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共同指导,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制作的国家广电总局2023—2024年度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项目:16集海洋文化系列短视频《听见这片海》,于2024年12月20日起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海博TV,优酷、腾讯、爱奇艺、B站、微博等视频网站及福建省重点网络视听平台、福建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台网同步播出以来收获好评如潮。《听见这片海》以颇具感染力、共情力、思想力的人文表达,为海洋文化找到了崭新的打开方式。节目深度对焦福建海洋文学、文化、文旅,轻盈地荡漾在作者与海的宽广世界,不仅展示了文学与海洋的柔情魅力,还因它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文旅特色,满足了我们对海的向往,从而激发出激荡人心的情感共鸣。
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形式,已经逐渐从一种新兴媒介演变至一种生活方式。而新的时代语境下,越来越多短视频创作将目光投向文化的深厚底蕴,寻求新的赓续空间、记忆方式和传承手段,以创新的方式唤醒受众对优秀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近期,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共同指导,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制作的国家广电总局2023—2024年度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项目:16集海洋文化系列短视频《听见这片海》,于2024年12月20日起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海博TV,优酷、腾讯、爱奇艺、B站、微博等视频网站及福建省重点网络视听平台、福建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台网同步播出以来收获好评如潮,就像海的声音一样,动听而动人,令人沉醉,浮想万千。
《听见这片海》以颇具感染力、共情力、思想力的人文表达,为海洋文化找到了崭新的打开方式。节目深度对焦福建海洋文学、文化、文旅,轻盈地荡漾在作者与海的宽广世界,不仅展示了文学与海洋的柔情魅力,还因它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海洋文化、文旅特色,满足了我们对海的向往,从而激发出激荡人心的情感共鸣。
“仿佛穿越曾经的过往,温润醇香。”有网友表示,《听见这片海》以优美的声音荡漾在诗歌的海洋里,如此美好,如此动人。也有网友说:“一直追逐着《听见这边海》,推着我不断追逐的是那片海里写给我的诗篇”“突然觉得,海是有灵魂的” “大海的诗意被具象化了”。对于节目所呈现的诗人的思想世界,有网友感慨道:“诗人真的是观察世界的另一种存在,表达的角度都太惊艳了。”
《听见这片海》的镜头语言平实而质朴,柔情而多情的背后尽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也触动着网友内心深处的珍藏记忆:“小时候的海滩不像现在这样有游客,只有渔民在忙碌。爷爷喜欢站在涨潮的地方撒网,他总是光着脚,背影和大海融在一起,像是海里长出来的。爷爷的背影就是‘蓝土地’的一部分,他是这片海的守望者,也是大海养活的人。”
截至1月5日12:00,全网总传播量超7000万,收获榜单超84个,登上微博综艺影响力排行榜第3位并持续上榜;蓝鹰融合传播影响力跻身黄金档电视节目融合传播指数TOP5 ;节目获诗人北岛、汤养宗、安琪等文学界名家点赞。
激荡福建海洋文化,
在湛蓝深处瞭望
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众多,海洋文化丰富,作为海洋大省的福建,海洋文化在福建文化发展中占有显著地位。而当海洋与诗歌相遇,意味着世间最浩瀚的湛蓝与世间最深邃多情的艺术的展开“双向奔赴”的碰撞。
对此,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明生表示,《听见这片海》系列短视频围绕海洋与人类精神世界联接展开,从三重维度娓娓道来,一是表达福建海洋文化;二是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提炼共性感受;三是通过文学作品展现福建故事和人民,以真实接地气的内容为创作抓手。
“海边的人很喜欢用诗歌表达才情与思绪。”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副主任、《听见这片海》总导演王丽明看来,福建地貌虽然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比拟,但是福建也具有全国曲折率第一的三千七百多公里的海岸线,这种曲折率和大海的相融度之高,其涌现出的精神就是向海图强。
