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培育的内涵与建议
研究背景
1.“21世纪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人才”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素养”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教育目标,而指向学生终身学习和素养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2.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存在“割裂化”“知识化”“形式化”等问题,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地理课程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中学地理课程旨在将其所要培养的上述素养统整起来,进行综合育人,以达到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主要内容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育过程中割裂看待各个看待各个核心素养的关系。
在实践中,中学地理教师可能会刻意将一个教学目标或一个教学内容对应一个学科核心素养;或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或组织学习活动时,困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而忽略其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联系。
2、培育过程中重视知识而轻视思维与情感培育。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知识、方法和态度的机械组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情境性、内在生成性和主体间性。例如,区域认知的培育,旨在让学生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去认识地理环境,其本质绝不是熟记各种事实性内容。
3、培育效果评价循证不足导致培育过程流于形式。
由于课时少、要求高、任务重,部分地理教师往往为了体现核心素养而“移植”各类素养,尽管他们对个中内涵的理解并不到位,对教科书内容的素养功能的理解也不透彻。受评价理念缺失,以及对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认识不足、操作不当等限制,部分地理教师对学生养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解决真实问题的“本事”)的评价过程并不到位,评价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培育的本源思考
1、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支撑是地理学科实现综合育人的根本指向。
教师要坚持“学生中心”,不唯“学科本位”,要有基于学科又能跳出学科的视野,关注并实践“本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起到哪些支撑作用,它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这一命题。
2、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地理学科实现综合育人的基础支撑。
以区域认知为例,它包括了思维策略与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等多种组分。如图2所示,区域认知的培育需要学生依托区域分布、位置、差异、联系、发展等知识,并借用划块(区)、区域观察、区域调查、野外考察等方法来完成各项活动或学习任务,同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取区域划分、空间定位、要素分析、综合分析等能力以及区域价值判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看出,区域认知的养成需要依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基本组分,反过来也说明三维目标的内容能够协同支撑区域认知的培育。
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部的整合是实现综合育人的关键内核。
例如,支撑区域认知培养的三维目标中既包含区域要素分析能力、区域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思维的内容,也包含可持续发展观、环保意识等人地协调观的内容,还包含区域观察法、区域调查法、区域考察法等地理实践力的内容。这充分说明区域认知与其他三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相融共生、相伴进阶的关系。
4、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是地理学科实现综合育人的重要助力。
例如,围绕“河流”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要厘清它在不同课程内容中的呈现情况:地理课程强调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对聚落的影响,历史课程关注历史长河中河流附近的文化遗址,语文课程可聚焦与河流相关的诗词歌赋。其次,梳理内容逻辑,可以从诗词引入,考察某流域文化遗址分布的历史地图,进而分析原因,探索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建议
(一)目标设计:厘米关系,统整地理教学目标。
在宏观层面,重点是基于综合育人理念厘清学科核心素养内部的整合关系及其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支撑作用。在微观层面,需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与提升,设计具有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孙雨林”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目标:①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表,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雨林是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的一类森林”,促进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的整合培育;②通过思维导图、案例分析,建立起“雨林要素间的关联”,提升地理综合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并形成“雨林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同时又很脆弱,应当合理开发和保护”的观念,促进批判性精神、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整合培育。
(二)内容重构:依托大概念,加强不同课程的关联。
大概念(大观念)是课程内容重构的重要方式,利用它来锚定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可以让核心素养从理论层面教学实践过程中,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支撑。例如,选取“美丽中国”为大概念,以“生态文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个次级概念来整合课程内容,相应地服务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过程组织:创设情境,设计指向真实世界的问题链。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培育更加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需要设计具有进阶层次的问题链,促使学生将概念理解转化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例如,可以依托“生态文明”概念,引导学生探讨真实世界的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首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焦作市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原因”“焦作市的转型路”,并据此形成问题链。
(四)循证评价: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评价模型。
为解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评价过程中循证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模型来实现循证评价,增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培育的有效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终结性评价,而是将教学评价贯穿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换言之,所学即所教、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
小编说
该文章题目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培育的内涵与建议》,于2024年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期刊。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可通过厘清素养的关系去统整教学目标、依托大概念重构各类课程内容、设计指向真实世界的问题链和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评价模型来实现。
文献声明
欢迎转载、转发本号发布的内容,可留言或后台联系小编进行授权。未经授权允许的,请勿在其他渠道或平台转载转发。文中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以及转述他人的内容,如涉及作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留言联系小编处理。
本期编辑:程馨仪
本期文案:程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