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着装、检查装备,按既定预案实施!”王钰茗和同事周杰戴好棉帽、手套,穿上厚厚的警服,踏着积雪开始了当天的巡逻踏查。记者跟随着两名国门卫士,从国境铁路桥国门到国境公路桥国门,这段一公里左右的巡查路线,他们已经数不清巡了多少天、走了多少遍,每一处点位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异常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今年25岁的王钰茗是吉林舒兰人,2019年成为图们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至今已五年有余。刚来图们市那年,王钰茗才19岁。那时,他背着行李、坐着动车穿过一座又一座山间隧道,来到这座边境小城,刚一下车,就忍不住哭了。艰苦的工作环境、枯燥的执勤任务,一度让王钰茗难以接受。执勤二队队长巢杨是他的直属领导,更是手把手领他“入门”的师傅。“执勤时要注意什么,遇到不同的突发情况应如何随机应变……这些都是队长一点一点传授给我的。”王钰茗对记者说,巢杨对他而言,亦师亦友亦榜样,从巢杨身上学到的,除了作为一名执勤民警的所有技能,更有每一位移民管理警察胸怀的为国戍边的坚定信仰和执着坚守。
“口岸限定区域、边境沿线重点部位、物防技防设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拉网式排查的重点,必须及时发现并清除所有安全隐患……”王钰茗一边巡逻一边向记者介绍道,脚下的速度、眼神的敏锐丝毫不受影响。没过一会儿,王钰茗的脸冻得通红,冷空气在他的眉毛、睫毛和帽檐上结下了一层薄薄的冰晶。
“这都不算啥,只要抱着‘确保边境安全稳定’这个信念,就没啥困难是克服不了的!”王钰茗随手抹掉眉眼上的冰霜,言行举止间英气十足、铁骨铮铮。对比初来乍到时哭鼻子和第一次站夜岗时吓得跑回值班室求助的模样,如今的王钰茗早已脱胎换骨。
巡逻结束后,王钰茗回到铁路桥国门的值班室,仔细查看面前的一块块电子屏幕,不错过监控区域的任何一个角落。“老同志都奉献多少年了,我作为队里最年轻的力量,理应向他们看齐!”王钰茗说,越是过年过节,移民管理警察越是忙碌。今年是他第二次放弃回家团圆,与执勤二队11名队员全员在岗,共同守护万家灯火团圆。
王钰茗的“师傅”巢杨今年46岁,在队里年龄最大,坚守执勤一线已有21年,春节在岗时间在半数以上。最近几年,家在黑龙江的父母为了能离儿子近一点,不远千里到图们市过年。因巢杨要坚守岗位,一家人依然不能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父母却觉得能看到儿子已心满意足。
图们口岸是我国第一批开放的中朝边境第二大口岸,是吉林省最早具有公路和铁路双重通道的陆路口岸。在巢杨和王钰茗这对师徒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代代“国门卫士”默默奉献、薪火相传的精神。
一天时间,王钰茗几次往返于两座国门之间,在巡逻踏查等各项工作任务中反复切换,如同日常工作时的每一天。夜深了,气温变得更低,王钰茗站上国门瞭望塔查看边境动态,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夜色,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不断闪烁着绚烂无比的烟花。王钰茗再次穿好警服、带好装备,准备开始夜间巡逻。
“想家吗?”记者问。
“还没来得及……”王钰茗笑着回答。他知道,守在这、守着这灯火团圆,是最大的意义,是他们必须肩负起的神圣使命。
复审:李思文
终审:王 军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