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读书会已经做了10期,
本周日,我们即将迎来第11期,
邀请到的嘉宾是曹放老师。
曹放老师用短视频解读自己心目中的苏东坡
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曹放老师素有文名
曾在《厦门航空》杂志开设专栏
其2021年2月号刊有《徘徊梅影过书堂》
讲述与苏东坡的缘分
头枕着波涛,这波涛里回荡着苏东坡的诗句。赣江源头是我家,少年时代就知道了苏东坡。公元1094年,57岁的苏东坡首过赣州,其时他是被遣往广东惠州流放,对于人生,他已历尽沧桑。又过了七年,公元1101年,64岁的苏轼再经赣州,他是结束了海南的流放回往中原,对于世态,他已是悠哉淡然。两次赣州的过往,他与官绅士子偕游唱和。“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这是他在八镜台上对赣州胜境的礼赞;“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这是他在郁孤台畔对赣南士子友情的留恋;“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涕横斜”,这是他在天竺寺外对人生如梦的感叹……苏东坡,伴随着赣江的涛声,叩击了我的少年时代。
壁立千轫,悬崖绝壁自天而下;波心激流,一叶扁舟游游荡荡;苏东坡迎风而立,衣袂飘飘,他仰面朝天,凝望着深邃的星空。他的好友杨世昌与一位艄公稳坐船头,举目间,闪耀着敬仰和怜惜。《赤壁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峻的杰作。20年前,当我在厦门的新居里布置书房“达潇堂”的时候,我郑重地挂上了这幅瓷板画。“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多少回,静静地凝望着这幅瓷板画,然诵着《赤壁》二赋,我意兴遄飞。这是对元气、清气、正气的涵养哪!宋朝唐庾有云:“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月上东山,雾笼江面,小船漂荡,如梦如幻。面对着李峻先生的《赤壁赋》,关于生命,关于历史,关于人的价值与存在,关于天地人的和谐共生,这无尽的思绪,让我追随着苏东坡,在水光月色中徐徐展开。
新冠疫情的阴影深深笼罩,人们戴着口罩,自觉排着队,拉开一米线的距离,缓缓地向前挪动,脚步有点拘谨,而目光却充满了渴望与急切。2020年9月10 日,北京故宫,公务拜会单霁翔先生后,他带给我一个惊喜,《苏轼主题书画作品特展》正在文华殿举办,"难得的机会,去看看吧,千古风流人物"!
文华殿里,我凝神细看,一幅一幅,七十余件都是精品,包含了故宫院藏的所有苏轼法书真迹。一幅合卷:《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这是苏东坡黄州时期所作,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秀逸劲健。一幅纸本,这是苏轼为好友王詵自书诗所作的题跋,用笔浑厚遒劲,结体纵横抑挫;还有,《治平帖卷》、《归院帖卷》、《春中帖页》、《三马图赞并引残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一幅幅细细品读,真个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沉醉苏东坡,步出文华殿后,尽管满眼是皇家的红墙金瓦,但在我心中,却只有苏东坡傲立在云端之上。
感谢上苍!公元1037年1月8日,苏东坡来到了人间,这是中华文化的巨大幸运。苏东坡的存在,我以为,对于中华文化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他彰显出了中华文明所滋养的人性、人格、人道、人文,可以经天纬地!万世文豪苏东坡,他拥有一颗自由放达的心灵,坦荡、磊落而光明,他不仅对抗了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荒谬,而且极大地撕裂并冲决了中国封建文化根深蒂固的虚伪。一代通才苏东坡,他贯通儒释道,达观天地人,俯仰皆是文章,于经世致用外,特别是在诗赋、书法、饮食上开创了一派震古烁今的全新境界,在美术、音乐、园艺、医药等文人余事上他也博学多能,堪称历史上少有的通才。
千古风流苏东坡,他洞穿了人生的生死穷达,以巨大的悲悯情怀、苍茫气象和乐天情致,游走在庙堂与江湖、功业与性灵、进取与退隐的波峰浪谷之间,创造并领略了人间的清欢,并且寄至味于淡泊。苏东坡的魅力,我以为,其要者有三:一是坚守自我的本真,二是创造审美的风流,三是参透人生的梦幻。对于苏东坡,对于苏东坡在人世间走过的23464天,中华文明史该怎样来铭记和咏叹呢?就人类各大文明的参照而言,我以为,或许,只能听到意大利达芬奇、英吉利莎士比亚、西班牙塞万提斯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回响。
不阿权贵,不媚世俗,无论古今中外,这都是人类文明引领者必备的精神气质。林语堂在自传中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圣贤第欧根尼流浪街头,正晒着太阳。亚力山大大帝巡视经过,慕其大名,问他有何所求。第欧根尼矜持地回答:“请陛下稍微站开,不要遮住阳光,这便是我唯一的请求。”苏东坡也是这样,葆有一颗赤子之心,真率、豁达、潇洒、疏狂。正如他自己所说,“生死穷达,不易其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结发夫人王弗离世十年后,苏轼写下了这样令人断肠的诗句,怎样的夫妻情啊……“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乌台诗案”爆发,苏轼生死未卜,这是他托狱卒转给弟弟苏辙的诀别诗,怎样的兄弟情啊……“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在杭州为老友钱勰饯行,一首道别词,怎样的友朋情啊……公元1101年8月24日,苏东坡大限将至,他的好友俯在他的耳畔说:“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答道:“西天也许存在,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好友执着地续上一句,“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苏东坡留在人间最后的话语是:“勉强想就错了。”怎样的苏东坡啊!从生到死,都是一任性情;而且,即便是在反省与追究自我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原生的罪感和虚伪的寄托。苍天大地之间,顶天立地的,是一个"人"!
