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嘹亮号角中,山东院续作了莫桑比克某3个矿区锆钛砂矿详查项目,承揽了莫桑比克某矿区石墨矿详查项目。项目要求在莫桑比克雨季到来之前,按期完成3处锆钛砂矿区及1处石墨矿区的部分详查工作,并同时对莫桑比克石墨矿和锆钛砂矿赋存情况进行研究,为下一步的矿业权申请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信息。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挑战,有着多年海外地质工作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孟令华主动申请依托莫桑比克两个项目成立“锆墨国外项目党员突击队”,该团队由5名队员组成,汇集了明达工匠、首席专家、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技术骨干等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党员突击队员们满载着业主的信赖、院领导的嘱托和家人的牵挂,跨越山海万里奔赴莫桑比克,开启了探索找矿新突破的艰辛历程。他们奋斗在问题处理、攻坚克难的最前线,目标导向明确,富有战斗力,矢志找好矿、找大矿、找急需的矿,以实际行动做表率、挑重担、解难题。
旗帜引领方向,越是艰险越向前!“从接过任务书的那一刻起,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憋着一股劲儿,再苦再累也要把两个项目干出个样来,绝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周龙涛激动地说。密林高温、毒虫野兽较多、沿海地区风沙大、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种种困难考验着锆墨国外项目党员突击队的耐力、毅力和信心、决心。他们总是笑称“轻伤不下火线”,有时,为了弄清楚矿区资源赋能情况,他们深入密林,往返穿梭,和蟒蛇擦身而过,水都要少量多次的喝,饿了啃饼干也都习以为常。在找矿的关键阶段,他们清晨六点出发野外踏勘,采集数据,着手开展钻探、测量、地质填图、岩心编录、样品淘洗……晚上整理资料,梳理问题,分析数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放弃了休假,长期驻扎在找矿一线,风沙里驰骋,烈日下出工,废寝忘食工作,成为队员们在莫桑比克野外一线的常态。“现在气温三十八九度,过一阵子气温还会更高”石墨矿详查项目负责人崔庆岗说。逼近四十度的高温里,队员们头戴帽子、身着长衣长裤、扎紧裤腿,全副武装地穿梭在2米多高密不透风的草丛或植被茂密的丛林里,汗水不间断地冒出来,在沙丘连绵起伏的工作区,大风卷着狂沙导致填图和测量工作的开展异常艰难,飞舞沙粒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难忍。“天气太热,感觉身体都快被蒸干了,但是我们必须咬紧牙关,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施工,无论什么恶劣环境我们全体队员必须坚持在最前线”突击队员杜小亮说道。他们在黄沙漫天中忘我工作,无不显示着团队坚强的毅力和为国家找大矿的决心。与工作环境艰苦相对应的,还有生活条件的简陋。孟令华所在的锆钛砂矿详查项目组,居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无水无电,就靠自己手动发电,矿泉水限量供应,就用沙子过滤普通水后饮用。“反正我都是泡茶喝”“相比之前住帐篷,现在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个人能克服的困难就不叫困难!”孟令华言语中透露出地质人身上的一股子乐观主义精神。急难险重面前积极冲锋在前,每一名队员都牢记承诺,积极克服矿区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作任务紧迫等多重挑战,在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大家争分夺秒抢工期,奋力疾驰赶进度,同时积极协助甲方与当地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桥梁,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开工前两个月,党员突击队员们认真研究矿区地形及遥感等相关资料并做好充分准备,面对矿区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他们定期进行全面分析,根据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讨交流、总结、分享经验,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短期内迅速掌握了矿区的地质情况,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确保采样效率,队员们两个月为周期开展一次钻进对比实验,3个机组在同一个钻孔采用不同方式钻进,通过前后4次对比学习、交流经验、相互改进,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取砂规范式程序,将当地砂样采取率由75%左右成功提高到超90%,大幅提高了钻探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共完成测量点2500余个,填图面积逾400平方公里,钻探工作量近33000米,槽探工作量10万余方,采集处理样品18000余件,莫桑比克锆钛砂矿钻孔见矿率达76.7%,大致圈定矿体16个,锆英石、钛铁矿矿物量预计在800万吨左右。莫桑比克石墨矿区通过施工成功验证了原有矿体的延伸范围,并新发现Ⅵ、Ⅶ、Ⅷ、Ⅸ号石墨矿体。据初步估算,新发现的石墨矿体预计新增石墨矿物量达100万吨以上,党员突击队用优异的找矿成果交出了高质量“答卷”。
已经在莫桑比克矿区度过一个春节的突击队员们,当被问及今年能否按时回家过年时,他们笑着说:“还得看情况。”就是这样一支红色地质尖兵,他们知难不畏难、吃苦不言苦,勇往直前挺进地球另一端的南非大地,奋战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第一线,用行动践行着“三光荣、四特别”精神,讲述着中化地质人为国家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的新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