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E专辑回顾丨食物系统转型:概念、机制与实践

文摘   三农   2024-09-27 11:16   北京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简称FASE)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讲席教授、院长樊胜根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孟婷组织了本期专辑,主要关注食物系统转型以实现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目标。本期专辑共有13篇文章,包括来自世界各地作者的评论与研究。围绕系统视角、生产、消费、支撑等四个主题进行详细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食物系统转型的研究进展。

点击图片跳转官网专辑链接

专辑介绍



食物系统转型:概念、机制与实践专辑由《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简称FASE)期刊于2023年第10卷第1期出版,本期专辑包括1篇编者按、4篇综述、7篇研究论文和1篇特色栏目文章(1篇报道)。

目 录
1. Editorial:食物系统转型:概念、机制与实践
2. 中国食物和农业转型:系统视角
3. 塑造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农食系统的气候抗性:着眼当前系统的脆弱性、政策差异与经济支持
4. 技术环境对农户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黑龙江省的证据
5. 规模化种植改善香蕉园的田间管理,助力缓解土壤酸化
6. 探索农林业地方创新的相对优势
7. 推荐膳食模式促进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8. 北京市高校食堂食物浪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调查
9. 环境态度和消费者偏好对环境友好型饮料包装的作用:信息提供和识别标签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0如何为食物系统转型融资
11. 公共投资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农食系统的创新
    点击蓝色字标题可跳转至亮文解读


1

EDITORIAL | 食物系统转型:概念、机制与实践 

EDITORIAL丨FOOD SYSTEMS TRANSFORMATION: CONCEPTS, MECHANISMS AND PRACTICES 


第一作者:樊胜根

通讯作者:樊胜根

EmailS.FAN@CGIAR.ORG

引用此文:

Shenggen FAN, Ting MENG. FOOD SYSTEMS TRANSFORMATION: CONCEPTS, MECHANISMS AND PRACTICES.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1‒3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3491


·  组 稿 专 家  ·

樊胜根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GFEP)讲席教授、院长。在加入中国农业大学前,曾于2009年至2019年担任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研究方向包括食物与营养安全、农业农村发展、减贫、食物系统转型与全球粮食安全。目前担任CGIAR系统董事会成员,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董事会主席,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董事会副主席,兼任世界粮食奖顾问委员会委员和EAT-Lancet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农业与应用经济学协会(AAEA)会士和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IAAE)终身荣誉会员。



孟  婷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包括绿色可持续技术的采纳、农业环境政策非市场评价、气候变化与农业等。在国内外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现任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成员。


2

中国食物和农业转型:系统视角 

TRANSFORMING CHINESE FOOD AND AGRICULTURE: A SYSTEMS PERSPECTIVE 


第一作者:孟婷

通讯作者:樊胜根

EmailS.FAN@CGIAR.ORG

引用此文:

Ting MENG,Shenggen FAN. TRANSFORMING CHINESE FOOD AND AGRICULTURE: A SYSTEMS PERSPECTIVE.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4‒15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3493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目前仍面临包括营养不良(营养不足与超重肥胖)、气候变化、资源压力和环境退化,以及日益复杂的全球市场等诸多挑战。本文回顾了中国过去农业食物的发展,并采用系统方法就如何转变中国农业食物系统以实现国家多元发展目标提供了初步的见解。也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中国方案。


3

塑造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农食系统的气候抗性:着眼当前系统的脆弱性、政策差异与经济支持 

BUILDING CLIMATE-RESILIENT FOOD SYSTEM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VULNERABILITIES, RESPONSES AND FINANCING 

第一作者:周云逸

通讯作者:陈志钢(Kevin Z. CHEN)

Emailkzchen@zju.edu.cn

引用此文:

