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抓发展正当时。当前,滨海新区上下正全力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凝心聚力、干字当头,奋力打造“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产城人文融合示范区”。今天起,“笃行实干在滨海”栏目正式推出,通过深入采访报道,生动展现滨海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勇前进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2月2日是农历大年初五,滨海新区不少企业依旧一片繁忙。工人们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全力赶制订单产品,以拼搏之姿为新年“开门红”发力,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记者走进位于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的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外包装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目前,企业的生产计划已经排至2季度,为保证节后的正常供货,春节期间公司各车间基本维持满负荷生产节奏,全厂700余名员工中,超过九成选择坚守岗位。”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建荣告诉记者。
回望2024
破局立新
2024年,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为重中之重不动摇,主动担当作为,奋力图强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7.94亿元,增长7%,实现财政总收入64.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05亿元。
去年以来,滨海新区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工程”和智能化改造行动,3家企业入选2024年国家5G工厂名录,全年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6.8%,位列全市第2;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覆盖率已达100%。
喜临门“5G+云智慧”工厂车间。
商贸服务方面,滨海新区积极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系列活动,举办2024年汽车消费嘉年华,汽车商品销售额累计120.2亿元,同比增长5.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7亿元,增长8.1%,居全市第1。
重点平台建设方面,绍兴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二期封关验收,实现进出口值250.2亿元,进出口规模排名全国综保区第60位;“绍芯谷”全力加快更新进度,推动12家企业自主更新,成功组建绍芯谷1号更新基金,基金规模达6.25亿元;未来车城积极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出台“商改商”实施细则,推动商业低效用地再开发;沥海城市副中心沧海未来社区、滨海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副中心水街配套工程提前完工;滨海新区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园完成核心区5000亩区域整体设计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滨海新区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成功入选省培育名单,系全市唯一。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滨海新区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规划面积9.12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总体定位为“一中心两高地”,即建设全国知名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中心、全省海洋生物医药科创成果转化高地、杭州湾临港汽车装备制造高地。
展望2025
乘势而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滨海新区体制机制调整优化之后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奋进的一年。新区将突出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十大标志性重大改革项目”和“十大标志性重点建设项目”,聚力新质生产力,打造“4311”产业体系;聚力一江两岸,打造高品质宜居新城;聚力“三业联动”,打造人才汇流集聚地;聚力文化重塑,擦亮滨海文化金名片,加快产业转型、城市提升、人气集聚、文化繁荣,进一步放大集聚效应、蝶变效应和乘数效应。
其中,“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提质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落实“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加快链主企业产业园建设。记者获悉,新区还将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三大未来产业,持续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新区还将以更高水平加快城市更新,持续提升活力城市形象品质,计划按照提前谋划、一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通过新旧动能、城市服务、生态空间重构,结合“绍芯谷”整体规划落地,高标准开展曹娥江“一江两岸”总体规划,构建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意智造完美融合的“一江两岸”发展新格局。
“绍芯谷”鸟瞰(效果图)。
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滨海新区计划持续打造快速高效的立体交通网,加快越东快速路、329国道东延段、群贤快速路等区域互联互通道路建设,构建以曹娥江、绍兴港沥海作业区为主的“一江一区”水路快速货运通道,并建设以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致远中大道、杭甬高速公路及越兴路、越东路为骨干的“三横两纵”城际交通网络。
滨海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奋力打造“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产城人文融合示范区”,以优异成绩迈入“十五五”。
编辑: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