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让机器人拥有生命!他历经3年斩获“科学探索奖”
学术
2024-11-07 20:06
北京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王兆昱
10月19日,在第六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获奖科学家携亲属在红毯上亮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刘连庆一家四口也不例外。
刘连庆的小女儿盼着走红毯,已经盼了3年。8岁的她一心想穿上梦寐以求的公主裙,和爸爸一起走在聚光灯下。今年,她终于如愿了。
刘连庆一家四口走红毯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且可自由支配。
对刘连庆而言,这3年的等待远不止于一场红毯秀。带着对类生命机器人与微纳操控的未来设想,
他曾三次站在“科学探索奖”的答辩台上。在
经历两次失败后,他愈挫愈勇。
“科研历程中胜败乃兵家常事。”刘连庆笑着说,但自己“钝感力”很强,最后能成功就很开心。
“‘坚持’干一件事不如热爱干一件事,坚持给人的感觉是被动的,而热爱是主动的。只有热爱,才能进入心流状态,走得更长远。”刘连庆说。
刘连庆
机器人有生命?这不是科幻
机器人能拥有“生命”?听起来像是科幻,但在2024年“科学探索奖”的答辩现场,刘连庆带来了这一设想的现实版本。
他分享了自己两个“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一个是类生命机器人,另一个则是对先进制造至关重要的微纳操控。
想象一下,当你切开一个机器人,看到的不再是电线和电路板,而是肌肉、血液、细胞这样的生命系统。这种机器人不仅具有人形外观,还具备真正的生命机制。
这正是刘连庆的类生命机器人构想。为了将这一“天方夜谭”背后的解决思路和支撑工作阐释清楚,刘连庆在40页答辩PPT之外,又特意准备了40页补充材料,专门用来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目前的仿生机器人,无论是‘大狗’等四足机器人,还是各种人形机器人,都只是模仿生命的外形。”刘连庆介绍,而类生命机器人将在分子细胞的尺度上,实现机电系统与生命系统的融合。
“机器人最核心的三大功能——感知、驱动与智能,当下依赖的都是机电系统。我们要把感知变成生命感知,驱动变成肌肉,智能变成神经涌现。”刘连庆补充。
类生命机器人设想
几年来,刘连庆的设想正逐步转化为现实——将响尾蛇感受热红外信号的离子通道“放进”机器人系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要知道,现有的红外传感器依赖半导体原理,在极低的冷却温度下,才勉强达到0.01K的感知精度。
而响尾蛇能在自然环境中,凭借眼睛下方颊窝处一个微小的离子通道,精准感知红外信号。在常温常压下,精度达到0.001K。
刘连庆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上海药物所和中国科大的同事合作,详细探究了响尾蛇感受红外的物理机制。
“将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成果直接应用到机器人身上。”带着这样的想法,刘连庆与合作者一起,将蛋白提纯,表达在模式细胞上,并将细胞组成器件。就这样,机器人被赋予了类似响尾蛇机理的生命感知能力。
刘连庆介绍,团队还在探索如何将肌肉纤维引入机器人系统,以实现生命驱动。
在智能方面,刘连庆团队也在进行开创性尝试。他们通过3D打印和体外培养大脑细胞,让机器人基于“碳基大脑”进行简单的路标识别,并沿着特定路径自主行走。
类生命机器人的潜在路线图
“种”出一个科学梦想
刘连庆的另一个方向——微纳操控,则是类生命机器人思想的起点。
“在我的研究体系里,这两个方向就像DNA的双螺旋。它们扭打缠抱在一起,不断向前推动。”刘连庆笑着说。
在提出类生命机器人概念前,微纳机器人是刘连庆研究十多年的“老本行”。微纳机器人,顾名思义,是微型机器人和纳米机器人。它们潜力巨大,可以进入人体细小的血管分支,完成精准医疗。
在此过程中,刘连庆经常与细胞、DNA分子、细菌这些极其微小的物质“打交道”,逐渐形成了生命科学与机械领域交叉的“跨学科”思维。
彼时,中国科学院刚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划,其中,B类先导突出原创性、引领性和学科交叉,“扩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受此启发,刘连庆忍不住思考——如何创造一种大家没听过、没想过、没见过的机器人系统?这成了他的一个科学梦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类生命机器人的想法发芽了。
刘连庆的妻子也是大学老师。夫妻二人在家常常交流科研工作,被一旁玩耍的大女儿(当时4岁多)听了去。孩子很天真,她拿着自己最心爱的玩具“种”在花盆里,仰着小脸问爷爷:“我想种一个玩具,明天能长出来,爸爸的科学梦想也是这样吗?”
