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华章日新。2024年以来,青山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统筹各类资源力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主动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为辖区居民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围绕“一个核心”
引领基层治理格局
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统筹纪工委、司法所、派出所、民生服务中心、综合执法中队,厘清五部门职责清单,做好事权、责权机制划分,不断优化人员配置,组建了由业务专干、专兼职网格员、社区民警、协警员、禁毒专员、物管员、网格公益员及专业社工八类人员构成的网格队伍,层层压实社会治理责任。每周召开研判联席会,听取收集街道各业务口、派出所、各社区的矛盾纠纷受理调处、警情、各类预警信息、社会安全稳定风险隐患等情况,及时商讨解决方案,实现工作上的互联互动、共促共进。截至目前,共召开风险研判联席会50余次,协同区信访局、区司法局、区公安等部门成功化解经济、物业服务类纠纷20余件。
建强“两个基础”
筑牢基层治理底座
优化网格划分,建强管理基础。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党建引领“微网实格”工作体系。优化网格设置,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密度、业态特点等因素,将55个大网格划分332个微网格,建强网格队伍,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神经末梢”作用,形成社区主抓、网格主事、党员主体的一体推进工作体系,通过与居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将法治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通了基层法治建设的 “最后一公里”。强化数据汇聚,夯实信息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平台,通过入户走访、网格巡防、定期查访,采集更新人口信息,收集社情民意200余件,排查各类涉稳风险隐患685件,摸排出租房屋688户、商户1095户、企业单位58家、酒店宾馆及KTV等55家,有效推动网格员对“人、地、事、情”全面掌握。
做好“三项工作”
夯实主动维稳根基
“两个专项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依托“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统筹基层法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落实“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及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突出街道化解功能、社区发现功能,在辖区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各类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大走访、大排查”,针对重点领域、校园及周边、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及特殊人群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通过法治家园、“有事好商量”“睦邻议事厅”“民生茶厅”等平台,着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共排摸调处化解涉及邻里、婚姻等矛盾纠纷84件。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群众接访工作,严格落实包案责任制,加强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聚焦维稳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风险隐患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现矛盾“零激化”。截至目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余件,回复信访系统居民诉求5件,处理石嘴山议政网居民投诉57件,受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居民诉求311件。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反诈人民战争工作。充分发挥“四级联动”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街不漏社区、社区不漏网格、网格不漏户和场所、户不漏人的“四不漏”要求,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常态化线索摸排和宣传。积极开展反诈主题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反诈防骗的浓厚氛围,以案为鉴,花式宣传,全力提升辖区居民防诈意识。全年累计开展扫黑除恶及预防电信诈骗宣传百余次、专题讲座30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
突出“四个聚焦”
绘就幸福平安底色
聚焦“一老一小”,精细化开展法治服务工作。依托“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居干、网格员、治保委、物业公司人员等人熟地熟的优势,通过“敲门行动”、走访入户、电话沟通等方式,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常态化精细化全覆盖开展“一老一小”法治服务。截至目前,先后开展爱心义诊、爱心义剪、爱心陪伴、政策宣传、卫生保洁、认证等各类志愿服务20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调处化解涉老年人矛盾纠纷10余件,开展专题讲座30余次,普法宣传活动80余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聚焦群众需求,畅通诉求表达。建立“微网格调解+小区议事+社区协商”三级议事协商模式,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法治家园、“网格群”、群众来信来访等平台及时受理辖区居民线上线下的急难愁盼,主动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用心用情回应居民诉求。截至目前,已协调解决无物业老旧小区引进物业、168院小区燃气不通、老旧小区树木倾倒隐患、总院家属院下水堵塞等居民反映强烈的70件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积极回应民生诉求。
聚焦重点人群,筑牢稳定防线。充分发挥“收五指为一拳”基层综治协作机制,统筹司法所、派出所及“三官一师一员”等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开展重点特殊人群管控服务帮教,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六失一偏”人员、涉访涉诉等重点特殊人员进行信息梳理,通过走访、微信、电话联系等方式,坚持常态管控+巩固转化、宣传教育+心理辅导、走访关爱+救助帮扶的“三结合”工作法,实现重点人群沟通“零障碍”。全年累计走访1200余次,对3名“六失一偏”人员开展心理辅导5次,为1名重点特殊人员申请了低保,慰问了13人。聚焦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法治家园、“有事好商量”“连心亭”等作用,把稳宣传主阵地,依托新闻媒体、党报党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以“立体式”普法宣讲、“互动式”法律咨询、“点单式”法律培训、“沉浸式”纠纷调解方式等形式,多角度、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用“小切口”讲“大道理”,引导居民形成“四法意识”即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年共开展宣传活动200余次,法律讲座40场,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累计受众5000余人次。
扫码关注
供稿:王 璐
校稿:刘 婧
编辑:王雪娟
审核:肖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