Yunyi ZHOU, Ziqi CHEN, Kevin Z. CHEN. BUILDING CLIMATE-RESILIENT FOOD SYSTEM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VULNERABILITIES, RESPONSES AND FINANCING.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16‒30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3492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农食系统亟需提高自身抗性,以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多国接壤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农食系统正饱受极端天气变化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因此,该区域相关的利益关系者们,就当地农食系统的漏洞以及相关政策上进行全面剖析,以提高当地农食系统对于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调适能力。本文通过文献阅览,对于目前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农食系统以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政策梳理方面,本文就低碳发展的全面经济目标和特定的农业目标进行了系统化的对比。并结合中国和东盟成员国为案例,对农食系统在塑建和资金管理上展开了系统化的多级讨论。结论表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间对于特定农业的气体排放量和公共资金支持上有显著的差异。为扫清未来农食系统转型中所存在的障碍,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持,本文提议应明确规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对公共财政方案进行重新规划,并加强公共与个人资源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使转型过程能够顺利有效进行。



4

技术环境对农户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黑龙江省的证据 

IMPACTS OF TECHNICAL ENVIRONMENT ON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BIOPESTICIDES AMONG FARMERS: EVIDENCE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第一作者:杨皓越

通讯作者:孟婷

Emailtmeng@cau.edu.cn

引用此文:

Haoyue YANG, Ting MENG, Wojciech J. FLORKOWSKI. IMPACTS OF TECHNICAL ENVIRONMENT ON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BIOPESTICIDES AMONG FARMERS: EVIDENCE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31‒47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3482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对土壤安全、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已逐渐成为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重要技术。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环境对于促进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意义重大。基于对中国黑龙江省1282位农户的调查,本文采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了技术环境对农户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采纳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行为显著正向相关;(2)技术环境对农户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技术环境对不同的农户群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这项研究为向农户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未来的技术推广工作,可采取捆绑相关绿色技术、加强对农户的农技培训、强化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等措施。


5

规模化种植改善香蕉园的田间管理,助力缓解土壤酸化 

LARGE-SCALE FARMING BENEFITS SOIL ACIDIFICATION ALLEVIATION THROUGH IMPROVED FIELD MANAGEMENT IN BANANA PLANTATIONS 


第一作者:徐东昊

通讯作者:朱齐超

Emailqichaozhu@126.com

引用此文:

Donghao XU, Jiangzhou ZHANG, Yajuan LI, Shiyang LI, Siyang REN, Yuan FENG, Qichao ZHU, Fusuo ZHANG. LARGE-SCALE FARMING BENEFITS SOIL ACIDIFICATION ALLEVIATION THROUGH IMPROVED FIELD MANAGEMENT IN BANANA PLANTATIONS.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48‒60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2475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过量施氮和集约化作物生产造成的土壤酸化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难题,其中经济作物体系土壤酸化情况尤为突出。近年来,土地流转加速了我国农业规模化,研究规模化种植对经济作物生产及酸化特征的影响,能为耕地适度规模化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香蕉产业为例,通过调研小、中、大规模(<10、10~100和>100亩)种植户以确定不同规模下香蕉种植、养分管理等生产特征的差异,并基于养分平衡及电荷守恒方法评估了蕉园土壤酸化速率。结果表明,蕉园单位面积产量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而显著增加,其中大规模蕉园产量最高(亩产约3.3吨)且变异最小。随着种植规模增大,化学肥料的养分投入占比越小则有机肥投入占比越大。尽管不同规模蕉园的氮盈余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更多的有机肥施用使大规模蕉园的盐基阳离子(钙、镁、钾等)盈余量显著高于中、小规模蕉园,进而降低了土壤酸化速率。然而,大规模化蕉园更高的磷盈余也增加了潜在土壤酸化风险。总体而言,规模化种植通过增施有机肥并替代部分化肥,促进蕉园高产、稳产,并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土壤管理和作物生产。

一分钟解读论文


6

探索农林业地方创新的相对优势 

EXPLORING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OF LOCAL INNOVATION IN AGROFORESTRY 


第一作者:Edi Dwi CAHYONO

通讯作者:Edi Dwi CAHYONO

Emailedidwi.fp@ub.ac.id

引用此文:

