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廉”风丨话清风茶韵,树廉洁家风(第6期)

文摘   2024-11-05 18:09   广西  

话清风茶韵

树廉洁家风


6

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价值、观念、知识规范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以廉洁从政为理念和目标,以廉政理论、廉洁思想、廉政制度、廉政纪律和廉政行为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

中国的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被清朝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也曾说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家庭是社会的单元,小家连大家,大家连国家,良好的家风家教是全社会文明的根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至关重要。


《书端州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砥廉哲理启示

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们所钦佩。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廉洁故事《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

这些廉洁诗词与故事抨击贪婪的无耻、弘扬清廉的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廉政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不断的钻研和学习。


-END-




来源:晨星创文

转自:“百色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美欢

审核:黄小雪

签发:黄玉勉


巾帼百色
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x0d\x0a以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目标,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立足“联”字本色,做好“家”字文章,切实把百色妇女儿童工作做细做实,全市妇联工作实现创新发展。\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