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200万!杭州村民辞职疯狂造飞机,真把人送上了天!网友:奇迹暖暖!

政务   2025-01-09 22:28   浙江  

"

飞翔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为实现飞天梦,有人竟在家里造起了飞机。


朱海燕是一位来自萧山戴村镇的普通村民,凭借对飞行的热爱与执着,自学成才,耗时5年成功造出飞机。


在这个神奇故事里,还有诸多人情味的元素,比如古道热肠的乡亲、温文尔雅的老教授、仗义相助的发烧友,以及无私赞助的父母和家人......不少网友点赞“高手在民间”时,也感叹:奇迹原来可以这么暖!

"


朱海燕在进行试飞


飞行40分钟,续航近百公里,悬停半小时,全程丝滑漂亮,姿态轻盈,动作灵巧……鼓掌喝彩声一阵接一阵。


这个场景发生在去年国庆长假的重庆郊区。那一刻,我努力保持平静,但眼角还是有点湿润。


“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六七年了,蛮感慨的。


为什么?那飞机的“制造商”,就是我,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杭州萧山农民。


01

父母对着我摇头:

学习不好,只会拆东拆西


我叫朱海燕,名字很“文静”,却是个大老爷们,1981年出生,萧山区戴村镇枫桥村人。


十多岁时,我的成绩只能算“学渣”,但对机械产品好奇心十足。家里的收音机、洗衣机,我非要大卸八块拆开研究一番,研究好了重新组装,却“剩”了一地零件


为此,我没少挨父母的“男女双打”。后来,“拆家”多了,有了经验,怎么拆下,怎么装上,可以一点痕迹都没有。看我乐此不疲,父母也不训斥了,只是摇头:“学习不好,只会拆东西!”


朱海燕很有个性,茶杯是一个痰盂造型,他说“只要自己不尴尬就没人尴尬”


没考上高中,我反而彻底放飞自我。新世纪的头几年,我考出驾照,开起了出租车。后来,我又开饭馆。没想到开饭馆更累,半夜就要起来准备食材。我这性格吧,给别人赔笑脸是万万受不了的,饭馆开了一年多就关张。


我还开过瓷砖店,再跑到一家钢构厂打工——你看,我什么都想干,却总是“点”到为止


在钢构厂,我是油漆工,活儿相对轻松。一有时间,我就围观别的师傅修理机器。我看得那个兴奋啊,目不转睛,几个小时不挪窝。修理机械的活,勾起了我多少小时候的回忆


看的时间长了,机修师傅不乐意了,“看得懂吗?老见你在这傻待着。”


我笑笑不吭声。


有一次,师傅把一个轴承装反了,整台机器运转不起来。看他忙活了半天找不到原因,我在边上干着急,好几次想指出,又怕他挖苦。


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做了一个轴承装反的手势,就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机器声响起来了。机修师傅远远和我打招呼,表示感谢。


02

朱海燕要造飞机?全村人都“炸”了


我终于找到组织了,加入了一个机械发烧友的“飞友群”。


2018年,一个油菜花盛开的月份,有群友在微信群里展示自己做的小飞机:上下翻舞,腾挪闪避,灵巧得就像我的名字“海燕”


我痴痴地盯着,连吃饭都忘了。那一整天,我都迷迷瞪瞪,恍恍惚惚。


我要造飞机!我要飞上天


朱海燕要造飞机?一个初中生要飞上天?全村人都被这消息“炸”惊了。


有人嘴里说着“异想天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眼里满是怀疑和讥讽。


也难怪。一个高中都考不上,干啥啥不行——就干饭还行的人,想造飞机?谁信呐!



但快40岁的我终于找准了人生目标,认准了就要干下去。这也是我的性子。


我找来飞机制造的书籍和视频,不停学习。因为有当年“乱拆”的基本功,半年下来就摸得差不多了。


我又买了加工设备,手工制作了一架1米多长的小飞机,但飞2米高就摔下来了。只能算儿童玩具吧。


这件事对我打击不小。我是不是太急了?原理还一知半解,就想直接上天?


