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甘南新发展 聚焦民生新图景】临潭:特色养殖挑大梁 乡村振兴底气足

文摘   2024-12-17 16:35   甘肃  

一年来,全州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打造新时代“五个甘南”,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样板区,以“群众工作五个全覆盖”为抓手,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扩大就业创业,完善医保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养老服务,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增加群众收入,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民族团结的和谐甘南、生态优良的美丽甘南、产业兴旺的富裕甘南、共建共享的幸福甘南、长期稳定的平安甘南持续焕发无限活力,展现无限希望。
甘南州融媒体中心特开设“盘点甘南新发展 聚焦民生新图景”专栏,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生动讲述民生领域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现我州在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积累的新经验、探索的新路径。敬请广大读者持续关注,共同见证甘南这片热土的蓬勃发展与辉煌成就。
【盘点甘南新发展 聚焦民生新图景】

临潭:特色养殖挑大梁 乡村振兴底气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临潭县紧紧围绕全县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布局要求,牢牢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立足发展实际,精准定位、精心谋划,坚持把发展特色养殖作为强农富农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来培育,努力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走进临潭县流顺镇丁家堡村红山自然村,一排排标准化暖棚圈舍和储草棚映入眼帘,以前流顺镇大部分农户都是散户养殖,养殖成本高,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也不理想。为了让养殖产业释放最大效应,流顺镇将养牛基础好、养殖积极性高的红山村确定为牛养殖专业村,通过争取资金扶持,2022年修建标准化暖棚圈舍23座1753平方米,修建储草棚23座720平方米;2023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扩建养殖棚1500平方米、储草棚450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硬招、实招,为广大养牛户提供“硬核”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分散养殖造成的“脏、乱、差”问题,更推动了养殖方式的转型升级。

流顺镇丁家堡村牛养殖户冶亥牙说:“政府给我们免费修了牛棚、羊棚和草棚,通过政府的扶持,现在我们养了40多头牛、500多只羊,通过育肥、屠宰,一年下来能挣20多万元。”

丁家堡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党员示范户+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西门达尔等改良品种基础乳牛,目前全村牛饲养量达350余头,户均基础母牛存栏4头以上,年出栏80余头,户均年收入可达到4.2万元。

临潭县田园特种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殷芳介绍:“政府补贴了30%的资金,帮我们建起了牛棚,现在合作社养殖了106头西门达尔能繁母牛,还带动了6户村民务工,每户能赚1万元,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临潭县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探索出养殖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特色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当地养殖户腰包鼓了起来,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

临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文豪表示,临潭县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禀赋,突出牛羊等特色养殖,全方位建基地、夯基础、添后劲。坚持种植示范和养殖基地相结合,重点打造肉牛、牦牛、肉羊、生猪等养殖小区59个,修建标准化养殖暖棚5100多座,出台“322”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订单生产、托养托管、投牛还犊等模式创新推广,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健全。全县牛、羊、猪大牲畜存栏量达到16万头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不断提升。

近年来,临潭县精心谋划、重点培育,着力打造养牛专业村10个,共建设养殖棚26888平方米,储草棚8438平方米,把发展特色养殖作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来抓,每年打造标准化养殖小区,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效益,让养殖产业焕发活力,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甘南融媒记者:赵文俊 成回
公布东周 李治伟

 往期推荐 

// 1

何谋保在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努力开创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2

甘南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 何谋保王登渤出席并讲话

// 3

微视频|走进圣境甘南 共赴心灵之旅(二十)

编辑丨蔡晟堃    责编丨后晶晶

审核丨张大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获取最及时、最全面、最权威的甘南新闻,带您了解最新的甘南动态!您还可以通过2455038805@qq.com邮箱向我们投稿,欢迎您的参与!


“在看”我吗?

甘南融媒
甘南州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看九色高原 听天籁甘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