“福建人的性格实际上是跟大海相融相伴互相学习得来,那就是,开放包容、开拓创新、有韧性,且有一种特别的浪漫,而这种浪漫如大海一样的浪漫,在深邃宽广之外,更有一种内敛一种包容。”王丽明说。
《听见这片海》向我们独创了一个美学的、艺术的、生命的海洋新天地,在这个新天地里我们看到了真诚的心灵与深广的海洋精神融合在一起。我们在系列短视频节目中不仅感知到包含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杨牧,“台湾地区民谣之父”胡德夫,作家/新民晚报总编辑缪克构等名家大家的优秀作品;还包括福建的著名诗人和作家,如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闽东诗人汤养宗、中国现代作家冰心、中国海洋诗歌奠基人蔡其矫、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舒婷等。此外,不仅有“闽东诗派”“东山诗群”,还有获得“郁达夫小说奖”的年轻作家龚万莹、作家/童书推广人粲然等等新生代力量,他们都从福建的海中获得了各自的生命体悟,并以不同的文学体裁、表达形式,对眼前的这片海,心中的那片海进行着尽情抒发。
这些与海为邻的诗和诗人,成为福建海洋文化的生动力量和艺术上的无限可能。福建海洋文化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质,其题材的宽度和广度、艺术水准的深度和高度、生活的温度与气度,通过《听见这片海》让我们意犹未尽。
题材上来看,《听见这片海》几乎写尽了各个角度各种视野里的大海,有浪漫抒情的,有深思哲理的,有热气腾腾的,有刻骨铭心的,还有家国深处的,过去与未来,与现代,福建与中国乃至世界,在“这片海”相遇、相知、相伴。
《听见这片海》不仅走向了大海湛蓝的深处,而且走向了比大海湛蓝更深广的心灵深处。节目承载着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每一个文化符号都展现了福建海洋文化的深广智慧与精神内涵。这些文化符号不仅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情感的延续,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情感深处。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赋予海洋文化感召人心的力量,也为文化类短视频的内容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
匠心创作,
精益求精,以“听”为媒
从制作上来看,《听见这片海》凭借短小精良、直观生动和高度互动的特性,为海洋文化的推广传播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也为当下短视频的精品创作带来了新的范式。
从场景设计的细腻到镜头运用的巧妙,再到音乐节奏剪辑的精准,每一个环节都旨在呈现海洋文化的美学内涵,实现从单一传承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跃升。而在挖掘文化内涵、讲述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听见这片海》拥有开阔的视野,探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从主题、创意、内涵、表达等多个维度寻找与时代的共鸣。
而诗歌是非常适合视频化表达的题材,因为它精简、浓烈,《听见这片海》选择从视觉意象到内心精神世界有相互对照关系的作品。 比如节目中,《繁星》《波浪》《伟大的蓝色》《惠安女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乡愁》《人间草木》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得以通过短视频的语言、语态、语境,通过扎实的内容与观众产生强连接,并以日常的、带着烟火气的、诗情画意的细节表达诗、诗人与海的情愫与情义。
《听见这片海》从诗人作家创作的缘起出发,打开记忆闸门,开启的一场场深情的告白,立体而又多元,既是文化载体,也是文学景观,散发着无穷魅力。
声音与文学被誉为灵魂伴侣。因为,文学是沉寂的语言,是诉诸于文字的无声力量。声音则是有声表达,是诉诸于听觉的有声力量。《听见这片海》的巧思和巧妙之处在于,文学的文字之美与有声语言的朗读之美融合在一起,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共情力和代入感,能够显现出静穆而空灵的美感和悲悯且诗意的情怀。
为了传递海洋文学的意蕴之美,展现海的声音世界的深邃魅力,《听见这片海》邀请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和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李白的配音演员凌振赫声音出演《听见这片海》,与蔚蓝大海深情共舞,与文学之光同频共振,他们以各自特色的声音本真诠释海与诗的深远意境。
