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给数据产品“上户口”,首单质押融资落地

政务   2024-12-25 15:37   上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非经授权不得擅改文章内容。

近日,拥有上海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的数据产品“睿思数据平台”,获得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武汉分行的质押融资贷款,授信额度1亿元。这是《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自12月8日施行以来落地的首单质押融资。目前,已有3个数据产品获得银行质押贷款。   
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在昨天举行的相关通气会上表示,全国有17个省市正在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工作,《办法》作为全国试点省市中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有不少上海特色的创新性做法。      

宽进

所谓“数据产品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对其合法获取的数据资源,经过实质性加工和创新性劳动后,形成的具有智力成果属性和商业价值的数据加工集合、数据加工产品、数据技术算法等数据产品享有的权益。而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相当于给数据产品“上户口”。

要不要与其他试点地区一样,设置申请登记前的存证和公证环节,减轻登记风险,是《办法》试点工作专班人员首先思考的问题。但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来看,增加前置环节,会大大增加市场主体申请登记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提高市场主体的感受度,避免行政机关设置‘玻璃门’,最大限度降低登记申请的门槛。”市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处处长徐上说。

根据《办法》,申请环节不设任何前置条件,申请获准登记后,数据产品信息在上海市数据存证中心知识产权分中心存证和上链,全程免费。      

严出

放得开,同时要管得住。在全国17个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省市中,上海是目前唯一对数据登记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开展实质性审查的地区。

徐上解释,实质性审查,即审查数据产品是否存在“实质性加工”和“创新性劳动”,落脚点在是否有应用场景、是否属于智力成果。

为了确保实质性审查的质量,上海组建了国内首支数据产品知识产权审查员队伍,包括20名基础审查员、20名审查指导员和56名审查指导专家共96人,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专业优势,探索建立了“央地协作”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审查模式。申请登记的项目要经过人工智能初审和人工复审两道关,部分有争议的项目还要经过专家“三审”,一些创新性不足的项目会落选。

此外,上海还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技术算法登记。此举既回应了市场主体最为迫切的可流通交易的数据加工产品和服务的登记需求,又避免了理论界对原始数据集合是否具有知识产权的争议。     

促交易

与其他试点地区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中心、标准研究院和数据交易公司颁发登记证书不同,上海是唯一以行政机关“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名义颁发登记证书的地区。

基于上述创新做法,上海试点吸引了多家外地企业前来申请。首单融资涉及的核心资产是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的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睿思数据平台。该平台以全国图书数据为基石,为出版行业提供一站式的图书信息查询与可视化分析功能。

登记不是目的,促进数据流通交易才是根本。上海在试点登记申请表中设有“是否选择交易流通”的选项,凡是选择交易流通的,基本信息会传送给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具有知识产权交易资质的平台,平台会在一周内与申请主体联系提供交易流通服务。在目前已经公示和登记的158件数据产品中,已有74件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实现了挂牌交易。

下一步,市知识产权局还将出台数据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相关措施,促进数据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本文刊于2024年12月25日《文汇报》01版 记者:沈湫莎)


来源:文汇报
编辑:刘雅文
审校:石磊
审核:聂莉

(如涉及版权或其他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告知。)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唯一官方微信订阅号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上海知识产权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官微。发布政策资讯动态,关注知识产权热点,普及知识产权文化,欢迎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