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是很多小伙伴
从小熟悉的家乡味
走南闯北 随身携带
能放很长时间
想家了就翻出来整上一盘
“冬至”“小寒”“腊八”
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家家户户腌大鱼 灌香肠 晒腊肉
你家的腊货挂上了吗?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小编一样
打开冰箱 里面赫然还剩不少
去年春节爸妈亲手囤的香肠腊肉
那你知道
腊肉最多能放多久吗?
冰箱里的“陈年旧腊”
又是否还能吃呢?
今天就给大家放个准话
在过去食物不甚丰足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鲜肉食不易。为了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古人用食盐、酱料、香辛料等将生肉腌制后,利用风干、烟熏或烘烤等方法制成腊货,使得肉类获得了“超长保质期”,同时也产生了特殊的风味。
由于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极少,所以腊货上的细菌繁殖速度很慢,因而能保存较长时间。
在干燥、低温的环境下,腊货可以保存 3~6 个月;而有了冰箱的加持,甚至能保存 1 年以上。
虽然腊货的保存时间较长,但它们并不是永远不坏,一旦变质,它们就会发出一些“信号”。
好的腊肉或香肠表面应该是干爽结实,色泽自然均匀的。如果表面出现了霉斑、变色或黏液,那可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意味着它们已经变质了。
新鲜的腊货有其特有的香味,如果闻到酸败味或其他异味,那就说明已经不适合食用。
好的腊肉或香肠应该有弹性,指压后无明显凹痕。如果肉质变得松软、无弹性,可千万别再吃啦!
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腌腊食品是鼻咽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此外,腌腊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和高盐分还会使得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高盐腌制腊味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当它进入胃中,与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类发生反应,会生成具有极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亚硝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不同类型的亚硝胺可诱发不同的癌症。此外,频繁食用高盐食物会导致胃黏膜和食管黏膜受损,从而诱发胃癌和食管癌。
腌制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盐分,过量摄入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高盐饮食还会影响血糖控制,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管理。
腊肉等腌制食品通常选用肥瘦相间的肉,脂肪含量较高,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成年人每次食用腌腊制品的量建议不超过 150 克;如果有日常食用腊货的习惯,建议每天食用量控制在 50 克以内,一周不超过 2 次,避免连续食用。这样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代谢掉摄入的亚硝酸盐和过多盐分,降低健康风险。
☞ 吃之前用大量清水充分擦洗和浸泡腊味,或用水煮5至10分钟后倒掉汤水,可以有效减少腊味表面的亚硝酸盐和盐分,关键一步别省略!
☞ 推荐选择蒸、煮、炒等方式食用腊味,避免高温煎炸,因为高温会增加致癌物质的生成。
☞ 建议将腊味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甜椒、西兰花、小白菜、猕猴桃等一同食用,能有效阻断亚硝胺的体内合成。同时,蔬果中的纤维素还能促进排便,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停留的时间。
茶多酚和乳酸菌对亚硝酸盐具有降解作用,食用腊味后可以喝点淡绿茶或酸奶,这样既能解腻,又能为健康保驾护航。
孕妇:亚硝酸盐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能致畸,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孕妇的免疫力相对较低,食用腌腊制品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不利于胎儿健康。
“三高”人群:包括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和高血糖患者。腌腊制品中的高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高血压病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脂肪含量会增加血管阻塞的风险,不利于高血脂患者的健康;高盐饮食还会影响血糖控制,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管理。
孩子和老年人:孩子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多摄入腌腊制品会增加肾脏负担,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而且腌腊制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老年人的代谢功能减退,食用腌腊制品中的亚硝胺等有害物质容易在体内积累,增加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肾病患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排出体内的钠离子。食用腌腊制品后,体内积聚过量的钠,会导致水肿、高血压等不良情况,加重肾脏负担,影响病情恢复。
肥胖人士:腌腊制品大多为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脂肪含量可高达50%左右。肥胖人群食用后容易进一步增加热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不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肥胖状况。同时,腌腊制品中的高脂肪和高盐分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患病风险。
总之,腊货虽然美味
但我们在享受味蕾盛宴的同时
也要注意适量食用、合理搭配
不给健康添负担!
INTRODUCE
擅长临床营养与医学减重; 在营养不良、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肝病、肾病、骨质疏松、肌少症等专病营养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擅长为妊娠/哺乳期、老年人、儿童及健康体检者等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营养管理。
【门诊时间】
利济路院区:周一、周二、周五上午
INTRODUCE
擅长个性化医学减重的营养管理,特殊人群包括妊娠/哺乳期、老年人、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的个性化营养管理,慢性病包括三高的营养支持。
【门诊时间】
利济路院区:周三、周四上午
来源:武汉市第一医院
市委老干部局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