03

95%的零部件我都自己做

我相信可以做出一架飞机来


还是从地面跑的,开始练手吧。我瞄准了越野摩托车。


做摩托车比做飞机简单。除了动力设备和高精配件,其他部件都是我用钢管“吭哧吭哧”切、割、磨出来的,上漆、镀膜找的是外加工。半年多,我总共花费了1万多元。


我把自制摩托车的图片和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引来了一片叫好。


摩托车和小飞机,都是试验品。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我一门心思就盯着飞机了。我这飞机全名叫“超轻型双旋翼共轴直升机”,通俗地说,就是用动力系统带动两根主轴反方向旋转,让上下旋翼转起来,飞机得以升空飞行。科普一下,这叫共轴反桨原理。


我的飞机有200多个零件,精密度要求高。我花几万元买了一台二手车床,又花20多万买了数控机器,还有抛光的、电焊的等专业设备,前后一共花了200万元。



钱从哪儿来?一部分是我的打工积蓄,还有一部分是父母资助。他们以前瞧不上我的“三天打鱼”。自从我一头扎进“造飞机”的事业里,父母也愿意帮我了


我家一楼300多平方米的场地,就是“飞机生产车间”。除了发动机要外购,其余95%的零部件我都自己做。我相信我可以做出一架飞机来



有人要问,私人能造飞机吗?法律允许吗?其实这里的“造飞机”,属于航空发烧友的业余研发,更准确说是超轻型飞行器,依据目前我国的管理规定,这类飞机在特定条件下不需要通过民航部门的审定,飞行人员也不需要持有飞行执照


“造飞机”走上正轨后,我又一次成为新闻人物。乡亲们一见我就问,“飞机造得咋样了?”时不时还有人来串门,其实是探班。


邻居陈大伯就常来。他心里有疑问,但每次都是安安静静在边上看我干活。我的摩托车试制成功后,他就说过鼓励的话。为了我,他还和人发生过争执。


有人怼他,“你这么看好海燕,他造的飞机你敢坐吗?”


怎么不敢?造好了我就坐!”陈大伯的回答,中气十足。


04

真正接触到高科技后

我才犯愁,以前读书太少


我的飞机一天天像模像样了,乡亲们的看法也在悄悄转变。


萧山南片人是直肠子,话到嘴边绝不吞回肚里。不管大伙儿以前的讥讽,还是现在的鼓励,我都当成前进的动力


造飞机是高科技活,涉及机械学、电力学、动力学等多学科,还要了解金属疲劳和气象等偏门知识。真正扎进去后,我才犯愁,只恨自己以前读书太少。


数控设备上的按钮都是英文。我就用笨办法,查字典译成中文,裁成小纸条,贴在按钮上。


可怕的是说明书,都是大段大段的英文。我就在“飞友群”里虚心求教。一位上海的老先生帮我翻译了英文说明书,还专门拍了视频,教我如何使用机器。



那真是耐心讲解,细致教学,连我可能遇到的困难都想到了。他知道我文化程度不高,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说法教我。在他的指导下,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我们熟悉后,我多次去上海拜访和感谢这位老先生。原来人家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怪不得学问和人品都没的说!


最耗费我精力的部件是“双旋翼总成”,就是直升机顶端和连接机体的那部分。


我想方设法找来一套“三维建模”设计软件,在电脑上就可以设计测算200多个直升机零件的尺寸。组装完毕后,再在电脑上演示。尺寸可以用“丝”来计算,非常精密,差一“丝”就无法组装。如果演示中的直升机飞不起来,就说明有问题。


这套软件太好用了,比之前的手工检测效率提高了100多倍,就像是原始人穿越到了现代。


累是累,但我累得快乐,累得幸福。只有多学多做,我才能赶上去。


05

活在“空中世界”里


飞机上天,靠的是人。自制直升机和民航飞机不能比,但驾驶也需要反复练习,启动、前进、倒退、转向……还要有应对突发情况的冷静,才能保证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我居住的戴村是山区,不适合长距离的飞行试验。有一位我很佩服的骨灰级重庆“飞友”,不仅会造飞机,还会开飞机。他还有一块合法的民用飞行器试飞空域。


我的第一架飞机造出来后,他从重庆开车来萧山,把直升机运回去,亲自试飞。飞完后,提出改进意见。



后来,我完成的几架直升机,都是他试飞升空的。就跟哲学上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一样,多次试飞能保证直升机飞行更安全、灵活、平稳


这么说吧,有了这位“飞友”的助力,我起码节省了两年时间。


我最新造的直升机,长3.5米、高2.35米、宽1.75米,重约60千克,较之前几架更先进。目前框架和发动机安装完毕,就差螺旋桨、尾翼和仪表盘了。


这种幸福和快乐,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大合群。大家都说,这个人生活在“空中世界”里。