能够引领人类文明进程的智者,对于人生都有一种通透感。诚如法国加缪所说,“忧伤者有两种忧伤的理由,要么他们无知识,要么他们抱希望。没有对生活的绝望,就不会热爱生活。”诚如印度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苏东坡对人生的通透与达观,更是光耀千古。“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乌台诗案”爆发后,苏东坡带罪流放黄州,他在给友人李端叔的信中说,“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然而,他并不因此世态炎凉而萦怀,他在信中还满怀尘世的温情写道,“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特别是在黄州,他还写下了这样千古传诵的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公元1101年春节过后,苏轼由赣州出发,经南昌、南京,五月间抵达了江苏仪征,苏轼知道,生命已经夕阳满天,“年来万事足,所欠唯一死”了。在仪征游览金山龙游寺的时候,他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词章,语调平静而从容,开头两句甚至还有些暗淡萧瑟,然而通篇读来却贯穿着极度的自信自豪、极度的坚韧不屈和极度的风清云淡。
黄州、惠州、儋州,是他平生的三个流放地。但监禁流放算得了什么呢?苦难是他的踏脚石,根本摧毁不了他的气魄与精神。纵使整个世界要将我放逐,而我也不曾放逐自己!是黄州,奠定了他在中国文明史上的高标独立,"东坡",就是在此得名。是惠州,玉成了他经世致用的功业与大名,他通山理水的政绩居然在此还博得了水利专家的名号。儋州,尽管孤悬海陬,但他却在此振起了海南的百代文风,他还在此撰写出了研究《易经》的、《论语》的、《尚书》的三本学术著作……是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然而,江山如画,更有千古英雄人物!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中,最具人性温度和人格魅力的,谁能怀疑不是苏东坡呢?!“风月不死,先生不亡也。”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辑《古文观止》所言,正是中华民族对苏东坡永恒的致敬。
苏轼
是一个深寒的夜晚,2021年1月9日,这是一个唯一属于我自己的日子,俯瞰着生命的长河,我想起了苏东坡。公元1080年1月,也是一个深寒的日子,那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狂风暴雪,枯枝败叶,唯见野梅盛开,苏轼写下了《梅花二首》。其一是:"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其二是:"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今夜,在寂寥的星空下,梅影横斜,暗香浮动,我轻拂着眉山市档案馆副馆长李莉送我的线装本《苏轼文集》,品味着苏轼的傲岸与旷达,心往神追……禁不住,我吟成了一首小诗:
清愁无限夜气長,
梦里关山送苇航。
冰心默对空凉月,
徘徊梅影过书堂。
20210109 ,曹放 写于达潇堂
曹放,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时十四岁考入南昌大学中文系。人生履历是国家公务员与文化学者的双重变奏。
曾在江西省经历过乡镇书记、副县长、省委机关处长等多岗位历练,在厦门经济特区担任过多个部门的领导工作。1980初期,1990年代初期,分别多次借调到中央部门工作。具有跨越内地与沿海、老区与特区、基层与上层的工作视野。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经济建设与企业发展、党务和群团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文化建设与对台工作,作过专题研究,并有具体的操作实践。
作为文化学者,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首届理事,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海峡两岸金沙散文奖大赛组委会主任。
担任鼓浪屿国家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期间,具体组织实施了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
多部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主创的大型人文历史专题纪录片,在央视数十次播岀并获全国十优奖。多篇论文、报告文学作品获全国大奖。
关于开台王颜思齐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教科书有关部分为此作了重要修改补充。
在厦门大学、南昌大学、台北故宫、杭州国际文化景观论坛等文教机构以及为全国十多个省市学员开设的专题讲座,得到广泛好评。
海峡两岸文化大家唐浩明、贾平凹、刘道玉、林谷芳、杨渡、张炳煌对曹放多有鼓励与称赞:“雖於世法立功,仍以明月丹心伫望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