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会被网暴的电影
幽默
2024-11-15 21:37
广东
这是一部智利电影,在去年的北影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两个重要奖项。故事很简单,但悬疑感十足,而且采用的是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全程85分钟,没有剪接,一气呵成。
如果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的话,大概率是会被网暴的,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妈妈把自己的孩子丢了,并且表示不想找回他的故事。影片的开始,安娜驾车行驶在林间公路,丈夫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差不多得了,回去吧!”原来安娜一家三口从圣地亚哥出发,驱车前往智利南部,安娜的母亲家里。因为旅途漫长,夫妻俩轮流开车,7岁的儿子坐在后座。
当经过一片森林的时候,儿子突然来了兴致,要下车拍照。但父母拒绝了他的提议,因为路上已经堵车了一小时,如果再磨蹭,会赶不及外婆家的晚宴。但是儿子坚持要下车拍照,还大吵大闹发脾气,更是挣脱了安全座椅,扑到正在开车的安娜身上,挡住她开车的视线。安娜突然间什么也看不见,赶紧踩下刹车,幸好没有出现意外。
于是,她很生气地将儿子带下车,告诉他要拍照自己去,我们不会去。其实车刚开走一分钟,安娜就后悔了,她只是想惩罚一下孩子。在丈夫的劝说下,立马掉头回去。
无论他们怎么呼喊,甚至拿出平板,播放孩子喜欢的游戏音乐,都不见孩子的踪影,只在一棵树底下,捡到了孩子的帽子。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对于警察的询问,两人谎称孩子需要小便,于是他们停车等待,结果一不留神,孩子就不见了。两人只能实话实说,安娜担心警察会因此质疑她不是一个好母亲。
在影片的前半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在乎孩子的好父亲,和一个暴怒、怕担责的母亲。
但直到最后,通过夫妻俩的对话,我们会发现另外一种事实:
他们的孩子,被学校的心理医生诊断出有多动症,但丈夫拒绝承认孩子有问题,更不愿意带去医院检查。只是觉得孩子比较特殊,要给他更多的关爱。
他所谓的关爱,就是在孩子面前充当老好人的角色,永远笑眯眯地出现,什么事都顺着孩子。
而安娜认为,孩子越是有问题,越是要干预他的行为,不能任由他胡作非为。
在孩子心中,父亲是对他最好的人,母亲则是厌弃、敌对的对象。“我内心深处有一部分,不想找到他,永远不想。这是我第一次敢承认这点。”安娜直言,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她就不像其他母亲那样满怀欣喜。当她察觉到这一点时,她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正常,是不是个怪物?
她要花很多时间去跟其他妈妈社交,要在“多动症”孩子被老师批评时去学校道歉,还要频繁的带孩子去医院看病。
平日里还要负责接送他上下学、带他参加课外活动、盯着他写作业、照顾他的衣食起居……对此,丈夫自我感觉良好的说,自己也有为这个家付出,负责工作养家,育儿方面自己也有提供帮助。
丈夫所谓的帮助,只是偶尔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7年来陪孩子去过两次医院,一次是安娜辞职前,一次是安娜摔断了腿。也就是说,这7年来,安娜几乎是独自照顾着一个“多动症”的儿子。其实,安娜并不想怀孕生子,只是丈夫想拥有一个孩子,而且丈夫不会娶一个不生孩子的女人。所以安娜按照社会规训,一直在扮演一个好妈妈、好妻子的形象,
但她发现,自己并不是社会规范要求的那种好妈妈,她常常会因为孩子而情绪失控,比如这次将孩子扔在路边。讽刺的是,当安娜跟丈夫坦白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却回来了。丈夫急忙奔向孩子嘘寒问暖,压根没有关心妻子的感受。
至于孩子有没有听到母亲的这番话,他是故意逃走,还是走失?影片都没有交代。
影片表面上是对孩子的惩罚,实际上讲的是“母职”惩罚。2020年10月底,《人物》曾发起是否后悔成为母亲的征集:两天时间,共收到了1019份回复,其中有427份回答是“不会”,占比高达40%。只有当了妈妈的人,才会知道“妈妈”这两个字背后的辛酸。都说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可实际上真正面对一切的,只有妈妈一个人。
孕期的时候,要面对生理上的变化与不适,所有的痛苦,都没人可以替你承担。
仿佛全世界都要求“妈妈”必须是无所不能的存在,既能赚钱养家,又能带好孩子,还要温柔体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我们的社会一直都在讴歌母性,母爱当然是伟大的,可是伟大两个字,也绑架了母亲,即作为一个妈妈,必须为了孩子牺牲一切,还不能有怨言,因为母爱是无私的。可只有女性的生育困境,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承认,才有机会改变。生亦艰难,育亦艰难。只有环境改善了,才有可能改变出生率过低的现状。我是爱追剧的冷姐,如果你也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