06

一群在“地面”吃喝的人

谈的都是“天上”的事


每次我都会把造飞机的成果,发到100多人的“飞友群”里。刚来时,因为老问“幼稚”问题,群友给了我不少“下马威”。时间久了,我们成了朋友。


这些“飞友”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最远的在内蒙古。交流最新飞机技术信息是我们最大的乐趣,比如某零部件有了新材料、某个部件改进后提高了性能……一群在“地面”吃喝的人,谈的都是“天上”的事,那场景,那氛围,每次想起都要回味好久


早先我做了一架飞机,翼展达到8米,需要200米跑道才能起飞。我居住的山区没有升空条件,就转让给了广东的一名“飞友”。他高兴地试飞几次后,发现有个部件漏油。我重新做了一个寄过去。


之后,他带着这架飞机参加了珠海航展的场外展示,飞机的性能、外观设计都得到好评。


千里之外的我知道后,非常欣喜。


我对转让出去的飞机(包括零部件组装的)一直牵肠挂肚:它们参加了什么活动,更换了什么部件,我都关注着。就像远行的孩子,做父母的能不惦念吗?


我做一架“超轻型双旋翼共轴直升机”,不含发动机的话,成本要5万元。我也应“飞友”要求加工一些零部件,他们适当给一些补贴,这样我也能维持日常开销。去年8月,有位山东“飞友”送来一块“航海空燕”的匾,感谢我对他的技术支持。



喏,你看这个机架,就是一个外省“飞友”预订的。轮子上的前叉是我的原创。别的旋翼机前叉,像自行车的搁脚,用在飞机上稳定性差了点。我设计的前叉就很稳,获得“飞友”们大赞


别的旋翼机运行,靠的是单独的动力系统,整机负重过大。我把这个发动机与飞机的主发动机,优化整合成一个,机体轻多了。


这是我长时间研究出来的成果,正打算申报专利呢。


07

教授的夸奖让我受宠若惊


我在“飞友群”里获赞无数,但我一直想听听专业人士的真实评价。


去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教授,来萧山看了我的“飞机生产车间”后说:“我会设计飞机,但很遗憾,不会制造。因为高科技产业越往上,分工越精细。欧洲的‘空客’飞机需要20多个国家协作完成,但你一个初中生,却做了专业团队才能做的事,厉害!听你日常谈吐,还以为你最起码本科毕业呢。”


教授的夸奖让我受宠若惊,但我了解自己的“短板”,一门学问越钻进去,越觉得自己无知。就像白纸上画一个圆,圆圈越大,需要学习的地方反而越多。


多年来,我几乎没在晚上12点前休息过。为了不影响家人和邻居,晚上9点后就不开动机器了。晚上9点以后,我就在电脑上设计图纸,或者看书。



白天我几乎不外出。有聚餐时,我老婆知道我的脾气,就替我挡驾。去千岛湖的丈母娘家过年,我早上去,午饭后就急着赶回来。没有熟悉的机油味、机器的轰鸣声,我会坐立不安的


我的性格可能是有点乖僻,但我绝对不是“社恐”。乡亲们的电器、菜刀、农具,坏了或不好使,只要拿来,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帮忙修理


来采访我的媒体最近挺多。从村口到我家,曲里拐弯有七八百米,记者都是乡亲们带路过来的。


国家近年来鼓励“低空经济”,我也看到好前景了,比如我可以制造多人座飞机。我们戴村的休闲文旅发展得红红火火,我希望我也能添一把柴,比如开发无人机运用到农业飞播、洒药以及航空旅游摄影上。


我还有个愿望,要是能和高校或者企业合作,把我从“独行侠”升格为“正规军”,用他们的专业力量,把我的专长全部“压榨”出来,那该多好!



朱海燕学历不高

但富有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靠着一股钻劲和拼劲

勇敢追梦,把理想变为现实

他的探索与尝试带给我们很多思索

在按部就班的人生之外

还有无限可能


每个人都有梦想

只要你勇敢地抬起自己的脚

整座山都在你脚下

你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梦想

你为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过吗?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杭州日报西湖副刊

口述/朱海燕 

整理/林鲁伊、贺苗

摄影/林鲁伊

封面图源/都市快报

制图/叶丛

编辑/戴维、毛梦莹

责编/曹姣娜、谢俊


杭州发布
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热点事件快速回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