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国打了2年多交道,即将离任的美国大使告诫后来者:美不能再承受二次“中国冲击”

文摘   军事   2024-12-18 11:44   广东  

在过去的两年多里,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亲历了中美关系的起伏波动。他形容这段日子像是一艘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船,既有竞争的波涛,也有合作的涟漪。随着即将离任,伯恩斯给美国政府以及未来的外交官们提了个警告:“美国不能再承受第二次‘中国冲击’。”这一句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撼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根基,也让人不禁思考——中国的崛起,究竟会给美国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伯恩斯在任期间,始终感受到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深刻矛盾。美国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封锁高科技领域等手段来与中国竞争,另一方面又在芬太尼问题、军事沟通等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伯恩斯指出,这种“竞争与合作并行”的策略,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抵消了某些风险,另一方面却又加剧了冲突的可能性。美国虽然加大了贸易壁垒,却无法阻止中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扩张。

曾经依赖全球化优势的美国,如今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的优势逐渐消失。美国经济深处的一种“自我矛盾”显现了出来:长期倡导全球化、自由贸易的美国,现在却通过加征关税、实施出口限制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产业。美国正在由全球化的推动者转变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破坏者。

伯恩斯提到的“第二次中国冲击”,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深刻反思。美国此前的“第一冲击”尝试通过经济和军事手段遏制中国,但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这种策略逐渐失去效力。如今,美国已无法回避第二次“冲击”,这不仅仅是对中国经济的遏制,而是对美国自身战略格局的深刻冲击。

未来的美国驻华大使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伯恩斯的警告提醒后继者:中美关系不再是单纯的竞争,而是需要在对抗和合作中找到平衡。美国若继续采取单边主义政策,不仅难以遏制中国的崛起,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全球产业冲击。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才是未来外.交.官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对美国的挑战,更是全球格局变化的催化剂美国如果继续固守过时的政策,将会陷入更加深刻的困境。正如伯恩斯所警告的:“美国不能再承受第二次‘中国冲击’。”在全球变局中,如何突破旧有框架,找到共赢的路径,已经成为全球大国之间的共同挑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