随后的十余年,刘连庆持续投入到类生命机器人的探索,陆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相关项目的支持。
而在2024“科学探索奖”答辩现场,刘连庆所阐述的微纳操控,则展现了拓宽科学边界的更大“野心”。
传统上,机器人被视为制造工具。刘连庆想:能不能将机器人变为测量工具?毕竟,在制造领域,“没有测量就没有制造”。
类生命机器人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用到微纳操控与测量。比如,在将带有敏感离子通道的细胞“移植”到机器人系统的过程中,微纳测量可以检测到细胞表面的振动,以及细胞的软硬度,从而知道电信号的大小。
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如果制造精度为10微米,测量精度则要达到1微米,这对机器人的精度和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当前,科学研究有‘四极’: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刘连庆的研究,同时具备后三“极”的特点。
失败却无低谷期:“钝感力”是秘诀
结束答辩的次日上午,刘连庆照常来到沈阳自动化所,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微信却一直响,他拿出手机一看,都是好朋友发来的“获奖”祝贺消息。
“在科研过程中会不断经历各种答辩,胜败都是常事。这次获奖,很激动。”刘连庆回忆起自己前两次申请“科学探索奖”失利后,女儿还安慰自己。
“太小瞧老爸了。”刘连庆笑着说,自己有一颗“大心脏”和超强的“钝感力”,让他能在科研之路上保持平和。
这种钝感力并非麻木,而是一种专注于科研本身、不过度在意成败的心态。当被问及有无“低谷期”时,刘连庆坦言:“有时在别人看来我有,但我没感觉到。”
作为一位导师,曾经有一件事令刘连庆“感到伤心”。有一篇他和学生投入很多心血的论文,历经三轮审稿,却最终被国际期刊拒稿。他不为自己遗憾,而是心疼花了5年为“憋大招”、迟迟不愿发表论文的学生。尤其是在审稿过程中,这名学生高强度地连续补做了很多实验,仅回复意见就写了40多页。幸好,那篇论文最终在一本国内顶尖期刊上顺利发表,并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在这条路上,他和学生坚定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刘连庆(一排正中)等与学生参加2024年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RA 2024)
2024年,是刘连庆冲击“科学探索奖”的第3年。与前两次答辩相比,这次他更加关注如何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范畴内进行前沿探索。
这一调整,让他的答辩不仅有科学高度,更具现实意义——“在先进制造领域,既要注重科学的发现,也要注重对国家的贡献。”最终,他赢得了评委的认可。
“这是一个让人着眼于未来的奖项。”刘连庆总结,过去的成绩,只占整个答辩时间的一小部分,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才是核心。
“科学探索奖”2024年颁奖典礼
比起奖金和荣誉,刘连庆更珍视“科学探索奖”为青年科学家们提供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学科碰撞的机会。他期待与更多优秀的同辈交流,产生新的灵感。
“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发论文上。”沈阳自动化所一位老师的话,让刘连庆至今记忆犹新。如今,他的梦想是做好基础研究,既“顶天”又“立地”。
“科学探索,要从孩子开始。”刘连庆希望,一代代人的热爱汇成创新之流,奔向未来。
编辑 |
方圆
排版 | 郭刚
合作事宜:
hezuo@stimes.cn
投稿事宜:
tougao@stimes.cn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MxMTUzMw==&mid=2657223983&idx=1&sn=1305f1d32f6049ef9e6e316db7265e3a
科学网
圈内大事,行业洞察,偶尔八卦……来自全球最大的华人科学社区,中国科学报社出品。联系我们: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最新文章
一位名校教授的人生自省:别让“排队上车”成为你的目标
新手做科研遇到了什么困难?|问答征集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6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公示,共4347人
基金委发布1个专项项目申请指南
未来3年,再投3亿,买仪器!
100+宝藏临床期刊,快速发表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内含分科列表)
同济大学成立两个新系
青海公示2023年度省(重点)实验室分类评估结果
硕士生熬成副教授、拉妻子读博“受苦”,他们11年研究终获突破!
陈杰院士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科学网公司技术岗位招聘启事
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项目评审专家不良行为处理结果
厦门公示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拟立项项目,共196项
揪出瘙痒“元凶”!北大教授:课题组近10年最重要成果!
诚邀共举:成都院士团队诚邀您的加入!
湖北公示第二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拟立项项目,共72项
贵州省科技厅公示2024年项目验收结果,共31项
大咖云集!多位顶尖学者加入科学委员会为开放科学助力
多学科招聘+事业编!“双一流”强校诚邀海内外英才
陕西公示2024年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共114篇
上海公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超导领域拟立项名单
“设计”一粒“超级稻”
高校校长博士学位论文被指剽窃,校方调查称是“技术疏忽”
99人!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拟表彰对象公示
《科学》(20241108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梳理山河 让祖国“有本可依”
史上最大规模高校专业调整:人在讲台上,专业没了
江西拟终止4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自然》(2024110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中国天眼 聆听宇宙的“声音”
美国博士来中国找蛇,受聘高校教授并收获跨国爱情
上海“双一流”高校,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
人社部:加强高校一流师资引育,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
以“奋斗者”姿态 勇攀深海“珠峰”
让机器人拥有生命!他历经3年斩获“科学探索奖”
待遇优厚,一事一议|中南大学“湘江论坛”诚邀海内外学者!
812个面上获立项!上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科基金立项名单公示
山东大学拟清退3名研究生
“中国魔方”创造治沙奇迹
博四那年2万份实验材料尽失!浙大蚕学博士生绝地“上岸”
大咖云集!这场科学大会讨论的问题与所有人息息相关
欢迎推荐!2024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启动
上海、天津公布3个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投稿前发现论文“撞车”!他们背水一战终获突破
欢迎推荐!2024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启动
李兆敏任石河子大学校长
安徽两所高校拟更名
90后博士发表重磅研究:“做科研不要怕问问题,无知才是常态”
欢迎推荐!2024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启动
强世功任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