Edi Dwi CAHYONO, Eka PRADESTI, Cahyo PRAYOGO, SUHARTINI, Riyanti ISASKAR. EXPLORING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OF LOCAL INNOVATION IN AGROFORESTRY.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61‒72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2476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在农林业中,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创新是改善林农生计的关键。为探索林农的咖啡枝弯曲技术的感知优势,以克服松树荫蔽下的光线限制,本文对印度尼西亚布拉维贾亚大学的某一独有森林农民集团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当地技术具有较高的相对感知优势。与其他技术相比,弯曲技术提高了咖啡产量,而且操作简单,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是一种有价值的可持续实践做法。技术专家认为,该技术能够较好适应当地社会生态环境和技术经济约束,外部农林业可以共同创新并通过社会林业项目来进行推广。


7

推荐膳食模式促进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SHIFTING TO A RECOMMENDED DIETARY PATTERN COUL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第一作者:朱茂然

通讯作者:朱茂然

Emailzmr123q@pku.edu.cn

引用此文:

Maoran ZHU, Jian ZONG. SHIFTING TO A RECOMMENDED DIETARY PATTERN COUL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73‒82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3489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趋向于食用高脂肪、高糖和高蛋白质的食物。这种膳食模式的改变给中国环境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双重挑战,因此亟需转向健康和可持续的膳食模式。该文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数据库,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将中国现有的膳食模式分类为准南方膳食模式、准北方膳食模式和准西方膳食模式,并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EAT-Lancent星球健康膳食模式,来比较不同膳食模式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现有的三种膳食模式转变为两种替代的推荐膳食模式,可以同时促进环境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效益方面来看,准西方模式受益最大,而从健康效益方面来看,准南方模式受益最大。另外,在促进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星球健康膳食模式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更有效。该文提出了政策建议,大力倡导饮食平衡,科学推广膳食模式,以及改变消费者的饮食行为。


一分钟解读论文


8

北京市高校食堂食物浪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调查 

FACTORS INFLUENCING FOOD-WASTE BEHAVIORS AT UNIVERSITY CANTEENS IN BEIJING, CHINA: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第一作者:范豪

通讯作者:王晶晶

Emailjwang010@cau.edu.cn

引用此文:

Hao FAN, Jingjing WANG, Xiaotong LU, Shenggen FAN. FACTORS INFLUENCING FOOD-WASTE BEHAVIORS AT UNIVERSITY CANTEENS IN BEIJING, CHINA: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83‒94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2472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食物浪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会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危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食物浪费贯穿食物供应链的全过程,发生在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因其规模巨大尤其值得关注。因高校学生是消费端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故研究他们的饮食模式和浪费行为很有必要。为了解高校食堂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形成原因,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中国农业大学食堂展开实地调研,共收集705份调研问卷,从社会心理因素、个体特征和就餐因素三个维度对学生食物浪费行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浪费人数比例相对较低,浪费人数约27%。知觉行为控制、性别、月生活费、BMI指数、就餐时间、就餐预期、食物份量与学生食物浪费行为显著相关,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和食物份量与食物浪费行为相关性最显著。行为意向、家庭位置、食物评价与食物浪费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为减少校园食堂食物浪费,应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后勤部门的监管作用,优化食堂食物种类、分配等。


9

环境态度和消费者偏好对环境友好型饮料包装的作用:信息提供和识别标签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CONSUMER PRE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BEVERAGE PACKAG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PROVISION AND IDENTITY LABELING IN INFLUENCING CONSUMER BEHAVIO 


第一作者:Yingchen XU

通讯作者:Yingchen XU

Emailyingchenxu@ufl.edu

引用此文:

