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3大弱点:悟透,你能掌控一切 !

文化   文化   2025-02-10 17:01   北京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354戳上方蓝字关注

凡事从根本入手,比较容易彻底明了,而且易学易用。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402,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自古以来,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人们拿不变的人性,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于是采取不同的策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现在,我们来看看,人性的三个弱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凡事从根本入手,比较容易彻底明了,而且易学易用。


但是,千万要以因应、运用的态度,而不要以控制、利用的态度,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比较好。


01

求生存



人性的第一个弱点在于“求生存”。


求生存原本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要。


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几乎都因求生存而产生,和求生存具有密切的关系,怎么说它是人性的弱点呢?


凡是有生命的,都会求生存。动物如此,植物亦然。


美国有一首民谣,大意如此:“有人吞下一只苍蝇,赶快吞下一只蜘蛛去捉苍蝇。想想并不妥当,赶快再吞下一只小鸟,去把蜘蛛吃掉。”


小鸟怎么办,这首民谣没有答案。


可是人类的欲望似乎正是如此这般:求生存先是怕死,死不了就要贪生,怕死贪生造成只顾自己,过分了成为自私。


自私先是贪利,然后贪名,有名有利就贪图享受,享受由刺激入手,继以争夺,终于兴起征占的念头。


原本只是单纯的求生存,最后演变成了征服别人,占据喜爱的东西,连生命都可放弃,竟然违反了求生存的初衷。


人类为了求生存,发展出三个特征:怕死,贪生,顾自己。


请你问一问自己:我怕死吗?我贪生吗?我顾自己吗?


其实,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好避讳的,用不着不好意思。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倾向。


我们不妨虚拟一下,假定人人都不贪生,抱着活多久就算多久的心态;人人也都不怕死,认为死了之后,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请问:社会会安宁吗?人类幸福与否?恐怕会天天有人自杀,时时有人杀人,搞得人人不安宁,社会乱糟糟,谈不上什么快乐幸福吧!


求生存并无不对,人人都需要求生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得合理。


过分怕死不好,不怕死也不好。贪生贪得合理,很好;贪得不合理就不好。不顾自己顾谁?顾得自己却忘掉了别人就不好。



02

自私



自私是贪生怕死的必然结果。贪自己的长久生存,怕个人的快速死亡,都有自私的成分,不容否认。


从现象上来分析,自私的对象离不开名和利。


贪自己的利益,求个人的名分。名利心愈浓重,自私的心理就愈重。自私心理重到竟然忘记了名和利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别人的名利和自己无关,以至不去关心。只有自己的名利,永远说空不空。只要一口气还在,就有名和利的欲念和需求,很难摆脱名利的纠缠。


追求名利,还可以说是企图心、上进心、奋发图强的原动力,或者积极求取进步的驱策力。


如果把追求所得的果实与社会大众分享,名利就不致遭受严苛的怨责。有名有利的人士,也不至于承受那样恶毒的诅咒。


问题是在出名、获利之后,把果实留下来私自享受,才会引起众人的不满。


很多人把贫富悬殊视为社会不安的根源,似乎富有的人永远要接受贫穷的人的挑战,仿佛富有的人非把财富重新分配不可。


然而,有名有利的时候,如果不享受名利的果实,岂不证明名利果然是空的?


那还有多少人会积极追求名利?大家都视名利如粪土,世界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名和利?


何况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若不积极争取,说不定分到自己身上已经所剩无几,甚至空空如也了。


虽然说,人不自私,天诛地灭,但是人人自私,最后也必定天诛地灭。



03

求快乐



人有喜怒哀乐是很正常的事,然而人总是趋向于尽量求喜和乐,极力避免怒和哀。


喜和乐经常是互相伴随出现的,又往往以乐为代表。


“人活着,只要快乐就好!”“不管人家怎么讲,自己快乐,管它那么多做什么!”


这些话好像是至理名言一样影响着人们。


快乐在哪里?要向哪里去求?最基本的快乐是感官的快乐,要从个人感官需求的满足去寻求快乐。


求快乐的第一个特征是刺激,从刺激感官来获得快乐。


在饮食上求新求变,旨在满足口和胃的刺激。山珍海味的营养未必胜过粗茶淡饭,却能够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


在娱乐方面极尽声色之娱,主要为满足耳朵、眼睛的刺激。


五光十色,变化无穷还不够,还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增强,而且希望刺激时时刻刻都有,最好不离身。


求快乐的第二个特征是争夺,通过竞争、夺取来求取快乐。


获得快乐的资源有限,引起众人以多逐少,形成争夺。


例如,山珍海味得来不易,于是以价制量,只让少数付得起钱的人享受;第一名只有一个,想得到这种快乐,就必须参与竞争。


人们认为争夺所得的果实是甜美的,可以带来无比的快乐,因而奋不顾身,全力以赴。争夺的果实固然甜美,却往往是难以长期拥有的。


今年勇夺冠军,明年可能败北;这一次考第一名,下一次可能考第十名;今天吃得到山珍海味,明天也可能只是粗茶淡饭。


胜利的果实不能长期拥有,所带来的快乐也就无法持久。一阵子快乐,一阵子不快乐,仍然是不快乐。


于是人们就兴起了征占的念头。


能占据的,就想办法长期占据;不能占据的,也要设法征收,强行占为己有。这种征占的行为,成为求快乐的第三个特征。看见好的东西,只是欣赏就能产生快乐。


但是,唯恐好的东西不久就会消失或被转移到别处,不得不进一步占为己有,以便长期欣赏,以带来更长时间的快乐。



求生存、自私、求快乐,分析起来,都没有问题。


它们之所以形成人性的三大弱点,主要是人本身的问题,才使得没有问题的问题变成严重的问题。


人的问题在哪里?在思维。


人的思维经常两极化,不是极度向东,就是极度向西,以致趋于极端而无法保持合理的中道。


过与不及都使求生存、自私、求快乐走上偏道而有所缺失。如何使自己不会过与不及,应该是每个人努力的正道

本文依据曾教授著作汇编而成




2025首期【静心抄经·易经篇】

🌈2月16日即将正式开营!

🔥限时优惠,报名仅剩4天!

点击查看


🎁报名即赠抄经大礼包:

曾师版独家《易经临摹字帖》

莲花线香炉礼盒、檀香抄经金笔一支

💡16天直播陪伴抄经,16节曾师视频课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立即开启静心之旅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曾仕强
著名文化学者曾仕强教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享人生感悟的唯一官方公众号。每天推送最新原创文章及活动!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