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辽宁日报高爽喜获长江韬奋奖!

体娱   2024-11-07 19:57   辽宁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今天揭晓。长江、韬奋系列各10位获奖者。辽宁日报社高爽获此殊荣。


第18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10位获奖者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邓金木、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闫征、农民日报社江娜、新华社孙承斌、大众报业集团李海燕、北京广播电视台邵晶、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杨川源、辽宁日报社高爽、西藏广播电视台尉朝阳、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雷蒙。


韬奋系列10位获奖者是(以姓氏笔画为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王霞、河南广播电视台王仁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申勇、中国日报社孙尚武、江西日报社李滇敏、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周奔、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段君凯、中国青年报社高山、人民日报社袁新文、重庆广播电视台管洪。


他们坚持“四向四做”,不断增强“四力”,敬业奉献,业绩突出,为巩固壮大党的主流思想舆论作出了积极贡献。


长江系列(10人)

(按姓氏笔画排序)

韬奋系列(10人)

(按姓氏笔画排序)


高爽

现为辽宁日报社北国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新媒体创意和制作编辑部主编,文学硕士,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28年,是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新闻领域),辽宁省妇联常委,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学评论家协会会员。



在28年的新闻工作中,她始终奋战在新闻一线,担任了辽宁日报数十项有全国影响的重大新闻报道的主笔和责任编辑,新闻作品7次获得中国新闻奖,40余次获得辽宁新闻奖一等奖以上奖项。





三走长征路,用“脚”写新闻




早在新闻生涯之初,高爽就以勤奋多思奠定了自己的职业底色,并很快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在30岁时成为辽宁日报仅有的两位首席记者之一。在经历了时政、经济、科教等多岗位的新闻训练,取得众多新闻奖项,并担任新闻采访部门领导职务数年后,2012年,她选择了重新回到记者的岗位。


在致报社领导的辞去部主任一职的信中,她这样写道:“做记者,可以让我为这张报纸作出更大的贡献;或许还可以给年轻记者一个启示:记者是可以当到老的。”


从此,高爽一直行走在新闻工作的最前沿。



2015年,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她和她的报道团队用了数月时间,走遍东北抗日遗址遗迹,采集了上百位老人的口述历史,推出系列策划《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这个报道被中宣部《内部通信》评价为“从文化角度开拓抗战报道新领域”,《光明日报》评价这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鸿篇巨制”。


2016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她和她的报道团队重走长征路,穿越大半个中国,走遍全国19个省市,重新梳理了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间党和军队的纪律形成史,推出长篇报道《铁纪·铁流》,赢得了广大读者、新闻同行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摘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同年,她参加了中央三教办、中国记协举办的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凭借讲述《铁纪·铁流》的采访故事进入全国十强,获“最佳选手”称号。2016年11月8日,她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记者节特别节目中,并在11位讲述自己新闻故事的记者中压轴出场。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高爽和她的报道团队再次踏上新闻的“长征路”,走遍全国,踏访革命遗址遗迹,推出主题报道《人民至上》,讲述百年红色历史中我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故事。这一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扎根在基层,用“心”写新闻




高爽深知,以最真挚的情感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不畏艰苦,深入基层,是生产新闻精品的必备条件。为了获取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她始终要求自己扎根在采访一线,也在这个过程中与普通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高爽和同事采写了长篇通讯《一幢楼和一个县》,从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一幢73年的老旧办公楼入手,透视桓仁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40年间,桓仁从国家级贫困县,到今天的“中国最美休闲小城”,经历了沧桑巨变。可经历了13任县委书记、14任县长的73岁“高龄”的县政府办公楼和50多岁的县委办公楼,没有改变。四十年“官不修衙”的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在网络上收获了“零差评”的反响,再次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报道的产生,不是一次采访的结果,而是高爽长期深入基层采访和用心观察的结果,是时间的积累让她能够敏锐地把握这个选题的新闻价值,让报道既有时间的宽度、思考的深度,更有始终身在新闻现场的细腻与温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辽宁日报组建报道团队,由高爽担任主笔和责任编辑。她和同事兵分五组,每组选择一个村庄,以驻在式采访、蹲点式调研的方式,住在村子里,访在地头上,与村干部、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文化引领者和普通村民话家常、聊生产,采集到大量鲜活的故事和画面,也与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组报道以《大地情书》之名最终推出,通过这五个村级样本的生动呈现,反映了辽宁乡村的深刻变迁。因为深入,所以深刻;因为动情,所以动人。这一报道在网络上收获了无数好评,有网友评价“这是一封有故事、见人生、映时代的‘情书’,一封记者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的‘情书’。”这组报道再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一再创新,用“脑”写新闻




高爽来自一个有着优良新闻传统的省级党报,这里诞生过范敬宜等新闻名家和《莫把开头当过头》等新闻名篇。保持对新闻事实的深度追问和独立思考,以创新的意识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她对前辈作风的继承和始终的追求。



2011年,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18位路人见死不救的新闻在全网发酵,“当代中国人道德滑坡”的论调不绝于耳。对目前的道德现状应该怎么看?高爽和她的同事们认为,作为一家省级党报,有责任在众声喧嚣的舆论场中为读者提供理性的思考视角,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他们在网络上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采访数百位专家学者、社区干部、普通百姓以及不知名的路人和网民,将公众最关心的与道德建设有关的热点问题呈现在报道中,推出了《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这一系列报道,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基础是坚固的、是非标准是分明的、主流道德是向上的。”这一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作出长篇批示,要求继《辽宁日报》之后,在媒体上普遍开设与道德建设相关专题、专栏。


从那时起,辽宁日报持续围绕全国性、全局性热点事件推出重大主题策划,每年都要推出两至三个有全国影响的策划。高爽参与了几乎所有策划的全过程,不断拓展创新的边界,为辽宁日报打造这一有全国影响的新闻品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评论也是高爽展示自己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深度思考的阵地。从2018年起,辽宁日报在融媒体平台推出文化类新闻评论专栏《文化七日谈》,围绕热点文化事件进行深度分析。高爽作为该栏目的主要撰稿人,迄今已经创作了300余篇文化评论,在网络上产生了较好反响,也成为省内有影响力的文化和文艺研究评论者。


2024年,高爽担任辽宁日报新媒体创意和制作编辑部主编,在融媒时代,继续探求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空间、新作为。


长江韬奋奖简介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范长江新闻奖创设于1991年,韬奋新闻奖创设于1993年。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精神,合并为长江韬奋奖。2005年至2010年,每年评选一次;2010年至今,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20名获奖者。其中长江系列10名,主要奖励优秀记者、新闻评论员、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韬奋系列10名,主要奖励新闻编辑、新闻类节目制片人、校对等新闻工作者。截至2021年11月,长江韬奋奖共举办16届,评选出长江韬奋奖310余人。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抚顺交通广播
抚顺交通广播互动平台:路况、互动、帮忙、娱乐 1061 一路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