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对于海外市场占比超过较高的光伏行业而言,这绝对算得上重磅新闻。多家组件企业向笔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已经卷到极低,许多企业不得不寻求出海,拓展海外市场。他们没有在各区域的品牌口碑积累,唯一的武器就是降价,依靠“我的报价永远比某大品牌低0.5-1美分”来争夺市场份额。这种“不计代价接单”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大举“反倾销”,向中国企业征求高额关税,坑害所有人。
显然,主管部门已经看到了光伏行业当前的困境,希望通过减少出口退税,提高光伏产品在海外的价格,减少贸易风险。虽然短期可能让一些企业在个别订单中有所损失,但从长久看,一定是有利于光伏出口贸易的。
关于这项政策的影响,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是直接提高光伏产品出口价格,让海外客户为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智能制造买单,而不是继续当“世界工厂”,用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钱补贴海外项目。众所周知,光伏发电在全球多数地区早已实现平价上网,继续降价很难刺激市场规模增长。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价格提高,让更多中国企业受益呢?无意义的内卷,就像站着看电影一样,所有人都更累,但没有人得到更多好处,这是非常不值的。
其次是降低被“反倾销”的风险,防止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看一下倾销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因为出口退税的存在,海外销售价格略低于国内尚可理解,但低于成本价就非常不明智了,这也是中国光伏在欧美频繁遭遇限价、双反的重要原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曾推出针对国内组件招投标的最低限价,而在笔者看来,最应该执行限价的是出口,某家企业在某个市场的低价销售行为,很可能给更多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是提振海外经销商购买欲望,消化库存。无论国内国外哪个市场,经销商普遍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根据笔者对产业链价格的跟踪观察,每当上游硅料、硅片环节出现涨价时,组件贸易商会积极转发相关新闻,下游经销商、安装商也会踊跃采购,许多正在观望的项目会抓紧安装、并网。随着光伏组件在海外的价格提升,嗅觉灵敏的经销商会抓紧采购,海外库存水平将明显改善。
看个广告休息一下吧
第四是增加国内财政收入,提升光伏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眼中的地位,争取话语权。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肉烂在锅里”。
最后,这一举措也会鼓励更多企业真正“走出去”,在海外建设产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根据索比光伏网调研,今年前三季度,超过10家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销售占比(以容量计)超过50%,且其中多家已经布局或完成了海外产能建设,也就是从之前的“产品走出去”转变为“产能走出去”。我们认为,每一家积极“走出去”的企业都值得鼓励,但在模式和方法上,需要有所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放弃“必须控股”的意识。从我们对多家企业海外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看,多家龙头企业在海外合资公司中的股权占比都没有超过51%,甚至可以不是最高。有企业负责人直言,他们可以接受纯技术入股,只提供技术和品牌,这对于进入某些海外市场也是有好处的。
二是对当地管理团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放权。在海外建设产能,除了雇佣当地工人外,最好吸收一定的本地人才进入管理团队,参与公司经营,这样才能降低管理成本,抓住每一次机会,实现最高收益。
三是全产业链共同出海。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组件出口量187.3GW,但硅片、电池出口量只有50GW、40GW左右,意味着大部分组件都是用中国产品封装而成,这引起了部分海外市场的不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多家企业提出了在海外建设上游产能的计划。据统计,到2027年底,北美硅片产能将达到24.5GW左右,电池产能接近50GW,欧洲硅片、电池产能也会超过18GW和40GW,预计还能吸引到部分玻璃、胶膜、背板、边框等辅材企业在当地投建产能,让中国光伏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更好探讨新形势下全球和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情况、发展方向与路径,促进行业交流与沟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于2024年12月4-6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光伏企业领袖等代表一起就行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期召开“海外光伏市场分析及投资机遇研讨会”,索比光伏网也将对相关会议进行直播,欢迎大家届时关注。
扫描二维码
抓紧报名吧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