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1月5日上午,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赴京参访出发仪式在普洱民族团结园举行。此次赴京参访的盟誓代表后代一行共19人,全部来自基层一线,有辛勤劳作的农民,有乡村小学退休老教师,有专职网约车司机,有个体工商户,有自由职业者。他们中,有的第一次走出普洱,有的第一次乘坐飞机,有的第一次乘坐火车,许多人从未到过北京。出发前,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专门对此次活动提出要求,明确要严格贯彻落实省委“认真组织,严明纪律,厉行节约,务求实效”的要求,希望大家踏循先辈们足迹,用心感受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用心感悟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先辈优良传统,坚定“同心同德跟党走、矢志不渝兴边疆”的信心和决心,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在仪式上表示,希望后代们能弘扬誓词碑的光荣传统,续写誓词碑时代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从而激励普洱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时间回溯到1950年9月初,普洱专区的35名兄弟民族代表们怀揣着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特别旅程。他们历经近一个月的艰苦跋涉,于9月30日顺利抵达北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历史性时刻。观礼归来后,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15个县的26个民族代表齐聚宁洱红场,共同立下了一份庄严的誓言。48位代表怀着满腔热忱,分别用傣文、拉祜文和汉文,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郑重签名,表达了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和共同愿望。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见证,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民族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取得了伟大胜利,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誓言长存,初心不变,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心愿与誓约。如今,75年过去,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的后代们再次从普洱民族团结园出发,踏寻先辈足迹。此次北京行成员依旧延续多民族融合的特点,19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身着民族盛装,带着对先辈的敬仰和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搭乘前往北京的列车与飞机。一路上,他们交流老一辈进京的故事,瞬间回到70多年前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一心向党、维护民族团结的记忆中。赵珍,作为盟誓签字人召存信的外孙女,也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盟誓代表后代。对此次行程满怀期待。她说:“我们的信已写至北京,现在我们也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感谢总书记和党委政府的关怀。”她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前往昆明,再换乘飞机抵京,沿途目睹了祖国大好河山与高楼大厦的壮丽景象,更加坚定了对民族团结事业的信念。对于此次出行,成员李四忠难掩激动之情,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普洱,第一次乘坐火车和飞机,他说:“我想去看看,爸爸口中的首都是什么样,爸爸回来后,我们跟着共产党走,生活也越来越好,我想去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李四忠的父亲李明生是当初的进京观礼代表,他回忆起当初父亲进京的经历,从澜沧出发靠双脚走、坐马车再换乘汽车、火车,历时一个月。今天,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再走先辈走过的路,与74年前不同的是,交通已经极为便捷,火车、飞机现代化交通工具让这段旅程变得轻松而愉快。签字代表朱正福之子朱国军感叹:“如今的交通与父辈时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能轻松坐火车、坐飞机,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力量。”他一直想去北京,更深刻地了解先辈历史、感受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建设的伟大成就。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的象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历程,激励着普洱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参访团成员一致表示,将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把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带回云南、带到普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