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大全!(下)

时尚   2025-01-05 07:25   四川  

中医学习(按摩 艾灸 刮痧)视频合集




21

崩漏,常伴有血块



现象说明

1、崩漏指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下血淋漓不断,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出血量多,来势汹涌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日久者为漏。

2、灸后崩漏常伴有血块,说明患者体内有寒邪,寒则凝,凝则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引起崩漏。

3、瘀血属病理产物,也可转为致病因素。艾灸之后,体内阳气增多,阳气具有温煦作用,将体内寒邪悉数化开,瘀血就会大量排出,以血液或血块形式出现。


解决方案

1、对付灸后崩漏,切不可服用寒凉固涩的药物,一来招致寒邪入体,并可致瘀;二来艾灸前功尽弃。

2、灸后崩漏与体质过寒有关,理当以化瘀为先,瘀血去则血自止,因此只要出血量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建议坚持艾灸,促进气血运行,让体内瘀血尽快排出。

3、灸后崩漏还与冲任失调有关,因此若出血量实在过大,导致体虚,建议酌情艾灸以下穴位:命门穴,培元补肾、强健腰脊;关元穴,调冲任、理气血;隐白穴,健脾宁神、调经统血;气海穴,益气助阳、调理冲任;血海穴,调经统血、健脾化湿;三阴交穴,健脾理血、益肾平肝。



22

白带异常



现象说明

1、白带异常说明体内湿热过重。灸后阳气增强,体内湿热邪逐步被祛除,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一旦湿热邪侵袭胞宫,就会引起白带异常。

2、白带异常说明任脉失固,带脉失约。任脉属于奇经八脉,有“阴脉之海”之称;白带异常属于“带下病”,“带”指带脉,往往因为带脉不能约束所致。


解决方案

1、一般而言,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是由于脾虚肾虚所致,因此针对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白带异常,必须健脾补肾。

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二脉;脾俞穴,振奋中阳,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三阴交穴,平肝、补肾、健脾、利湿;隐白穴,补脾、益气、摄血。

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同上;次髎穴,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肾俞穴+关元穴,强肾培元,固涩止带;三阴交穴,同上。

2、对于湿热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白带异常,具体可参考:月经是女人的命,白带是女人的魂;艾灸,既保命又可安魂!

3、保持外阴干爽,饮食清淡,多喝水。


注意事项

不能吃消炎药,否则易将寒湿邪封藏在体内,不利于拔出病根。



23

腹胀、打嗝、放屁


现象说明

1、灸后腹胀、打嗝、放屁,说明肠胃功能开始恢复正常。

2、腹胀是身体虚寒所致。尽管艾灸为身体补充了阳气,但身体仍然处于正气不足、脾胃虚弱的状态,正邪二者相互博弈时,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暂时会受影响,就会表现出腹胀的症状。

3、打嗝、放屁,是因为艾灸后体内阳气增加了、气机畅通了、胃肠道蠕动正常了、排气能力增强了。邪气滞于体内,日久能满,一朝被正气驱逐出去,都会表现出频繁打嗝、放屁的现象,且体质越寒,反应越频繁、越剧烈。

4、如果灸后排出的屁特别臭,说明肠胃问题相对较重,肠道内宿便较多。

5、肝、胆、胰腺等消化性器官有问题,灸后也容易出现排气现象。


解决方案

1、无论是腹胀引起的腹泻,还是打嗝、放屁排出的气,都是垃圾,一定要及时排出。

2、针对肠胃不调的症状,可隔姜灸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如果肝胆胰腺等有问题,可隔姜灸肝俞穴、胆俞穴、太冲穴等,还可敲打肝经、胆经。

3、少吃洋葱、红薯、白萝卜、豆类等容易产“气”的食物。



24

血压、血脂、血糖发生变化



现象说明

1、血压升高:灸后体内阳气增强,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末梢的垃圾亟待清除,血压就会根据身体给出的“指令”而随之升高;同时,由于血管韧性尚未恢复,不能适应变化,所以血压增幅往往较高;此外,灸后血压升高,还与肾有关,因为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灸后若肾上腺受影响,激素分泌量骤增,就会使血压异常升高。

