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很多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胡适:我不赞成政党,我尤不赞成“党权高于一切”的奇谈。我的常识告诉我:人民的福利高于一切,国家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适认为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政见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党派的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这个社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这个社会也允许你是无神论者,当然也允许你有宗教信仰。这个社会处处是自由的人,正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容忍。
蒋介石一生最不喜欢最不愿见胡适。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这是蒋介石写给胡适的挽联。
钱穆,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旗帜,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朱子新学案》等。
这些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名人,在民国时期熠熠闪光,给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宝藏。
一百年过去了,他们渐行渐远,背影已模糊。
今日,从他们的文化瑰园里,从他们曾经的伟业中,从他们流传后世的名言中,采撷其掷地有声的片言只语,来替他们看一下,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抱负他们的愿景,一百年后,实现了吗?
………
五一假期过完了,但假期中痛心的事儿一桩接着一桩,先哭悼梅大高速塌方中不幸遇难的48位同胞,特别是同时遇难的一家五口,愿他们去往他世界一路扶携,愿他们无奈中一路同行走好。
艰难提笔,不得不说假期中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失火事件,百年文物瞬间烧为灰烬,灰飞湮灭中,河大的魂,踉跄颤抖,瞠目奓手;河大的魄,憋屈的无言以对。
1912年4月29日,《大中华报》刊登了《筹备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公启》,文中呼告:“夫国之强,强于学“。5个月后,河南大学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河南贡院旧址上开课,林伯襄任首任校长。
第一届设英文科两班,共招生140人。当时全国此类留学基地有三所,除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另外两个,为清华学校及南洋公学。
清华学校后来发展成清华大学,南洋公学后来发展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话至此,你认为河大的魂魄在哪里?
从河大走出的名人不在此一一列举,因为那根本就是可想而知的!
河大明伦校区大礼堂,历经百年洗礼包括战火,经历5次5级以上地震,始终坚固如初,依旧,能为师生提供服务!
但,5月2日深夜被焚毁。河大的魂魄啊!从此九天与星辰为伴。
河大明伦校区大礼堂一定会很快会重建。毕竟,就在这里,1937年9月,冼星海率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来到此,在这座大礼堂唱起抗日救亡的激昂悲歌,以及其他或慷慨激昂、或睿智博学的声音在这里响起。
大礼堂何止是一座大礼堂,“九一八”后,东北大学因为日本侵华战争无法办学。国府教育部与河大商量后,通知东北大学南迁河大,河南大学在自身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东大当办公地和宿舍的宝贵场地,就是大礼堂。
河大究竟走出多少民国名人以及当代名人,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河大究竟承载着多么厚重的近代文明史,你觉得有必要的话,就去搜寻一下资料吧。
河大明伦校区大礼堂,是历代学子们的精神家庙,一场大火,万语千言,最终一个字也说不出。
只能无奈的说出万能金句:时也运也,命也……哭!
时间的脚步不会因任何事件而停。
就,接受吧。
朱森林漫画公号,谨以民国名人漫像,悼:河大明伦校区大礼堂的灭失。
觉得有意思你就转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