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

政务   2025-02-07 09:37   广东  


目前,全市各类创新载体总数超4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速18.9%,占GDP比重达6.46%,首次实现研发投入总量、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新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5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近年来,深圳着眼于打造“数字中国”的深圳样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将数实融合作为重要抓手,引导政策、资金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精准发力,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极速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2024年,深圳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801.87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位居一线城市第一;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4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蝉联全国“双第一”。

这意味着,深圳走在前列,成为我国首个5万亿级工业大市。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深圳稳坐中国“工业第一城”。目前,深圳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新动能更加充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迈向高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引领

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


产业的兴起、发展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深圳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多个机场,智慧远程塔台系统为空管人员实时识别机场场面上飞机、车辆等重要移动目标的运行状态和位置信息,以提升机场安全保障能力。

“以前场面上飞机和车辆的运动状态、航班号、载客数量等重要信息,需要空管人员去其他系统查看核验。有了智慧远程塔台系统后,这些信息可以实时叠加在大屏上的飞机影像旁边,大大提升了空管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深圳天海宸光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AI视觉识别和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空管人员可以更直观地掌握机场场面情况,从而整体提升场面管理水平和质量。

目前,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图为深企亚辉龙员工进行试剂研发试验。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近年来,深圳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优势凸显,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提升,一些领域从“跟跑”转向了“并跑”“领跑”。

华为、中兴是5G的全球引领者;


比亚迪在全球首家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迈瑞医疗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公司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超声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前三。


目前,深圳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载体,全市各类创新载体总数超4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速18.9%,占GDP比重达6.46%,首次实现研发投入总量、强度居全国城市“双第二”,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创新驱动,助力深圳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经济结构更趋优化。2024年,深圳第一产业增加值26.37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3909.28亿元,同比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2866.22亿元,同比增长4.3%。

向“新”攀登

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深圳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优化支持政策,完善产业治理体系,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2024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2024年,深圳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6%。多次随中国航天员征战太空的飞亚达航空表,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新高度。加快转型升级,强化技术研发,加快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以飞亚达为代表的深圳钟表产业的发展是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市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眼镜等优势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圳女装”“深圳眼镜”“深圳珠宝”等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去年,深圳三个重点产业专班——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首次公开亮相,凸显深圳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心,以此培育更多新支柱、激发更强新动能。


人工智能,争创先锋。产业链覆盖芯片、模型、硬件及应用等全环节,形成以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元象科技、兔展智能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初创企业竞相发展的“雁阵式”梯队,拥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全市发布“城市+AI”应用场景已近200个,在多领域培育出一批标杆案例,乘数效应充分释放。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新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5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2024年3月,深圳“20+8”产业集群上线2.0版,继续向新兴产业拓“增量”,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6万亿元,推进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未来产业,推动这些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同时,深圳要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低空经济第一城、中国软件名城。

抢抓风口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从全球宏观层面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是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从企业、行业与区域的层面来看,数字化转型是决定企业、行业与城市竞争格局的关键。

近年来,深圳着眼于打造“数字中国”的深圳样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将数实融合作为重要抓手,引导政策、资金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精准发力,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极速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圳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链式转型”“集群转型”。近两年,深圳每年为约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形成了“诊断评估—改造实施—成效评价”的流程化转型模式。目前,深圳累计培育全球“灯塔工厂”2家、升级可持续“灯塔工厂”1家,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实施国家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近百个。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构建部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模型,规划布局深圳湾、前海湾、福田等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

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深圳加快建设极速宽带先锋城市,围绕5G-A引领、算网融合、星空一体,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升级5G-A基站超2.3万个。协同部署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深圳开放智算中心(河套)等多个智算中心,全市可以提供超过5000PFLOPS高效优质的算力资源。

又踏层峰望眼开。深圳正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朝着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深圳的故事,精彩继续;产业的未来,向新向前。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闻坤 王亮

编辑:赖鼎睿

审读:黄淳 周浩桦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深圳发布
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最权威、最迅捷、最真切,你我的城市,尽在深圳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