“文学的力量是无远弗届的。儿时读过的文字,当成年时再读起它,曾经的记忆开始变得鲜活。人不断长大,但文字永远年轻,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对于这样的体验,陈鲁豫希望通过声音建立起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文学换一种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正如她所说:“一朵浪花可以窥见整个世界,一字一句可以承载人类共通的情感、苦痛与希冀。”
“这种像说话的表达,确实不好把握。要想把它读好,你要想象自己是他,或者是与别人分享。”在《听见这片海》节目中,凌振赫以一种安静而踏实的声线,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感悟的海洋世界。也正如凌振赫所言,“要表达的东西看似少了,但对生活的思考实际上多了。有一句古话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大海很客观,但人们会把它赋予不同的意象,包容、宽广、仁慈、赠予……”
感知浪花深处的普通力量,
见众生相
海洋和文学铭刻着过去,记录着现在,也启迪着未来。《听见这片海》不仅仅是展示,更是以小见大,通过细腻描绘人、事、物来铺展情节,引发观众对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的感知。
《听见这片海》是文化的一种打开方式,但打动人的永远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找到亮点的关键在于深入主人公日常生活,通过带有烟火气的细节展现其真实面貌,让现实与文学作品互为映衬,《听见这片海》所讲的关于海的故事,不是为谈作品而谈作品,而是表现出主人公丰富的实践,与大海相伴相依甚至“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的生活。其作品本身要表达的那些精神可以映照的人物,这些人物是平凡普通的,是真实可感的,甚至默默无闻,但,一定是扎根大地的,鲜活地见到了那个生动的“我”的存在。
“我把汗珠归还给大海,让盐,在太阳下闪着光。”比如《蓝土地》中,在海边盐田上辛勤劳作的盐民,他们日复一日耕耘在海边,勤劳而质朴的脸颊上正是火热生活的写照。
“大海给了我讨生活的源泉,也让我捕捞出诗意。”许海钦,第一代福建漳州澳角村澳角诗人中的一员,他将诗歌视作生命灯塔。他曾集结18位渔村诗人,成立了“渔家诗社”。上至八旬老人,下到稚童,大家拿起笔,写下澳角生活,抒发他们对家乡和大海的深深眷恋。
“大海的水,是不能温热的,孤傲的心,是不能软化的。”爱海、爱自然与爱人类,在“福州长乐女儿”冰心的世界里是息息相通。她将大海人格化,赋予其情感与灵魂,从而拉近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情感距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黄鹤权是冰心的粉丝。小时候读冰心作品时,他就被那些温暖的字句打动。现在再品读时,他感触道:“在这其中,我看到一种更加平等的人海关系。在与海的亲密接触中,重拾生命最初的激情与勇气;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浪峰上,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属。”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乡愁》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 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在福建南端的东山岛,黄镇国是当地最后一位代笔人,几十年间为村人代写寄往台湾的家书800余封,成为联结两岸情感的“海峡鸿雁”。对此。黄镇国也曾感慨道:“我们写信,贴上邮票,可以飞往地球上任何有人类的地方。但是那时候,如果把人间的邮票都贴到一个信封上,也不能飞越浅浅的台湾海峡。”
在生活一线、在生命深处、在生存空间,打开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 《听见这片海》没有停留对过去的追溯,而是与现实生活、现代受众建立起有机联系,构建起应有的温度和力量,这正是王丽明所言的节目要义:“讲故事要诉诸现实、诉诸情感、诉诸个体”。
海洋是精神原乡,生活便是人间真实,可以说,《听见这片海》把文学写在大海上,以诗文为帆,劈波远航,采撷朵朵浪花,将新时代的海洋故事讲得更动听,节目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勾起了很多人的温馨回忆。可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视听表达的精雕细琢,更在于普罗大众的情感投射。《听见这片海》在创作上,让海洋文化“有味”也“有神”,在转化上,让文化类短视频“叫好”也“叫座”,而在传播上,通过大屏小屏全媒体矩阵的传播,让海洋文化“入眼”也“入心”,让更多受众真切的“听见这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