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朝阳双塔火了……

民生   2025-02-06 20:18   辽宁  
走出北塔,晚霞布满天空,一群鸽子绕着塔尖,振响着动听的鸽哨旋转翻飞,似在归巢前对白天作不舍的告别。

思绪竟也像鸽群一样,在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博物馆里萦绕不去。是的,下午目不暇接的高强度观赏中,惊异于一件件从地宫、中宫中发现的石刻造像、墙壁彩绘、砖碑题记等珍贵文物,特别是1988年修缮时在第12层塔檐内发现的天宫中,更有大量珍宝面世。其中一个七宝塔,上面由银丝串起的金银饰品及珊瑚、珍珠、玛瑙、玉石、水晶等晶莹剔透,品质极高。还有那大瓶套小瓶的波斯玻璃瓶,是古丝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由此,更觉朝阳北塔“东北第一塔”之誉不虚。听介绍说,北塔虽遇雷击火烧之灾,也曾遭盗扰,但仍有如此多保存完好的珍物,堪称奇迹,也是朝阳之幸。

朝阳,这座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辽西城市,曾是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和北燕三国的都城,名曰龙城,历史上也曾有营州之称。如果要在城内寻访古迹,双塔是首选。所谓双塔,除了北塔,还有一座尚未得见的南塔,都在朝阳老城的双塔区。用双塔来命名一个城区,可见其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双塔又名南北塔,分处南北两端,相距只有300米。北塔高约42米,南塔高约40米。历史记载,北塔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佛塔之一,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已有1500多年历史;而南塔是辽代兴中府城遗存建筑,建于辽大康二年,距今也有900多年历史。北塔南塔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朝阳现存古塔遗址共有22处,多为辽代所建,除了城内这两座双塔,还有城东凤凰山上的摩云塔、喀左县的利州塔等,造型精美,工艺精巧,堪称古代建筑的珍存。

此刻,站在北塔广场,瞻望晚霞里的古塔,更觉巍峨高耸。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的北塔,是辽塔建筑的典型营造形制。朝阳北塔是一座13级密檐式砖筑佛塔。仔细看,塔基是一个宽大的方形砖座,方正墩实;塔身的四个正面砌出券门,南门可入塔心室,其余三面为假门,外壁均饰有各种精美的彩色浮雕像,虽有诸多破损,仍不失姿韵。由于北塔所在地曾被皇家视为圣地,故北塔博物馆里有如此多的精美物藏。

北塔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十六国时期的“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北魏“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代佛塔为外表,经历五个时期不断改造,形成少有的“塔中塔”“塔包塔”构筑形式,享有“五世同体”之美誉。从功能看,它从最初以简单的堆物作为草原民族辨别方向之用,到古人用以祭祖先、敬天地,再到今天成为考察历史、了解过去的遗迹,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变迁,令人油然生出“一瞬千年”之叹。
 
夜幕早早降下,但被北塔勾起的兴味却久久不退,想到这里,竟想着再看一看夜里的北塔,当然也要看看白天没来得及顾上的南塔,哪怕只是在外围转转。因住处距离双塔不远,便匆匆用过晚餐,趁着华灯初上,独自一人穿街过巷,信步走去。

朝阳北塔夜景。

夜里的北塔,竟然魔术般切换了迥异于白天的另一种场景。灯光打在塔身,通体金黄闪亮,仿佛披上了一袭金缕大氅,在古城的夜空更显壮观。如果说这里白天是外地游人的天地,晚上则是当地百姓的乐园。环顾广场四周,有人绕着北塔跑步,有人在健身器材上压腿,还有人围圈踢毽子。最亮眼的是穿戴民族服饰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她们跳得认真,也很陶醉。朝阳一直是蒙汉民族的交汇之地,唐代诗人高适在《营州歌》中这样写道:“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朝阳地区民族杂居和少数民族文化盛行的情形。

