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24年度历史学院青年教师新著推介

学术   2025-01-03 11:21   河南  

2024年,历史学院青年教师(45岁以下)共出版学术著作4部,新著介绍如下(以作者姓氏拼音字母为序)。


01

Scholastic Metaphysics in Late Ming China Giulio Aleni's "The True Source of the Myriad Things"

中译标题:《经院主义形而上学在晚明:艾儒略之〈万物真原〉》

出版社:麦克米伦(Palgrave Macmillan)

作者:保罗·霍斯尔(Paul Hosle)、戴碧云

出版时间:2024-1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万物真原》的文本研究部分,讨论了《万物真原》的全球版本流传情况。艾儒略(Giulio Aleni)是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之一,他生前就被尊称为“西来孔子”。艾儒略的著作首次出版于 1628 年,他试图向中国儒家文人传达西方哲学理念。本书讨论了艾儒略在试图证明神的存在时所使用的经院哲学框架,以及他面对中国本土哲学传统,尤其是晚明新儒家的竞争性立场所提出的论点和论据。本书还强调了艾儒略对理性的重视,其认为理性是跨文化交流的最佳手段。下篇为艾儒略的《万物真原》的首个完整英译本。本书根据历史和哲学知识,为译文提供了大量注释,并推测艾儒略可能使用过的参考文献。本书适合于对耶稣会传教士历史乃至更广泛的跨文化对话感兴趣的读者,同时也将成为对艾儒略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者简介


保罗·霍斯尔(Paul Hosle)、戴碧云

保罗·霍斯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古典学系、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古典学、中西交流和宗教学。戴碧云毕业于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研究方向为古典医学、明清中西交流和法国思想。


02

《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马晓林

出版时间:2024-08

内容简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草原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剧烈碰撞,在元代国家祭祀中得以呈现。《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注重多语言文献的发掘利用和文本批判,以蒙汉二元文化互动为主线,兼顾多元文化,重建元朝祭祀礼制体系。全书十九章,厘为祭天、祭祖、国俗旧礼、岳镇海渎、天下通祀五篇,重估元朝的礼制史地位,探索大一统背景下元代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变通。

作者简介


马晓林,1984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曾为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意大利乌迪内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元史、中外关系史、民族史。著有《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译著《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等,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中文、英文、意大利文、俄文学术论文60余篇。


03

《承运东南:长江中下游的吴晋墓葬与社会》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王音

出版时间:2024-06

内容简介


本书将孙吴至西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墓葬视作连续变化的整体,对其进行考察,并结合既有考古学研究成果、历史文献记载和相关史学研究成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具体而微地诠释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政治、文化之特征与变化。本书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孙吴及其后西晋时期,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在中国考古学文化发展史中的定位,也是推进考古学研究“由物及人”进程的一次尝试。

作者简介


王音,女,1990年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考古、美术考古。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与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撰写考古简报2篇,参编《武昌隋唐墓》。


04

《商周族群移徙与地名变迁》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赵庆淼

出版时间:2024-12

内容简介


本书以商周族群迁徙与早期地名、国族名变迁为研究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尝试建立探索商周时期族群迁徙的研究范式,即利用典籍与出土文献中直接和间接的叙事性文字、隐性的地名线索、带有传说性质的族群谱系和人物遗迹、考古学文化遗存及出土信息明确的族氏铭文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第二部分从语言学和历史学角度,重点探讨早期地名的来源与转化以及人名、国族名和地名(都邑名)的关系问题,继而对同地异名、异地同名等特殊地名现象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第三部分围绕国族移徙与地名变迁的关系,对商周“地随族迁”现象加以分类考察,由此揭示上古秦汉之际地名空间流动的若干变化。终章基于“地名组群”重叠现象及古史传说等若干要素,对上古阶段各地理区域之间的族群交流和政治联动作了考察和揭示。本书的核心工作,即是在充分辨析人群与地理客体名、实关系的前提下,努力将“探史”与“考地”结合起来,立足于丰富的实证研究,试对商周族群活动与地名的沿革、空间流动等问题加以综合考察,以期更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空间背景。

作者简介


赵庆淼,1987年生,江苏淮安人。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上古史、出土文献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入选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2016)、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2019)及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20)。

来源:南开史学

历史学研究
历史学研究主推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兼推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我们不是学术的“生产者”,我们只是史学经典和前沿动态的“搬运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