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可救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
当父母与孩子重新建立起情感链接,才能开启正向循环。
——鹿妈
◆ ◆ ◆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反思
父母若早年欠下感情债
孩子还你的一定是伤痛
王立宁女儿辍学之前,和她的关系就已经剑拔弩张了。
不仅说不得骂不得,母女俩还常常一言不合就干架。
有一次,女儿故意激她,拿着三科加起来100分的成绩问她:“你感受如何?我还有必要上学吗?”
王立宁很生气,问女儿不上学干什么?
“你养我啊,养多大算多大,你挣钱不就是让我花的吗?养不了就一块死呗!”
听完,王立宁欲哭无泪,因为她知道,女儿这是在报复她。
女儿小时候,为了给女儿更高的起点,送女儿上贵族学校,她常年奔波在外,几乎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
多少次,女儿拽着她,哭着求她陪陪自己,她却要挣钱为由,一次次松开女儿的手,把女儿丢给奶奶。
女儿渐渐长大后,对她日益冷漠,每次除了问钱,女儿跟她再无话可说。
等到了青春期,女儿问题重重,她想要管教时,女儿更是反抗激烈,一边骂她,踢她,一边质问:
“你凭什么管我?你不像是我妈,我奶奶才是我妈!”
王立宁这才意识到,女儿对立的不是她的指导,而是她这个人。
因为她们之间缺乏情感链接,所以无论她做什么,在女儿看来都是错的。
所以接下来的两年,她停掉了所有工作,每天专心陪女儿,接女儿上下学,做女儿爱吃的,母女关系这才慢慢拉近,女儿才开始愿意听她的。
李玫瑾曾提出“情感资本”的观点:
孩子小时候,父母辛苦养育的过程,就是积累心理资本和情感资本的重要时期。
如果你没有建立好情感资本,等他青春期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就会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父母根本无法教育和控制这个孩子。
孩子青春期所有的对抗,都源于童年时期父母欠下的感情债。
父母没有跟孩子建立起情感链接,所有的管教都是无用功。
改变
没有错误的孩子
只有错误的教育手段
看见
教育,永远要让孩子看到希望
女儿返校后,数学又一次考了倒数第一,29分。
王立宁没有像以前一样批评和打击,而是问道:
“这29分代表什么?”
“代表我啥也不是。”女儿垂头丧气回道。
听完,王立宁忍不住哭了。
女儿刻在骨子里的自卑,正是她十几年来,不断灌输女儿“学习不好就啥也不是”这种错误认知导致的结果。
所以王立宁一边道歉一边鼓励道:
“29分,说明你学会了29分,这是你努力的成果。
倒数第一,也只是说明再也没有退步的空间了,往后我们就倒着数,42名,41名,40名……你战胜一个人,就是战胜自己一次,我们一起加油。”
语罢,王立宁第一次在女儿眼里看到了光。
之后的一个月,女儿特别努力学习,月考时考了49分。
那天女儿回来时,门是被踢开的,女儿像英雄凯旋归来一样,兴奋地宣布成绩。
从29分到49分,或许依然是不及格,但对女儿来说却是:我努力了,我做到了,我被看见了,我是可以的。
这份成功带来的自信与成就,极大地激励了女儿,让女儿不再自我否定,而是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李开复说过: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自卑,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怯弱,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自信,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最懂得宽容。”
没有人天生愿意当学渣,一个孩子越是差劲的时候,越是需要被拉一把。
为人父母,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不一样的孩子。
学会调整焦距,去看见,去欣赏,去相信孩子,为孩子注入希望和力量。
让孩子感觉良好,他才能做得好。
定向
先有箭靶子
每天拉弓射箭才有意义
教育到底是什么?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心中都有了答案:
教育,就是一两的关系,胜过一吨的管教;
是父母不自省,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是哪怕孩子再差,也永远要让孩子看到希望;
是点燃一把火,燃起孩子内心不断进取的火苗。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当下也是问题重重,叛逆难管,请别急着教育。
不妨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我相信,没有无可救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
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根处去改变,父母就能和孩子一起开启正向的良性循环。
- end -
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时,你在他们的心里会变得更有价值。点击右上角“…”按钮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