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10时许,家住蓝田县厚镇张岭村的王月英老人慢慢地踱出家门,沿着村内水泥路,从村东头走到村民王娟妮的家。王娟妮的家门敞开着,屋里坐着八九个老人。大家边聊天,边坐等午饭。
在自家厨房里,王娟妮正忙着洗菜、切菜、准备臊子,厨房外不时就能听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在村民翟婷婷的协助下,没过多久,等候午饭的老人们便吃上了可口的臊子面。据悉,从今年5月王娟妮的家成为“邻里助餐点”后,村里的留守老人们都能吃上热乎饭了。
“邻里助餐点”托起农村留守老人幸福“食”光
82岁的王月英老人有四个儿子,但都在外打工,平时一个人居住。“以前一个人吃饭,想吃就做点。不想做,就吃个馍。”王月英说,因脑出血后遗症,她腿脚不方便,做饭便成了一件麻烦事。自从村里有了“邻里助餐点”,她的就餐就有了保障。
在王娟妮家里,坐轮椅的韩芳晒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因脑梗走不了路,只能坐轮椅,平日靠女儿照顾。女儿忙顾不上做饭,她就来助餐点吃。“村里没有饭店,想要在外面吃就得到镇上去。有了‘邻里助餐点’,吃饭方便多了!”韩芳晒说,饭好吃,也便宜,还能和熟悉的人聊聊天、解解闷,感觉挺好的。
“吃饭了!”中午12时许,伴随一声吆喝,王娟妮和翟婷婷接连端出10多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十余位老人开始用餐。记者看到,王娟妮家中客厅摆放着三张大桌子,用餐时,老人围坐在餐桌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顿饭除了臊子面,还配有白菜烧豆腐、清炒红萝卜等。75岁的刘鱼娃老人边吃边说:“香!吃着真香!”
“听到村里要设‘邻里助餐点’,我就报了名。”王娟妮说,她丈夫在镇上做小生意,自己在家没啥事,乡里乡亲,她乐意为老人们做点事情。每次老人来吃饭,都把自家种的葱、白菜、蒜苗、萝卜等各种蔬菜带过来,她负责“加工”。身体好的老人还帮忙烧锅、下面条,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大家在这里“搭伙”吃饭,互帮互助,很热闹!
每日提供两顿饭 老人“搭伙”吃饭不再孤单
王娟妮的丈夫苌卫锋是热心人。说起为什么要和爱人一起做这件事?苌卫锋说,2015年,他们盖了现在居住的房,那时起,家里包饺子或有啥好吃的,都会给周围的人送一点。谁家要是做了可口的饭,也给他们送,大家相处十分融洽。现在,村里的留守老人来他家吃饭,老人们在一起聊聊天,也不会觉得那么孤独了。
“在农村,不会做饭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做饭的老人,经常吃没有太多营养的开水泡馍,长期下去,老人身体受不了。”苌卫锋说,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能照顾村里的留守老人,是一件善事。时间久了,大家处成家人。谁不吃鸡蛋,谁不吃蒜,他们都记在心里。
“夏天,大概有十几位老人来吃饭。冬天,天气太冷,有条件的儿女把老人接到身边了,来吃饭的老人就少一些。”王娟妮说,主要还是按照老人的需求,他们想过来吃饭,她就做。都是家常便饭,烩面片、洋芋糍粑、煎饼等,这些饭菜比较软,好消化、口味淡,适合老人吃。
“‘邻里助餐点’既解决了留守老人的伙食问题,又进一步促进邻里感情,让大家互帮互助。”蓝田县厚镇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刘金玲说,张岭村地处岭区,全村有242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470人。张岭村“邻里助餐点”可覆盖周围6个小组的74位留守老人及困难老人。根据老年人用餐需要,助餐点每日提供两顿饭,每餐用餐人数8至16人,能让老年人吃饱、吃好,让外出务工子女放心。
“有我在,他们都能吃到热乎饭!”
家住蓝田县葛牌镇阳坡村的程运叶和王娟妮一样,每天为孤寡老人做饭。12月4日13时许,程运叶在厨房烧火做饭。不大的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灶台上放着准备好的食材,电饭锅里蒸着红豆米饭。“我们这边一天吃两顿饭。上午10点一顿,下午2点一顿。”程运叶说。
阳坡村地处山区,村民住得比较分散。程运叶每天为周围的四位留守老人做饭。“老伴不在了,我没有做过饭,儿子、孙子都在外面工作。平时吃饭,我就下把挂面、吃馍凑合。”81岁全永付说,今年9月,村干部来家里通知,可以到程运叶家吃饭,他再也没有为吃饭问题发愁过。“现在,光坐那吃就行,我享福得很啊!”全永付说。
“每天都有煮鸡蛋。饭菜花样多,有米饭、炒菜、面条,还有炒牛肉,营养丰富,饭菜香得很!”62岁的刘学亮是村里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说起吃饭这件事,他说:“高兴得很,幸福得很!”
“阳坡村常住人口424人,其中老年人266人,有部分老人没有做饭能力,吃饭比较困难。”阳坡村党支部书记冯兴凯说,为帮助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就餐,解决村中年轻人在外打拼的后顾之忧,他们在阳坡村六组建立“邻里助餐点”。今年9月初,这个助餐点投用后,服务对象是以阳坡村六组程运叶家为中心300米范围内行动方便的孤寡老人。
“给老人做饭这件事情,我希望能传下去。等我老了也有依靠,大家老了都有依靠。”之前在西安开过饭馆的程运叶说:“村里的年轻人在外打工,老人一个人在家挺可怜的,吃不好穿不暖。不管咋样,有我在,他们都能吃个热乎饭!”
为老人做饭三个多月,让程运叶最难忘的是,有一次她给老人包饺子,吃饭的时候,81岁的全永付流着泪说:“好几年都没有吃过饺子了!”听了老人的话,程运叶也流泪了。那时候,她心里就想:再难,都要坚持下去!
西安市在全市涉农区县试点
建设100个“邻里助餐点”
每个试点补助1.5万元
随着农村留守老人逐年增多,许多年轻人外出工作,留下自己的父母独自在农村生活。由于缺少子女的照料,留守老人们的一日三餐多是自己凑合着吃,由此导致,“吃饭难”问题成为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一大“痛点”。
2023年10月20日,民政部、发改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出采取倾斜性措施支持农村地区扩大服务供给,可依托有条件的村级睦邻(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载体开办老年食堂、设置老年助餐点等,探索邻里互助、设立“中心户”多户搭伙、结对帮扶等模式,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为破解农村留守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西安市积极探索农村邻里互助老年餐桌试点,采取政府补助、企业让利、村(居)补贴、慈善捐助、居民适当自付等多元筹资机制,2024年首次在全市涉农区县试点建设100个农村邻里互助老年餐桌(邻里助餐点),目前已正常运行93个,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老人助餐服务刚性需求。
“为鼓励‘邻里互助’就餐模式,确保已开展的农村邻里互助老年助餐点稳妥可持续发展,提升涉农地区老年人就餐便利水平,西安市对农村‘邻里助餐点’进行补助,每个点补助1.5万元。今年9月,补助资金已经下达区县财政。”西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等涉农区县积极推进“邻里助餐点”建设,为就餐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助餐服务,提升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水平。后面,还将发挥公益慈善力量,与市慈善会对接,由市慈善会发起“爱满夕阳红 共筑幸福餐”公开募捐老年助餐项目,为高龄老年人、经营困难的公益性老年助餐点及农村邻里助餐点等提供帮助,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来源:西安发布
本微信平台由陕西承宽律师事务所陈文龙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