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奋斗有我!看完开学第一课,他们有这些感受→

教育   2024-09-03 16:26   北京  


民小编说

9月1日晚8点,2024年《开学第一课》如约与全国观众见面。在这堂课上,奇妙的科技创新成果、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激荡人心的发展变化、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继续来看看大家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有哪些体会与感悟吧——


01

感受科技创新魅力

让科学创造的种子生根发芽


@北京景山学校化学教师 李燃:


人工智能、月球土壤研究都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开学第一课》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内容,比如:如何在月球上盖房子,未来的宇宙是怎样的……很精彩,也很奇妙,是对未来的畅想,更是播种在孩子们心中的梦想。


但更打动我的是这样一句话——科技创新只能自立自强,从“0”到“1”只能靠我们自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将相关的内容外显,既要把科技创新的素材,把中国科学家的创新成就带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也要把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和品质传递给学生,在同学们内心深处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立足科技强国,激发奋斗力量,践行“为祖国富强而拼搏”的青春宣言。



@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班主任 李天宇: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带领同学们踏上了一段激情满怀的精彩旅程!作为一名物理老师,节目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探索深中通道等“中国名片”,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探秘嫦娥六号,让我们畅想太空家园的无限可能。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那一份青春责任。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我们要向学生大力歌颂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以身作则、严格自律的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追星”,追正确的“星”。同时对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课程是一个重要抓手。我们的课程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校长 周晓玲:


观看2024年《开学第一课》后,我深受震撼与鼓舞,尤其是节目中“通通”的出现,为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在智能化日新月异的当下,未来的社会形态将更加纷繁复杂,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起点,学生们所需掌握的已远远超越了单一的课本知识,如今更需要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我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未来教育”,为学生们积蓄更多适应未来智能化社会所需的多样化能力,助力孩子们在未来的征途上更加自信、坚韧,勇于面对并克服每一个挑战。



@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1901中队少先队员 刘卿莹:


《开学第一课》又和我们见面啦!在电视里,那些奇妙的讲解让我看得入了迷,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工智能。看的过程中,我想起前段时间在新闻里看到的一个例子,一家医院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快速分析患者的各种检查数据,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分析和诊断建议。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巨大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当今中国处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济济。《开学第一课》中空军飞行员的话深深触动人心:“以青春之我,担时代重任。”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以后担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做好充分准备。我坚信,只要我们一起加油,可爱的中国一定会在世界之林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0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唤醒新时代少年儿童精神血脉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敏:


中国龙、方块字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跨越千年,生生不息。从殷墟的甲骨文故乡到八百里秦川的蓄积多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抚过唐风、沐过宋雨,绽放着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动人光彩,成为建设中华现代文明、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根基。而新时代中的我们也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沐风栉雨的历史中走来,也将从这一历史中获得未来成长发展所需的滋养。为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荣光,唤醒少年儿童根植于血脉的文化基因,自当使命在肩。


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是要原原本本地“传其精华”,传是记录、保护、保存、存续,要让中华文明的火种,也要让在历史遗留下来的、也许尚不能理解的智慧在明了之后发挥作用。二是要批判性地“承其精华”,承是捧着、接着,重在继承与发扬,也包含着进一步创造和转化的生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保持批判性的继承态度,有选择地“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此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适应时代需求的改造,焕发其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完善补充,以增强其影响力。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育中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唤醒新时代少年儿童精神血脉的责任。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班主任 陈辉:


2024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新时代的接班人找到了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来路在何方、我们为何能走到这里,以及我们未来将走向哪处。


“一片甲骨惊天下”,来自安阳的文化寻根之旅,揭示了汉字背后波澜壮阔的文明轨迹。望着那些古朴而凝重的线条,畅想数千年前祖先们郑重刻下横竖撇捺的场景,虽然书写的形式、工具在变化,但汉字那不变的核心与结构,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最生动而有力的载体,传承着我们的自信之基,成为精神力量的源泉。每念及此,看到眼前方方正正的汉字,不禁让人心生自豪——这,就是我们来时的路。


从远古走到今天,我们赓续着文明的根脉,用民族的智慧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天人合一”让我们明了人与自然该如何共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诉我们人生价值该如何实现……当耳熟能详的教诲与课堂上鲜活的案例逐渐融为一体,我们又怎能不想到近90年前,方志敏在狱中对祖国的期许?“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今日,因为有您,可爱的中国已如您所愿。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未来,她又将奔向何方?答案,在泱泱中华的悠久历史里,在先烈志士的舍生取义里,在时代健儿的拼搏进取里,在广大学子今天的梦想与信念里!



@重庆市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班主任 王菁菁: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汉字作为古老文字,如文明火种在华夏大地延续,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历史。从安阳汉字演变见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一笔一画似穿越时空,尽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一世界,一画一乾坤;它形如画,音如歌,意如诗。”汉字历久不衰,贯通古今,沟通四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作为班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热爱汉字,传承中华文化,让文明的火种在他们心中熊熊燃烧。通过学习汉字,让学生了解历史,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汉字的魅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四川省天府新区第四小学华阳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马睿:


《开学第一课》让师生共同见证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壮美的祖国山河以及无数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深刻启迪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方向。溯古鉴今,回望华夏根基,启迪智慧。作为新时代教育者,要致力于将古今融合的理念厚植于教育土壤之中,带领学生共探历史脉搏,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成长,为寻找中国发展的答案贡献智慧和力量。



03

家校社协同育人

为祖国繁荣富强扛起责任担当


@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局长 游昕: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多地实景课堂+多个领域嘉宾讲述”模式贴近青少年心理,为青少年全景展现了我们“可爱的中国”,是一节非常生动的思想政治课,不少孩子说这节课“很有意思”“很感动”,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被点燃,探索欲和求知欲被充分激发,相信通过这关键一课,孩子们将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开启新学年的学习生活。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昌平实验学校班主任 曹曦玥:


中华文明从远古走到今天,有着无数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有着从不放弃信念和梦想的决心。可爱的中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回想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定至诚报国的信念,潜心育人,培根铸魂,持续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可以不愧于喊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高2023级5班钟宇豪爸爸:


观看《开学第一课》后,作为家长,我深感节目的教育意义。节目中展现的中国发展成就,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正如《礼记》中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的教育应当与时俱进,让孩子们在认识国家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开学第一课》不仅是孩子们的开学典礼,也是我们家长的一次心灵洗礼,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培养。


站在新学期的起点上,让我们携手孩子,家校协同,共同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成长为有用之才。如同《论语》中所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们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学生 李雨桐:


新学期悄然而至,《开学第一课》再次温暖降临,它如同一缕清风,轻轻吹开了我心中关于祖国认知的新篇章。这堂特别的课,让我深刻领悟到,祖国的可爱,不仅仅在于她壮丽的河山、丰富的文化,更在于无数儿女为她不懈奋斗、勇于追梦的精神。我暗下决心,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像那些榜样一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学第一课》虽然落幕,但它在我心中播下的梦想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我将用汗水与努力,浇灌它茁壮成长!


封图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广培小学教师潘宇敏 摄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可爱的中国,我为你骄傲!看完开学第一课,大家这样说→
新学期,点亮两盏“明灯”,共迎缤纷未来 | 开学第一课
如何让孩子们拥抱课间自由?要“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 | 关注
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之一:立德树人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