2、血脂升高:中医认为高血脂症属“痰湿”范畴,胃火旺盛、脾气虚弱、肝肾阴虚,致使膏脂输化不利而致痰浊。艾灸补充阳气,阳气具有温煦、推动、气化作用,体内多余的膏脂得到温煦,就会大量分解排到血液中,在调整期就会表现出血脂升高的现象。

3、血糖升高:艾灸为身体补充正气,正邪在胰腺处对抗,在调整期就会影响胰腺功能,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血糖就会随之升高,且可能持续整个调整期。同时,有些人虽然不是糖尿病患者,但若灸后血糖升高,且伴有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3种症状——口渴多饮(上消,由肺掌控)、多饮多食(中消,由胃掌控)、多饮多尿(下消,由肾掌控),说明对应的脏腑有问题。


解决方案


1、血压升高:艾灸百会穴、曲池穴、悬钟穴、涌泉穴,可调理血压、改善睡眠。此外,还应艾灸补肾穴位,肾阳虚可以艾灸督脉以及关元、命门等培补元阳的大穴;肾阴虚可以艾灸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等,并多食鸭肉、丝瓜、银耳等滋阴食物。

2、血脂升高:建议坚持艾灸(可加灸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丰隆穴等),通调胃、脾、干三脏功能,促进脂肪尽快消化、吸收、排出。

3、血糖升高:针对相应症状——口渴多饮(上消,由肺掌控)、多饮多食(中消,由胃掌控)、多饮多尿(下消,由肾掌控),辩证施灸。


注意事项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非常低,伤口愈合能力差,因此糖尿病患者艾灸时,切记把握时间和灸量,一定不能起泡。



25

经脉痛、关节痛、全身痛



现象说明

1、艾灸之后,血液循环增强,哪里有瘀堵,哪里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跳动。

2、一般而言,有风寒、血瘀、气血不足这3类症状的患者,艾灸后最容易出现窜痛、跳痛、经脉痛、关节痛等症状,这表明经脉中的阳气得到了补充,正准备将邪气驱赶出去。

3、全身痛说明寒湿很重,且同时伴有风邪,因而会出现游走性疼痛。比如,有些人艾灸前可能只是胸背部局部疼痛,但由于艾灸具有透热、传热、扩热的作用,加上风邪具有流动性,灸后疼痛就会扩散至四肢乃至全身。


解决方案

1、继续艾灸,以促进外邪尽快排出,如果想缓解疼痛,可艾灸阿是穴。

2、针对湿气,加强对膀胱经第一侧线(脊椎旁开1.5寸)、督脉、任脉的疏通,可以刮痧,也可以艾灸、按摩,同时加灸丰隆穴、承山穴等祛湿穴位。

3、针对风邪,配合艾灸风门穴、风市穴等祛风穴位。



26

眩晕


现象说明

1、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多见于艾灸百会穴的时候。(百会穴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多灸。)

2、眩晕一般与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痰湿内蕴、瘀血阻络等有关,比如,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会导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肾主骨生髓);肝阳上亢、痰湿内蕴、瘀血阻络会扰动清窍,导致眩晕。

3、灸后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肝、脾、肾三脏亏虚严重,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期。


解决方案

1、先艾灸下焦穴位(如悬钟穴),待下焦疏通之后,再艾灸上焦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头维穴、太阳穴),可减少上焦灸量,可以配合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进行刮痧。

2、眩晕必须分清虚实施灸,一般以虚者居多,如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肾精亏虚等,可加灸脾俞、气海、足三里;实证主要是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瘀血阻滞等,可加灸合谷、丰隆、太溪、太冲。



27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现象说明

1、阴邪困脾胃:如果脾胃功能较弱,或者多有寒湿,艾灸之后体内阳气上升,相关脏腑的阴邪被化开,顺着脏——腑——阳经的路径排出体外,阴邪可能会困住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

 2、阴虚体质:阴虚体质,艾灸后阳气上浮,就会出现头晕、恶心。

 3、晕灸:多发生在患者第一次艾灸的时候,一般体质较弱、过饥、过饱、过于紧张的人容易出现。

 4、操作不当:比如过饥、过饱后艾灸,气血循环加速明显,会将胃部的气血调动起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从而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解决方案

1、针对阴邪困脾胃,加强在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的艾灸,尽量缩短邪气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让其尽快排出体外。根据临床经验,艾灸后导致的恶心、呕吐一般不会超过半个月,最长十几天这种症状就消失了。

