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迎来了《大皖成语》第二季的最终章。回顾本季,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情节,都亮点十足,精彩纷呈。今天,我们带着“杀青礼物”,为小伙伴呈现这部作品的大结局。
《大皖成语》第二季最后一期揭晓了两个成语,而我们的答案就在微短剧中,一起欣赏吧!
你们都答对了吗?第四期的中奖名单也已经出炉。请中奖的网友根据“大皖新闻”公众号回复留言所发的领奖信息,及时将地址和联系方式发送给工作人员,以便我们为您寄送奖品:大皖新闻文创抱枕“小蓝孩”一个。
第四期中奖名单
@葫芦小金刚
@未来可期
@共清欢
@最爱肉松小贝
@追梦少年
@MJ线的WLL
@拥抱梦想
@朴素蓝天
@8.20 9
@追梦
今天的成语故事是本季的收官之作,也预示了王敦的结局。腼颜人世一词诞生于芜湖,我们片尾有大量芜湖取景。
“沧海桑田,如今的鸡毛山和玩鞭亭风光旖旎,令人沉醉。历史不会就此淹没,中国传统文化也经久不息。”《大皖成语》主创老师孙老师说。
郗鉴也是东晋望族,他被调任合肥后,王敦看穿了晋明帝的用意,于是上书请求朝廷任命郗鉴为尚书令,事实上是调虎离山,让晋明帝将郗鉴调回京城建康。
晋明帝慑于王敦的淫威,颁旨让郗鉴回京。郗鉴在王敦屯兵的鸡毛山与王敦辩论,义正辞严地谴责满奋之流的卑劣行为,也借此否定了王敦的观点。
拍摄现场
王敦很生气,便将郗鉴扣留下来,可郗鉴却从容自若。慑于郗鉴的家族势力,王敦最终还是将他释放了。
太宁二年(324)六月,王敦病重,晋明帝抓住机会,下诏讨伐。王敦欲亲自搏杀,却已力不从心。晋明帝采纳了郗鉴拒而不战、拖疲叛军、再乘机进击的计策,令叛军大败。消息传到芜湖,王敦大怒,不久病死。
晋明帝下令焚其衣冠,将其首级挂在朱雀桥边示众。后来才接受大臣建议,允许其首身合葬。
据民国时期《芜湖县志》记载,芜湖古城东北周村,原有一大塚,当地人传为王敦墓。随着城市改造规模的扩大,如今已不见王敦墓踪影。
拍摄现场
王敦这个人物,史书多定义其为权臣、野心家、乱臣贼子,而我们看到他身上的戏剧性,并没有一味脸谱化地去表现人物,而是让各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演绎。孙老师开玩笑地说:“我们也算是讲述王敦的首个短剧,其中剧中郗鉴提出的终极问题,也反映了‘忠义’、‘守节’等中国传统价值观。”
上一季成语故事我们赠送了一条番外,这次也非常宠粉,以彩蛋形式附赠了一条成语“琳琅满目”,故事也与王敦有关。
《世说新语》记载:有人去拜访王衍(琅琊王氏代表人物,著名清谈家,史书记载他是一位美男子),发现王家的王戎(“竹林七贤”之一)、王敦、王导都在座。走到另一个客厅,又遇见王诩、王澄(这六位都是王氏一族。)
回家后,此人感叹:“今天这一趟,满眼都是琳琅珠玉。”形容所见皆名流,引申为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和美好的文章。
“由于这个故事中涉及人物较为纷繁,我对此进行改编,用剧中出场人物解释琳琅满目,他们风采各异,又不失成语原义。”孙老师补充说。
小伙伴们在前几期已经发现,我们的编辑记者都是一人分饰多角,他们能拍能采能写又能演,非常有灵气,一人多角也不出戏。孙老师分享到,“张楠导演和我全程都在手把手跟演员比划,怎么恰当地表现情绪。”
拍摄现场
孙老师透露,由于是竖屏构图,没有专业影棚,摄像老师胡伟民和张洪哲也花了心思。拍摄过程确实是比较辛苦,演员们都是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用休息时间来拍摄,尤其夜戏集中在冬至前后,非常冷,但最终呈现的效果是热闹的。
这几天剧播时,经常有朋友私信孙老师说,“像在看三国演义”、“没想到媒体人做古装剧这么有腔调”。
如今古装剧都是华美的大制作,多是架空和玄幻题材,竖屏微短剧也不缺下饭爽剧,孙老师诚恳地说,“我们的小成本制作,反要忠于典籍原文,守正创新,可能并不讨巧,倒也不失一腔孤勇。” 在当今争夺注意力之战的网络时代,做这样冷门的内容,并不能“攻城略地”,但仍然希望在发掘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上出一份力。
拍摄花絮
下一季的故事围绕哪个地市来展开,也欢迎小伙伴们发出邀请。
拭目以待!江湖再会!
第二季活动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