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在县里工作,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意味着什么?
文化
2024-09-26 08:13
加拿大
能称为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只能在乡镇或者县直部门。其他市级以上单位的副科级,不叫领导干部,只能叫副科级职务。本人在乡镇干过10来年,任过党委委员兼党政办主任,虽然不是副镇长,但同样是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①众所周知,我国的绝大多数乡镇都是正科级建制,配有三套班子,即党委班子、政府班子、人大班子,班子正职为正科,副职为副科。因此,乡镇三套班子副职都为副科级领导职务,职务分别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人大副主席。其排名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人大副主席。需要指出的是,乡镇党委委员也是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排名比非党委委员的副镇长靠前,有的乡镇党委委员不兼任任何职务的,但参与乡镇党委分工。以上为乡镇的副科级领导职务,大概有13个。②干部乡镇的副科级干部还有一部分,但他们不属于乡镇领导职务。体制改革后的乡镇,编有一些副科级岗位,比如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农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党群办公室主任、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等等,都是实打实副科级干部,但是他们不是乡镇副科级领导。一个乡镇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大概有13个,在人口10几万的乡镇,算是个大人物了。①在政治权利方面。若是党委委员,可以参加乡镇党委班子的各种会议,参加乡镇大事要事的决策,有相当的知晓权、建议权和决策权。若不是党委班子,有时也可以列席党委班子会议,还有部分决策权和建议权。②在工作权利方面。一个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都有具体的分工,比如分管农业的,在农业工作方面,拥有自己的工作安排权,部分事项决定权(不是全部,只能是少部分,大事还是得提交党委会)。③在人情关系方面。既然是个乡镇领导,在乡镇各个层面的人大都认识,帮亲戚朋友办个不违规违纪的事,还是比较方便的。比如,安排亲戚到镇医院看个病,是个比较简单的事;帮亲戚安排小孩子上镇里的中心小学,也是一个电话的事,等等。副镇长协调办事,只要不是难事,下面的部门还是得听的,毕竟还得卖领导个面子。乡镇副镇长,属于乡镇领导,首先是分片联系几个村,其次就是分工分管,可能既分管农业经济,也分管扶贫工作,还会分管卫生健康,这是固定的分工。临时任务那就更多了,只要书记镇长安排,随时都会安排你牵头负责某项重大任务,比如拆除某个村的违建,负责某个村的一群人闹事,某个村的山林防火、春耕秋收等等。别看是个副镇长,其实下属部门可用的人不多,很多工作需要自己亲自写方案、写报告,简直就是个大干事。副镇长责任大,只要工作出了差错需要处理领导,副镇长首当其冲,肯定跑不了,因为你是牵头组织人。四、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已经触摸到提拔晋升的天花板一个乡镇就3个正科级。然而,县直单位空降乡镇正科的情况比空降副科更平常、更普遍。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空降,但也是先空降1个专职副书记,干个1年半载,等镇长岗位空缺出来,该空降专职副书记就立马补位。空降和间接空降的模式似乎早已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下去,导致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几乎提拔不了。我在乡镇工作时,50多岁的副科级领导有3个,任职差不多20年,兜兜转转20多年,先后在几个几个乡镇工作过,轮换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宣传委员、副镇长等岗位,但一直没有提拔,在副科级职务上原地踏步、终此一生。因此,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已经触摸到提拔晋升的天花板,想提拔正科级,比登天还难。公务员入职以后,一般第一年为试用期是办事员,转正以后就定级为二级科员,这两级是普通干部。就算在县局里担任办公室主任或者是股长,虽然有个职务的“帽子”,但其实不算领导,本质身份还是科员。科员往上就到了副科级,从这一级别开始算是正式走上了领导岗位,在机构改革以前,普通公务员归人社局管,副科级以上算领导,所以归组织部管。所以说,晋升副科级叫提拔,正式走上了领导职务,只不过手中有多少权力就看所在位置了。在县里面的大局里当个副局长,手中的权力就很大,比如说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系统,局机关人就很多,下属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每个副局长分管一块,说话还是有点分量。其他小单位的副职就不怎么样了,单位里七、八个人,主要领导还不够管,副职基本上插不上手,主要就是开开会什么的刷刷存在感。到了市级单位,副科级虽然是领导职务了,但其实就是个办事人员,因为市级单位内设机构是正科级,但一个科室就两三个人,科长、副科长都是干业务的,也就无所谓领导了。所以,提拔副科级算是走上领导岗位,但是不是手中有权的领导,还要看所在单位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