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最古老茶园之一,竟然在这里!

时事   2024-12-29 16:19   福建  

茶叶,浓缩千般滋味,

承载历史文化,与晋安共生共荣。

茶文化深深烙印在

晋安这片土地上,

茶会村、茶园路、茶亭口……



晋安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善旺说:“这些晋安茶地标,见证着福州成长为世界茶港的步伐。”


  优山茶果场。

茶会 茶园

印证产业兴盛

从波光粼粼的晋安湖公园,

一路向南,

会经过茶香路、茶会路、茶会小区。

这些名字都由茶会村衍生而来。



  千年之前,闽王王审知曾开办官焙,鼓励农民制茶。晋安的茶叶产量多、质量高,自然带动焙茶场、制茶业的繁荣。每年清明前后,茶农会把采摘的茶叶挑到茶会村集中烘制,加工制成茶再外运。茶叶加工作坊区俗称“茶焙”“茶焙村”。因福州话“焙”“会”谐音,又演变为“茶会”



台湾青年在晋安体验采茶。



  闽国龙启年间(933-934),建瓯人张廷晖将其住地凤凰山(现今建瓯市东峰镇凤山茶场一带)茶园献给闽王王延钧,作为皇家御茶园,因该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至南唐末,北苑成为南方乃至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清代诗人叶观国曾写道:“茶园嫩叶拣春前,官焙场开北苑先。”叶观国的诗句说明,福州官焙茶场的历史,比北苑贡茶还早。


  明清以前,福州茶树主要种在江边第一重山及城市周边,即鼓山、金鸡山、北峰、怀安凤岗、五虎山等地,以方便运输。位于福州北二环路和晋安河交叉处附近的茶园村,得名自唐代的一片茶园。这证明自古以来,晋安的茶叶产业就十分兴盛。


  后来,随着人口的聚集、交通的变迁,茶树种植逐渐改到离城市较远、交通较便利的人口聚集区,从事茶叶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鼓山茶园有“居人二十余家”





台湾青年在晋安体验制茶。


  1949年,福州境内有茶园2016亩,总产茶叶265吨,主要分布于海拔600米至700米以上的鼓山、鼓岭、北峰山区等地。2010年,晋安区茶园面积突破万亩。在制茶工艺方面,由蜡面茶发展至绿茶、白茶、红茶、茉莉花茶等。


五里亭 茶亭口

凸显贸易繁荣



  “晋安的佛教寺院与道观,大多建于云雾缭绕的山川幽谷,这样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合茶树的种植和生长。”李善旺介绍,信徒研习修炼之余,植茶、制茶、供茶、饮茶,形成了晋安独特的禅茶文化。鼓山半岩茶由涌泉寺僧侣所种,是已知的福州最古老的茶园之一。九峰寺所产松制茶多次被清代诗人魏杰推为最佳。鹅峰寺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重”,僧众植茶制作出“鹅峰禅茶”。芹石翠微寺僧众利用桂花窨制花茶,制作出“翠微寺禅茶”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这些禅茶与北峰山区的茶叶一道,经由曲折蜿蜒的古道路网,汇总运送到山下。这就是晋安的茶路。


  在新店镇象峰村,有一个紧邻大北岭古道的地方叫茶亭口,也是北岭铺旧址。宋代《三山志》记载:“驿铺,古亭邮也。”北岭铺是宋代福温路出井楼门后的第二座铺递(指驿站),接状元岭古道,周边有客栈、食肆、酒坊、杂货铺等。这里的茶亭供人喝茶、避雨、歇凉,也见证了茶叶贸易的发展。





世界茶港城二期效果图。


  在福州另一条重要古道——登云石蹬路旁,今有茶垄之名,由此下行直达福州城东;继而南行,是一个人们世代熟悉的地方——五里亭


从明代开始,福州先民就经由五里亭前往马尾港,乘船去往台湾、南洋等地。至今,一些老人还能依稀忆起当年传唱的一首《五里亭送郎歌》:“送郎送到五里亭,杨柳依依是奴情。此去台湾路迢迢,马尾港外波不平!送郎送到五里亭,执手相看泪盈盈。一到台湾频寄信,应记今日奴叮咛!”晋安出产的茶叶经由古道、五里亭的路径,销往台湾、南洋各地。


正在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原址建设的世界茶港城二期。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五里亭成为福州各茶厂春季绿茶(毛茶)的交易场所。1992年,五里亭建设了20多家以毛茶收购、批发为主的茶叶摊位,开始聚集北峰、闽侯、连江、罗源等地的茶农与各大茶场供销代表,随后吸引了闽东、闽南、闽北等地的茶农、茶商在此交易。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经营品种逐渐扩大到乌龙茶、花茶、红茶等,季节性的茶叶交易市场逐渐向全年性的茶叶市场转变。


  五里亭茶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茶商陆续汇聚在五里亭。从2005年开始,海峡茶都、海西茶城等大型茶叶交易中心拔地而起。2006年,五里亭茶市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定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08年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特别授予“全国重点茶市”称号。至此,五里亭成为福建省内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茶事活动场所


贡茶 花茶

助力中外交流

晋安产的茶叶不仅催生贸易繁荣,

富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还曾在中外交流领域,

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正式开埠。茶叶迅速成为福州重要的外贸大宗商品,出口量占到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一度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李善旺说,“福州港销往英国的本土红茶,就是产自北岭茶叶产区,为此官府还在井楼门外设观风亭驿站,征收北岭茶商的茶税。”


  清道光年间(1821-1850),茶叶外销的巨大市场需求推动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商品化生产,加上太平天国运动,使得福州成为与各产茶区交通的唯一口岸,众多国外洋行和国内商贾来到福州经商。福州茶叶出口量大增,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


  清咸丰年间(1851-1861),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贡茶,身价倍增。当时长乐李祥春等人用茉莉花窨茶,试制结果很好,后来在晋安新店战坂开始种植茉莉花,继而遍及周边地区。历史上,晋安的新店、鼓山等镇,都是福州茉莉花主要种植地,所产茉莉花品质优异。


  清光绪年间(1875-1908),福州茉莉花茶大量远销欧美、南洋等地,福州港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由于来榕外国人难忍福州夏日酷暑,一到夏季,就借避暑之名,与国内众多商贾名流集中到鼓岭从事商务洽谈、茶叶贸易等活动。


  1870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进入北峰鹅峰寺茶场拍摄茶园环境及种植管理,并在西方展示。晋安茶叶成为对外交流的媒介,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




小贴士



  王庄街道以“茶叶批发市场”主体提升改造项目为契机,积极拓展周边区域板块茶产业联动性,通过提升商户的向心力、凝聚力,力争做到商户不外流,聚力打造高品质高质量的茶产业链集群式发展新模式,实现茶产业发展与网格化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助力打响“世界茶港”国际品牌。


  五里亭茶产业集群包含近500家经营户,现阶段主要分布在原五里亭茶叶市场周边的五里亭茶城、茶荟城、尚东区茶城、御荣府茶城四个集中区域。



记者  何佳媛/文 林双伟 陈暖/摄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雷岩平 危砖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福州晚报
主流声音 百姓视角 文化韵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