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茶陵浣溪的受训岁月

民生   2024-09-18 21:45   湖南  


---

说起彭德怀,我们都知道他是战功卓著的一代开国元勋,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在茶陵度过了一段颇为重要的成长岁月。那是1918年,军阀割据混战,彼时20岁的彭德怀投身湘军,随军驻守于当时的茶陵浣溪墟(茶陵县原浣溪镇镇政府所在地),并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军事及文化授课,时间约有一年之久。

在茶陵浣溪墟驻守的日子,让彭德怀有了不小的收获,也对他此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这段往事,《彭德怀自述》(以下简称《自述》)一书就有相关记载,我们不防来翻阅书页,重温历史。



浣溪风光(图片来源:“无愧我心”博客)

时局混乱,青年彭德怀随军来到茶陵

彭德怀之所以会去到茶陵浣溪墟,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时代原因。

生于清末的贫民家庭,长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期,彭德怀在家乡度过的童年与少年时期,都颇为艰辛。因为母亲去世、父亲病重,彭德怀读了两年私塾就被迫辍学,从此负担起家里生计,以砍柴、放牛、出外做工等方式为家庭分忧,甚至一度乞讨。15岁时,少年彭德怀跑到洞庭湖当堤工,可即便他“挑土兼炊事员,所得工分最多”,做了两年半,最后也只得到了“三担半米的工资”。

1916年3月,不满18岁的彭德怀(当时叫彭得华)进入了湘军军营当兵,隶属于陆军第二师三旅(1917年秋天改称独立三旅)六团一营一连。

1917年7月,段祺瑞驱赶张勋、挫败溥仪复辟阴谋,独揽北洋政府大权,拒不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对此,直系军阀心有不满,与直系交好的两广、云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等人顺势联名通电表示反对,孙中山趁机南下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联合粤、桂、滇等地军阀共同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护法战争由此引发。

最终,护法战争以孙中山领导的湘粤桂滇联军失败结束。战后,湘粤桂滇联军退守郴州、永兴、邵阳一线,北洋军阀的部队则分三路占据长沙、邵阳、醴陵、茶陵(张敬尧部)、衡阳、安仁(吴佩孚部)、常德(冯玉祥部),双方在湖南境内呈胶着之势。张敬尧继傅良佐之后被任命为湖南督军,兼署湖南省省长,总揽一省军政大权。

护法战争后期,彭德怀所在的六团绕道邵阳、衡阳、耒阳等地,于1918年4月与5月之间到达预定退守位置茶陵浣溪墟。

此时,参战的北伐军内部发生内讧,吴佩孚、冯玉祥部不再进攻,张敬尧部无力独自行动,一时间,交战双方在湖南境内形成对峙,彭德怀和他所在的部队因此得以在浣溪墟待了大约一年。

接受军事及文化授课,彭德怀获益匪浅

从《自述》一书来看,彭德怀对驻守浣溪墟这段往事,印象深刻,且认为收获很大。

在书中,彭德怀回忆说,当时六团团部在浣溪墟设有临时训练队,它选派有文化的军官为教员,再从各连队中挑选十到十五人为学员,分上午、下午两班,让学员在不脱离所在连队和职务、能照常参加所在连队日常操课的情境下,接受军事(内容为小教程,即步兵典范令)和文化训练。

训练课授课时间每天在3小时内,而每个月还要进行军事学科考试和作文考试。彭德怀在书中说,文化训练使他在语文学习上有相当的收获。当年,营长袁植一度兼任了文化教员,彭德怀写的《爱惜光阴》、《论立志》两篇作文得到了袁植的好评,被给予了一百分的高分,且被选为优秀作文上呈给团长刘铏阅览。

彭德怀还在《自述》里回忆,驻守浣溪墟期间,“供给(粮食)就地筹,以田赋作(原文是“做”)抵押。士兵平均发零用钱五角至一圆,每日油、盐各四钱。这点微不足道的经费,还是靠广东接济。部队自种蔬菜,喂猪,砍柴火。”可见,彭德怀和他的战友们生活十分清苦。

而从《自述》里,我们不难看出,当年茶陵百姓的生活远比军人艰难:战火交织,百姓承受战乱之苦,为了支付繁重的驻军后勤供给,还被迫缴纳两三年后的赋税。当时茶陵有民谣云:“南兵北兵,商量来咭茶陵百姓”。可谓彼时茶陵百姓苦难生活的写照。

继护法战争后,湖南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驱张(敬尧)运动。彭德怀和他所在的独立三旅六团也参与了这场运动,于是,约在1919年3月下旬,他随部队离开浣溪墟,开赴邵阳前线。

来源:茶陵发布 文章刊于“株洲日报”段立新  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


茶陵同城网
茶陵同城网:发布本地最新便民生活信息,欢迎免费关注查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