、三维模型等新技术,以及精细化的发掘、多学科合作的新方法。
圣杯屿沉船内的瓷器多以竹制品进行包装。
李海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来展示考古技术,将是博物馆未来的策展方向,也将带动文物叙事传播方式的转型。
“这艘海船的船舱内多是成摞的瓷器堆积。纵向包装瓷器的是竹片,横向包装瓷器的是竹篾。”李海梅说,哪怕是沉船瓷器码放和包装方式,也要据实还原。
海丝厅成为亲子游热门打卡点,市民体验裸眼VR水下考古游戏。
海丝厅内有一件“镇厅之宝”——量天尺。目前全国水下考古仅发现两件,唯独该尺保存完整,长28.5厘米,一边有刻度,一边无刻度。“专家认为量天尺的使用方法,应是海师紧握无刻度处,下端与海平面齐平,上端测得北斗七星的高度,即是该船只所在的纬度。”李海梅说,从水下文物中可以读懂古代航海人的智慧。
文化交流往往双向奔赴,海外文化同样对漳州产生了影响。在海丝厅的最后一章,展示了海外进口农作物、海外建筑文化、番银文化等司空见惯之物,都对漳州数百年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几多灿烂,也由此构成了漳州璀璨夺目的海丝文明。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刘微
校对:陈佳颖
三审:李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