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其实大禹这位活跃在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的传奇治水英雄,与蚌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禹会探秘:考古唤醒大禹文化
“这个叫鬼脸形鼎足,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一种象形鼎足。这个造型更精巧,是典型的江汉平原区域陶器……”在蚌埠市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指着静静陈列在展柜中的文物,向记者娓娓道来。这些珍贵的文物无一例外,都出土于禹会村遗址。
回溯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对禹会村遗址进行实地勘察、钻探和试掘,并从2007年到2011年连续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近万平方米,获得了一系列与古书记载的“禹会诸侯”事件紧密相关的关键证据。2013年5月,禹会村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会村,仿佛一部深埋地下的史书,在考古学家的精心“翻阅”下,尘封的故事逐渐浮现。
“时代、地域、文献记载、出土遗迹、出土器物的吻合,加上城址的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测试,为考证禹会村遗址是禹会诸侯之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王吉怀说。
禹会村遗址
禹会村遗址的发掘,是一场与远古大禹时代的深度对话。出土的一器一物,使《左传》中所提到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有了考古支撑,沉睡在4000多年前的祭祀台基重见天日,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历史故事有了文物史实依据。
2024年6月,在大禹文化、宋韵文化传承发展交流会上,形成了“大禹文化 蚌埠共识”,归纳的大禹精神包含:顾全大局、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鼎新精神……
“大禹治水,福泽万民。他所承载的精神,既有厚重的历史意义,深切的现实意义,更有着永不过时的未来意义,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与弘扬。”王吉怀说。
禹会村遗址出土的文物
传承大禹文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为了更好地开展考古发掘和文化资源保护,禹会村遗址成功获批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打造集考古科研、文化传承、主题教育、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保护利用空间。
记者了解到,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将于2025年初正式运营,展示“禹会诸侯”以及龙山文化特色。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吸引世界各地的“考古迷”“大禹迷”走进蚌埠、走进涂山,了解4000年前尘封的神秘故事。
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公园
代代接力:创新传承大禹文化
淮河水奔腾不息,流淌着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文明岁月,孕育着沿岸独特的风土人情,也一路见证陪伴着蚌埠这座城市的成长、变迁与崛起。
初冬,漫步淮河岸边,踏上蜿蜒曲折的步道,大禹主题景观小品、文化长廊错落有致。河水静静流淌,裹挟着凉意的微风温柔抚过,三三两两的市民带着家人享受温馨时光。
这样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画卷,得益于近年来蚌埠市推进的“靓淮河”工程建设。
淮河因其“两头翘、中间洼”的特性,加上常年分洪行洪蓄洪,洪水携裹泥沙沉淀,河道滩地乱搭乱建、乱耕乱种等,淮河蚌埠主城区段一度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带”。如何让淮河美起来、靓起来,成为蚌埠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期盼。
2021年,蚌埠开始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主城区26公里的淮河河段进行系统性改造。沿着淮河岸线,一系列工程实施起来:河道切滩、清淤疏浚,让淮河河道重新恢复活力;生态修复、湿地公园建设,为城市增添生态空间;体育健身设施完善,满足市民休闲锻炼需求……蚌埠实现了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的转变。
从“治淮”到“靓淮”,一字之变,诠释了大禹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融合淮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被称为新时代的“大禹治水”。
“‘靓淮河’工程是新时代大禹治水精神在蚌埠的生动实践。老旧的淮河不漂亮,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怎么能把不漂亮的河变漂亮,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长法说,“蚌埠实施了‘靓淮河’工程,把一条给老百姓带来灾难的河变成一条‘幸福河’。”
“靓淮河”工程实施效果航拍图。(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传承大禹文化,必须由一代代人接力。“我们学校积极推动大禹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吴长法说,学校不仅精心编撰了《大禹文化概论》,还开设了以大禹文化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认识大禹、了解大禹,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
“我们蚌埠的6所高校计划今年联合开展大禹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竞赛活动,激发年轻一代对大禹文化的创新活力与传承热情。”吴长法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蚌埠市携手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大禹文化研究院,为大禹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研究搭建新平台。
如今,大禹精神已经跳出古籍,与蚌埠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鼓舞着淮河两岸儿女在新时代乘风破浪,续写大禹精神新篇。
活态传承:大禹文化走向世界
大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史书和传说中的大禹活化到大地上,让大禹精神深深扎根社会民众之中?
蚌埠正推动大禹文化在这片热土上“活起来”“火起来”,让大禹文化突破地域局限走向世界,同时在时间的长河里,住进一代又一代蚌埠人的心里。
“一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考古发掘计划,有序推进考古发掘工作,确保对历史遗迹的科学探索与保护。”蚌埠市文旅体局文物科科长郭全说,在保护遗址的基础上,如今如何充分利用考古成果讲好大禹的故事,是他们一直在进行的工作。
“一方面,我们将深度融合文旅产业,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探寻大禹故事;另一方面,以大禹文化赋能乡村发展,将整个禹会村打造成集文化展示、旅游集散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让村民化身文化使者讲述大禹故事,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沉浸于大禹文化中。”郭全说。
在蚌埠涂山风景区举行的大禹文化周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三届民祭大禹典礼
大禹文化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密码是什么?蚌埠市文旅体局四级调研员黄根良介绍,蚌埠正计划今年重磅推出首届大禹文化节,邀请世界各地游客走进禹会诸侯之地,届时将举办大禹文化大讲堂、大禹文化研讨会、禹迹文物联展、文化名人看蚌埠、大禹文化精品文艺展演活动……
“蚌埠市首届大禹文化节将涵盖7大类共18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铭记活动、交流活动、文化活动、经贸活动等。”黄根良说,这些活动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擦亮“淮河文化之都、大禹文化之乡”的城市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蚌埠市博物馆等将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AR”“VR”等前沿技术,再现“禹会诸侯”的盛景,复原模拟聚落形态及考古工作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大禹文化的魅力。
禹会诸侯地,淮畔明珠城。大禹,这位几千年前竹简墨书中的治水英雄,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正逐渐走到我们身边。四千年前,他的治水足迹踏遍神州大地,四千年后,他的精神正在从蚌埠走向世界。
来源:中安在线
记者:吕文卫 李旭 李学舜