Yingchen XU, Patrick S. WAR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CONSUMER PREFERENCE FOR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BEVERAGE PACKAG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PROVISION AND IDENTITY LABELING IN INFLUENCING CONSUMER BEHAVIOR.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95‒108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2478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具有较强环境价值观的中国城市消费者是否对由消费后可回收材料(recycled PET, rPET)制成的塑料饮料瓶或大尺寸饮料瓶有更高的偏好;评估了提供环保信息和绿色识别标签在提高消费者对环保包装的支付意愿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消费者愿意为rPET瓶支付溢价,即意味着在中国存在rPET食品和饮料包装需求的潜在市场。提供环保信息和贴上绿色识别标签可以提高消费者对rPET瓶的偏好,二者的共同使用能够产生最大效用。亲环保(pro-environmental)的消费者对环境信息和绿色识别标签的反应更敏感,因此愿意为rPET瓶支付更高的溢价。然而,在选择大瓶子作为减少产品包装塑料使用的手段方面,消费者在收到环保信息后,对塑料瓶的尺寸并不关心。原因在于,携带或储存大瓶子的不便可能抵消了它们所感知的环境效益。


10

如何为食物系统转型融资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YSTEMS: HOW CAN IT BE FINANCED? 

第一作者:Eugenio DÍAZ-BONILLA

通讯作者:Eugenio DÍAZ-BONILLA

Emaile.diaz-bonilla@cgiar.org

引用此文:

Eugenio DÍAZ-BONILLA. TRANSFORMATION OF FOOD SYSTEMS: HOW CAN IT BE FINANCED?.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109‒123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3483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本文对食物系统转型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综述。首先,讨论了转型所需实现的两个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目标),展示了对相关成本的估计。其次,评估了现有及潜在的六个资金流,包括两个食物系统内部的资金流(涉及到消费者在食物和相关物品上的支出,这是食物系统供应端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四个外部资金流(国际发展基金、公共部门预算、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本文指出,尽管目前的资金不足以支持食物系统向预期目标转型,但有充足的潜在财政资源可助力实现转型。

       为有效调动潜在资金,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立宏观经济和总体激励框架,以指导消费相关的内部流动、生产决策和四个外部决策;同时,为调动、调整和增加资金流,也应采取一些可能的干预措施;此外,本文所讨论的全球层面的成本和筹资问题,发展中国家必须调整相关制度,在国家层面为公平、健康和可持续食物系统建立计划。


11

公共投资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农食系统的创新 

PUBLIC INVESTMENT IN AGRI-FOOD SYSTEM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一作者:Gert-Jan STADS

通讯作者:Gert-Jan STADS

Emailg.stads@cgiar.org

引用此文:

Gert-Jan STADS, Alejandro NIN-PRATT, Keith WIEBE, Timothy B. SULSER, Rui BENFICA. PUBLIC INVESTMENT IN AGRI-FOOD SYSTEM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nt. Agr. Sci. Eng., 2023, 10(1): 124‒134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3484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公共投资对农食系统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全球公共和私人农业研发支出有所增加,但农食系统的研发投资仍然不足。农食系统的研发投资需要超越生产力这一单一目标,同时也要考虑气候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多重目标。研究认为,中低收入国家在向可持续生产转型过程中需要规模更大、更迫切的技术变革,为此需要加大对农食系统研发的投资,提高生产力,并能够应对社会、经济、营养和环境方面的挑战。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对可持续技术、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更多的投资尤为重要。然而,大量的中低收入国家研究能力仍然有限,因此需要更好地协调并明确区域和国家之间研发投资的角色与职责,从而达到优化财政与人力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增强协同效应和互补性的最终目标。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投稿地址: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fase




往期 · 推荐

亮文解读 | FASE专辑文章合集

长期征稿启事 | FASE期刊主题征稿


编辑 | 石靓 李云舟

审稿 | 许建香


 点击图片免费下载“食物系统转型专辑文章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专辑文章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办期刊。发布农业科学与工程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助力科学创新、工程与技术突破、知识与信息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