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光 向健康 向未来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自我伤害
弗洛伊德认为,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
当负面情绪只能硬生生地憋回去,久而久之,孩子便会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无意中造成了情感忽视,父母却丝毫没有察觉。
情感忽视,让孩子难以摆脱不幸经历带来的心理影响,这才是情感忽视的危害所在。
在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其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每个人都应该作出努力,帮助儿童青少年打破沉默,消除心理健康污名化。拒绝让孩子们“负重一万斤长大”!
青少年之所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跟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甚至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令人惋惜的后果。
儿童青少年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学习带来的压力,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初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让其他的兴趣爱好都不被允许,生活极度单一压抑。
同时,孩子还得默默承受父母的期待、老师的督促、同学的比较带来的巨大压力,产生的紧张压抑情绪不言而喻。
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同龄人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难以妥善处理。他们的社交圈子相对比较简单,基本就是自己的同学、发小,这种圈层的狭窄性,导致他们出现人际关系矛盾冲突后难以逃离。
家庭教育、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困扰青少年的三道枷锁。长此以往,孩子势必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
很多心理疾病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存在一个既定的规律。当发现这些异常的举动又不采取措施时,就会往下面的阶段开始演变。
寻求关注的孩子可能会通过积极的行为,如取得成功、察言观色、早熟来达到目标,也可能通过无用的行为,如调皮捣蛋、炫耀卖弄、毁坏东西、吓人来达到目标——进而发展到争论、反驳、发脾气、摔东西、对立。
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以消极的攻击方式作出反应,如偷懒、遗忘、顽固——谁都不愿让步,这时会使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受到伤害。
无论是真的伤害,还是想象的伤害,容易导致孩子作出反击,包括撒谎、偷盗、欺骗、咒骂老师和父母、破坏行为、暴力行为和离家出走,终极做法是自暴自弃,如抑郁、自闭、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残、自杀。
积极的、稳定的、民主的亲子关系是值得提倡的,这能够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加强心理韧性和抗逆力,当孩子面对压力时,能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进而把逆境转化为顺境。
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避免两种极端:过度溺爱和放任不管。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的自我伤害往往比较隐秘,父母需要紧密关注孩子的突发反常行为,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倾听和关心。
家长应该放平心态、降低期望,对于孩子的失败、平庸应保持正确积极的态度,学会与孩子的失败和解,而非过度苛责。
同时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孩子共同成长,注重正确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中提出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期待,很值得家长学习照做。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平等地对待孩子,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教育理念同样至关重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需要让孩子学会并遵守“社会的规矩”。法律法规、社会风俗、道德伦理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也是一个大学校,只有真正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本真。
另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固然十分必要,但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不可草木皆兵,不建议对某一件事或个案过度放大或过度解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更为规范、科学、理性、专业对待。
文明湖北官方视频号上线
欢迎关注
湖北文明网编辑部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湖北发布、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武汉医学会
责编:何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