这时,耳畔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那是木管乐器吹奏出来的乐声,顿觉一阵温暖袭来。寻声望去,乐声是从塔东北角的一条长椅处传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位60岁上下的老人,男的吹着萨克斯,女的吹奏长笛,再驻足细听,竟是两个声部的合奏。曲终,与他们聊起,男士说自己原在朝阳电器厂工作,年轻时就喜欢乐器,曾经是厂里乐队的,虽然退休了,仍放不下这个爱好。看他俩配合如此默契,不是长期合作不能达到这种境界,果然女士看出了我的疑惑,爽朗地说:“我们俩是一家子。”并说,自己原来学吹萨克斯,后来为了音色更丰富,改学长笛了,虽然有难度,但听起来确实更有滋味。嘿,真是有情调的一家,我不由得伸出大拇指为这两口子点赞,也为那些对生活有追求的普通人点赞。

向他们告别后,向南塔走去。在街灯的引导下,中间要穿过一条街,不用说,这就是朝阳有名的古文玩一条街——慕容街。历史上,来自草原的鲜卑族慕容氏曾在朝阳立定脚跟,视其为故乡,并逐渐拥辽西而望中原,开疆土,建都国。“三燕政权”统治中国北部半壁江山近百年,也在这座都城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

慕容街没有做夜市,但还是隐约看到有些铺面亮着灯。出于好奇,便随意挑了一家走进去。进门,还没开口,一位30来岁的男人带着饭菜的香气从里屋走出来迎候,看来打搅他一天忙碌后享用晚饭的时光了。因为并无购买意愿,便跟他说只是随便看看,店主笑说没事的。这店是专卖鱼化石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化石工艺品摆得满满当当。想起家里也有友人赠送的朝阳鱼化石,看来无意中到了源头产地,何况这种自然遗产不同于双塔的文化遗产,值得一看。

只见鱼化石有的大幅如席,有的小片如掌,大多保持着出土时的原始模样,释放出古老的气息。我陷入沉思,这些栩栩如生的化石,曾经都是活力四射的游动生命,因为巨大的地壳运动,永远定格在石板上,固化在时间里。

店主还带我到他那小小的工作台旁,介绍如何通过多道程序将破碎的化石残片加工成艺术品。他不无自豪地说,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化石资源,慕容街的鱼化石以及各种古生物化石,与北塔南塔一起成了朝阳的古文化汇聚之地。店主还说,现在为了保护鱼化石、保护生态,政府严禁大规模开采,国内也只有少数几个允许化石买卖的场所。店主有问必答,好像完全忘记是要卖东西给我,倒更像是鱼化石博物馆一名尽职而专业的讲解员,让我得以在夜访北塔南塔中,与鱼化石有了一次美好邂逅。

接着便来到了南塔,虽然与北塔的高度只差2米,但在夜的朦胧中看不出有什么差异。没有了北塔炫目的灯光照耀,广场也明显窄小了很多,南塔显得有些清寂落寞。但我依然喜欢此时的南塔,因为它更像是一位时间老人,别有一番沉静肃穆、古意深重的气韵。它的四周围有铁栅,不对外开放,也没有挖掘,不知道是否像北塔一样在塔顶也筑有天宫,藏着待见人间的惊世珍宝。

从历史的猜想中退回,忽见小广场上有五六个学生正在滑滑板。他们沉浸其中,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偶尔也小声地对答几句,都是极短暂。这时,风一阵紧似一阵,塔影沉沉,密檐上长长垂挂的风铎发出幽幽的叮当声。周遭街灯闪亮,市声鼎沸,好一幅古今同框的图景。

看罢南塔,夜空里明月高挂。兴致未减,便又穿过南塔旁的佑顺寺,来到不远处那条流淌不息的大凌河。伫立岸边,泼墨般的水面宽展而平缓,有如历史的长河从眼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流泻而去。夜越来越深,再一次回望夜色里那两座依稀可辨的辽塔,它们宛如时间的指针,定格在伸向苍穹的瞬间。钟摆不会停歇,明天太阳升起,古塔、古街、古寺、古河又将被围裹在暖暖的阳光里,正如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名字——朝阳。



来源:人民日报



朝阳同城会
聚焦朝阳,同城相伴。 朝阳同城生活攻略,一起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朝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