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山间,被誉为“春来第一鲜”的300亩羊肚菌在初春暖阳沐浴下悄然成熟上市,为市民餐桌再添“鲜”味。值得一提的是,本土生产的羊肚菌包试种成功,成为村民的“抢手货”。
△羊肚菌种植大棚
2月8日,在官方村村民刘萤的羊肚菌种植大棚内,一朵朵褐色“小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密密麻麻生长在菌垄上。“去年9月,我们从村上的加工厂引进了羊肚菌包试种,生长情况非常好。”刘萤说,相比之前从外地引进的菌种,成熟期更早,预计每亩毛收入3万元以上。
△啊喇乡官房村菌包加工厂生产的菌包,培育出来的羊肚菌
以往,村上的种植户都会去云南、成都等地购买菌包,种植1亩羊肚菌,光菌包成本就需要8000元以上,再加上运输,每年每亩地投入近万元。
△已成熟的羊肚菌
去年,村上建起了菌包加工厂,大量回收果树枝、玉米秆、玉米芯等废弃原料,调配成羊肚菌包,免费分发给村民试种。技术员根据每家种植条件提出专业建议,提高种植效率。当下,试种的羊肚菌陆续成熟,口感、产量比外地引进的羊肚菌还要好,每亩降低生产成本2000-3000元。
“羊肚菌菌包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各类辅料稍有配比不对,就会影响产量。经过试验、调整,我们的菌包品质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很多村民表达了种植羊肚菌的意向。”官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定海满眼希望,“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可为200亩土地提供羊肚菌包、肥料和种植技术,帮助村民降低成本,实现致富增收。”
记者:张东沛 文、图
编排:陈姝妤
责任编辑:薛巍
终审:徐铭
法律顾问单位:四川拓越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