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榈木又名花梨木,木材坚实致密、纹理美丽,是高档家具及工艺装饰品的珍贵用材树种,同时还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花榈木叶子
2020年10月,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方建新与池州市林业部门合作开展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在东至县花园乡栗埠村栗埠口一处山坳里休息时,方建新被眼前的几棵大树吸引:通直的树干,婆娑的枝叶,饱满的豆荚里包裹着一粒粒红彤彤的树种,这是野生花榈木啊!经过调查,这片野生花榈木种群居然有2000余株,占地300余亩。惊人的发现让方建新喜出望外:“我60多岁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片的野生花榈木群落,这可是改写教科书的发现!”
花榈木主要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呈点状零星分布。由于其自然结实率低,加上人为破坏严重,野生种群资源较少,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花榈木,2021年,东至县林业部门在花榈木野生种群发现地建立起保护区,同时依托当地林场成立了东至县花榈木扩繁研究中心,尝试人工繁育花榈木。
花榈木花朵
人工繁育花榈木,关键要靠种子。“花榈木一般每年11月份结种,且两三年才能迎来一次丰产。去年我们采集了5000余粒种子,今年只有不到700粒。”东至县花榈木扩繁研究中心育苗实验室负责人戴东说。野生花榈木种子外壳坚硬,透水透气性差,自然繁殖能力很低。为提高种子质量,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特殊处理,杀灭虫卵和病菌,维持种子含水率;且每次只取10粒种子,通过模拟不同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不断调试激素和培养基的配比。经过5-6轮共40余次反复试验、比对数据,最终突破繁育技术瓶颈——花榈木种子从打破休眠到幼苗胚芽萌发原本需要4至12个月,现在只需要35天,且当年种子的成苗率达到95%
花榈木果荚
现如今,池州成功繁育出平均高度20厘米的当年生花榈木幼苗5000余株。实验室技术人员精心呵护这些“宝贝”,每天都要细心观察苗情,按照技术规范管护,并记录、测量幼苗生长状况、施肥、土质等数据。“当下的努力,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野外看到更多花榈木自然群落……”方建新说,明年3月,池州首批人工繁育的3000株花榈木将回归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