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如果开战,激光武器能摧毁卫星吗?

文摘   2024-11-22 12:13   湖南  

直接给出答案。目前中美谁都做不到瘫痪对方的卫星系统。

首先,不管激光武器的威力如何,如果中美任何一方判断对方正在攻击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那么接下来发生的绝不会是常规战争,一定是核大战。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发动大型战争,谁也不会干这事儿。

而双方的武器一旦失去了卫星导航定位,大多数被沦为废铁,所以攻击对方卫星的目的就是要瘫痪对方的反击和防御能力,性质极其严重。

其次,全球定位系统和通信卫星轨道的高度分别为2万公里和36000公里,这个高度已经超出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

当然,液体燃料的太空运载火箭可以达到这个高度,但大家在电视里也都看过了火箭发射的步骤,慢慢吞吞的用它打卫星不现实。

退一步说,就算是导弹和火箭能打这么远,别忘了卫星是能够变轨的,它不会原地等着你打开卫星的工作就是每天都在天上盯着地面看它,发现你比你发现它容易多了,看到你的攻击体飞过来,它早就飞走了,还可以让其他的卫星变轨去拦截你。

比如中国发射了很多颗代号为实践的实验卫星,很多卫星的作用都没有对外宣布,谁能保证这些卫星里面没有专门用于卫星攻击和防御的类型呢?

而且北斗和GPS都具备冗余设计,只摧毁部分卫星,整个系统并不会立刻瘫痪。

比如30个GPS卫星组成的星座工作时,至少有四颗卫星可以同时在六个轨道平面上接收,因此攻击者需要摧毁至少六颗卫星才能破坏网络。

但即使攻击卫星成功,信号的衰减也只会持续95分钟,备用的惯性导航系统仍然可以为地面或空中的武器提供制导。

那么回到一开头的问题,有人说激光武器肯定不需要那么费事儿,一下照过去卫星就怕死了,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其实卫星攻击和防御这个课题,学术界已经好了几十年了,各国都在大量研制空间对抗武器,你能想到卫星会被攻击,上面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这件事儿中美都不会毫无准备,两国都已经开发了反卫星能力,包括动能和非动能手段,如定向武器,例如高功率激光。但就目前来说,用激光武器摧毁卫星还面临很多技术和现实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光能量的问题。想用激光摧毁卫星,尤其是想破坏距离地面2万公里以上的中低轨道卫星,激光所需的能量非常大,它得具备足够的功率才能击穿距离那么遥远的卫星的外壳儿,破坏里面的零件,而要做到这一点。

怎么也得达到100兆瓦级别,而现在的激光器,比如咱们珠海航展上的寂静猎手和洪峰,他们的发射功率基本只有10千瓦级别,差了太多个数量级,发射的能量和效率压根就达不到要求。

并且激光穿过大气层时,能量还会衰减,会被云尘埃和水蒸气吸收和散射,变得没有那么强,尤其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激光的效果会更差。因此激光武器更适合打击300到2000公里高度的低轨道卫星,对高轨道卫星几乎无能为力。

二、瞄准和追踪的难度卫星在太空中的速度非常快,每秒7到8公里,用激光精确瞄准并保持长时间照射非常困难,因为激光武器并不是说刚一照上目标就立刻形成巨大的杀伤效果,那也得照一会儿才能行。

卫星在高速移动,你的激光也得跟着它同步移动,如果照射的时间不够长,也很难对卫星造成严重破坏,所以武器系统要非常稳,激光武器需要极高的追踪和控制精度,只要出现一点偏差就可能打歪,尤其对距离很远的目标,比如高轨道卫星,瞄准的难度更是成倍的增加。

三、激光激光和天基激光的限制地面发射的激光受到地球自转卫星轨道周期和天气条件的限制,所以它只能在卫星经过时进行短暂的打击,难以实现持续攻击。

当然有人会想到把激光武器部署到太空,聪明,你说的这个就叫做天基激光。但这在技术上也非常困难,因为这又回到了我们前面说过的能量问题,天基激光照样需要非常强的能源资源,太空中可没有三峡水电站,那只能考虑核能或者高效太阳能了,但目前人类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另外,激光设备本身还得禁得住太空的恶劣环境,比如极端温度和辐射,这会让研发成本大幅增加。目前的激光武器其实更适合软破坏,比如干扰卫星的传感器或通信设备,而无法直接摧毁整个卫星。

但如果只是轻微的损坏,卫星的备份系统还是能很快的恢复正常,因为现在的卫星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抗破坏能力,比如采用了耐高温或者反射激光的材料,这些防护措施也会大大减弱激光武器的效果。

总结下来,用激光武器摧毁卫星听起来很酷,但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钓鱼达人秀
喜欢钓鱼的军事发烧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