2、针对阴虚体质,多配合肾俞、太溪、足三里等滋阴穴位,同时减少灸量和时间。下焦的时间可长一点,艾灸上焦,每个穴位时间尽量保持在5~10分钟即可,如果没有明显难受的症状再继续进行艾灸。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10点之前就进入睡眠状态,有利于阴血的生成。一日三餐保证营养齐全,以五谷、蔬菜为主。

 3、针对晕灸,要及时停止施灸,让患者平卧,点按内关穴。对于体质比较弱和精神疾病患者,要减少火力和灸量。

 4、针对操作不当,可以按摩一下头部经络,缓解一下症状,第二天减少时间或灸量。如果症状有所缓解,逐渐调到适合的灸量和时间,待身体完全适应后,再恢复即可。如果是过饥导致,要及时吃点甜食。



28

浮肿



现象说明

1、浮肿常见于眼睑、面部、小腿、脚面,严重者甚至全身都会浮肿,说明体内代谢通路不畅。

2、肾主水,一般下肢浮肿说明肾阳不足。

3、眼睑、面部水肿,说明脾虚湿盛,且患者经络瘀堵严重。


解决方案

1、针对四肢乃至全身浮肿,一方面建议请专业的中医师辩证配些中药调理,另一方面建议艾灸命门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等培补元阳的穴位。

2、针对头面部浮肿,建议艾灸脾俞穴、丰隆穴、承山穴、足三里穴,同时配合对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进行刮痧。饮食忌生冷,可以多喝一些祛湿的粥汤。

3、对膀胱经进行刮痧、艾灸,以帮助水液排出。



29

眼睛红肿、疼痛,眼屎多



现象说明

说明患者本身肝经有热、肝气郁滞。艾灸后,肝气得到疏通,肝主目,瘀堵在眼中的病邪就会排出,在此过程中会影响眼部的微血管等,就会表现出上述反应。


解决方案

继续艾灸,同时不吃辛辣燥热的食物。



30

皮肤灼痛



现象说明

艾灸的总体原则以温热感为宜,皮肤灼痛可能因为以下原因:

1、施灸部位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连带着经络堵塞处的肌表产生疼痛,疼痛越厉害,说明病理反应越大,也就是经络阻滞越严重。

2、操作方法不当,比如艾灸时间过长、火力过大。

3、艾条质量没有保障,比如新艾或含有杂质的艾条,灸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灼痛感。


解决方案

1、如果是经络不通,建议坚持艾灸,等经络灸通之后,施灸部位极其肌表的疼痛感都会消失。

2、如果是操作方法不当,可以适当减少艾灸时间,延长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同时配合回旋灸,减少悬定灸的时间。此外,艾条越粗,火力越旺,尽量离皮肤稍稍远一点。



31

其他部位不适



现象说明

其他部位不适,主要指艾灸A部位,结果B部位出现不适症状的一种现象,一般A、B两个部位存在联系。比如,艾灸中脘穴,结果腿部出现酸胀感,这就说明患者脾胃功能较弱。因为脾经、胃经都循行腿部,这两条经络酸胀,就说明经络气血不畅,就可以推导出患者脾胃功能较弱的结论。


解决方案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在B部位采取刮痧、艾灸的方法,先缓解B部位处的不适(治标),而后再针对A部位相关的问题,辩证配穴施灸(治本)。比如针对“现象说明”中的例子,一方面可以先在腿部刮痧、艾灸,疏通脾经、胃经;另一方面,艾灸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并多食用山药、红枣、豆类等补充气血的食物,以加强脾胃功能。



32

眼睛流泪、喉咙干痒、胸闷烦躁



现象说明

1、出现这种症状,一般与艾烟过敏有关。

2、艾烟也是一味药,里面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施灸时艾烟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循环全身,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有关药理研究还表明,艾烟可以抗菌、消毒,对流感病毒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解决方案

1、一般离开艾烟环境,症状就会立即消失。

2、保持施灸环境通风条件良好,且每次灸量不要太大。

3、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乏力、胸闷、心慌、出冷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可以暂时停灸。

☞☞进【美容院从业者微信群】,与全国美业人交流学习!请点击这里

美业指南
美业新媒体:美容院从业者必备,搜集美业知识,传播行业资讯,带你一起看美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