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中华,英雄辈出。“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家喻户晓,是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与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共融的生动体现,草原英雄小姐妹顽强勇敢、舍己为公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歌颂传扬。在内蒙古高原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广袤草原深处,有一颗璀璨的“草原明珠”,它就是白云鄂博,蒙语意为“美丽富饶的神山”。
白云鄂博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床,被誉为世界“稀土之乡”。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工业发展刚刚起步,重工业的代表、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包钢1954年开始建厂,白云鄂博作为包钢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也随即开始开发建设。当地牧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号召,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主动迁走矿山主峰的敖包,成就了一段各民族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民族团结进步历史佳话。在此期间,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来白云鄂博视察,并给予了亲切的关怀。
在白云鄂博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六十年前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诞生了一个动人的英雄事迹,成为了白云鄂博的一张红色文化名片。龙梅和玉荣出生在辽宁阜新县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1960年,她们随父母搬迁到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生活。龙梅、玉荣全家搬到公社的第二年,公社就将300多只羊包放给她们家。在寥无人烟的草原上,羊就是她们重要的伙伴,姐妹俩经常在家帮助父母照顾小羊羔,分担家务。在这个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期,从前的劳苦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就是人民群众的财产,因此父亲时常教导姐妹俩:“羊是集体的财产,公社的羊就是我们的命根子。”这种以“集体”为中心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她们的心里。同时,姐妹俩受到“雷锋精神”的感召和洗礼,爱党爱国、舍己奉公是她们发自内心的呼唤。
1964年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年仅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在放牧公社羊群时卷入了突然袭来的暴风雪中,白毛风淹没了整个草原,她们遇上了草原上最怕遇到的“白灾”。为了保护羊群,她们在零下37摄氏度的严寒里,经历了一天一夜70余里的舍命搏逐,最终羊群保住了,而姐妹两个却被冻成了重伤。
在紧紧追赶羊群的途中,姐妹两个是凭借着一声声“玉荣……”、“姐姐……”来相互关照和激励着彼此。在与暴风雪搏斗时,玉荣的一只毡靴弄丢了,姐姐想把她的靴子脱下来给妹妹,却发现鞋子和脚冻在了一起,根本脱不下来。年幼的妹妹因为饥饿寒冷和体力透支,昏倒在了雪地里,而姐姐龙梅也凭借着自己最后一丝的力气向不远处的包白铁路七号扳道房慢慢挪去。
当时第一个发现并抢救小姐妹的是家住新宝力格公社的哈斯朝鲁,那时是第二天下午1点多,哈斯朝鲁和儿子在白云鄂博火车站送走一位朋友,当时他们正沿着铁路往家里走。大约走出1公里时,碰巧发现了铁道旁一个大坑里的龙梅和羊群,哈斯朝鲁便背起小龙梅往火车站以西的七号扳道房走去,随后,哈斯朝鲁和火车站的几名铁路工人又找到晕倒在雪地里的玉荣。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从火车站扳道房到白云鄂博铁矿医院迅速展开,一个蒙汉民族相亲相爱血浓于水的民族团结故事在达茂大草原深情上演。
1964年3月1日和3月4日,内蒙古医院骨科大夫王占品主刀分别为玉荣和龙梅做了手术。玉荣的一条腿从膝关节截肢,另一条腿从踝关节截肢;龙梅做了左脚拇趾切除,留下轻微残疾。1964年3月13日,为了让龙梅、玉荣姐妹俩得到更好的治疗,将她们转往了内蒙古人民医院康复治疗。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先后两次来到医院看望龙梅和玉荣,并且亲笔题词,表扬小姐妹的伟大精神,并号召各族青少年努力学习她们的模范行为和高贵品质。随后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授予她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荣称号。龙梅、玉荣在内蒙古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于1964年8月8日康复出院。后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下,她们又转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理疗和康复。
龙梅玉荣在党和各族群众的关心下,逐步恢复了健康。1964年8月25日,她们在父亲吴添喜的陪同下回到家乡白云鄂博,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回到家乡后,父亲带着龙梅、玉荣姐妹俩向救助他们的单位和个人赠送了锦旗,以表示对他们的谢意。这些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当时姐妹俩回白云鄂博时的隆重场面,也体现出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时代精神。
在这场同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中,倾心倾力救助龙梅玉荣这对小姐妹的那些铁道工人以及医院医生、护士等等,他们大多数与这对小姐妹素不相识,但给予她们却是超越民族界限的人间大爱。体现在这片民族团结滋润过的热土上,在这场生命接力中,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渗入骨髓的各族群众,不分民族,不分你我,都是一家人。用凡人之举,汇集民族大爱,用涓涓细流彰显出民族团结的巨大精神张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民族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荣辱与共、水乳交融,民族团结之花日开日盛,大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同手足,早已没有了不同民族的概念,上演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1957年3月,包钢公司白云鄂博铁矿成立,1958年8月,白云鄂博矿区建区,从那时起,这座富饶的神山源源不断地为共和国钢铁工业奉献资源,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寸铁不产”的历史。为反哺草原,回报人民,增进民族团结,六十多年来,白云鄂博矿区和包钢白云铁矿发扬“铁花”风格,为草原母亲修路建桥,架线供电,送医送药,抗雪救灾,建设牧民小区安置围封转移牧区群众……草原一天天葱茏,矿区一日日沸腾。这片情深意真、荣辱与共的和谐家园,孕育诞生了这样独特的英雄故事。
1964年秋,龙梅、玉荣姐妹俩进入百灵庙民族小学读书,姐妹俩在党和各族群众的关怀下茁壮成长。虽然身上带着英雄的光环,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姐妹俩时常告诫自己:“我们不论干什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永念党恩,努力学习,姐妹俩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党对她们的培养和教育。
龙梅16岁参军、18岁入党,参军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53医院工作时,表现非常出色。期间,她还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先后出访过法国、日本等国家。
1976年龙梅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以后,先后担任乌兰察布市达茂旗旗委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团旗委书记、包头市东河区委统战部副部长、东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河区政协主席等职。玉荣在工作岗位上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中,姐妹俩都兢兢业业,努力实践着“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永不过时的精神航标,倾听这段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